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与优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引导着学生思维发展和课堂互动。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诸多的问题设计不恰当之处,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本文主要从当下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不足之处出发,探索优化问题设计的方法,为高效教学探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设计;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就问题的设计往往呈现出问题串形式。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时候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不能真正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致使教学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失当。
  很多教师,往往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时常把学生学习能力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所设计的问题要么难度系数过大,要么问题设计没有难度。其结果往往是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常使全场沉默无言,教师不得不把问题分解,化难为易,使学生重新入轨。再者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畅,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教师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整齐统一,实质体现是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严格讲不能叫做问题。也正是这些虚假问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思维通道,限制思维的方向和路线,带有典型的去“问题化”倾向。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其停在无法思考、不用思考的状态下,自然谈不上启迪、诱导和开发,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的问题不解自破。
  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就让他们回答,学生答不上来。此时教师不是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思考的角度,换个说法矫正学生的思路,而是急急忙忙讲出答案,把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结果自己劳神费力设计的问题不解自破,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其学习情绪,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如此以往,学生都不愿意回答问题,越是难题越是如此,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
  三、问题设计的答题方式习惯化。
  很多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整堂课总是习惯性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缺乏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是形式上也没有让学生去考虑,更多的是学生简单的附和——“对、好、可以、是”等等用语,整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唱独角戏。
  四、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
  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往往创设的情景与教学内容无关,时常在教学外围打转,学生没有真正触摸到数学的本质,缺乏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问题设计与提问的质量,笔者认为,应在授课前和授课中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五、课前需要把握的原则。
  一是把握好教材的原则。课前需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理解教材教学的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掌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难点,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二是把握好学生的原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是把握好课型的原则。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是要因材施教。课上,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复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能,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六、课堂上需要把握的原则。
  一是把握课堂提问时间距离的原则。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一讲到底,也不是一问到底,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學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二是把握课堂提问空间距离的原则。课堂上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在提问时,恰当的近距离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空间距离,所提的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直太露,让学生无需思索就可回答,使提问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提问,对浅问题、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不能“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对于难度一般的题目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让人人学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即目标是聚合的,思维是发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他文献
摘要: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成长 社会技能 教育  在幼儿成长教育阶段,社会技能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于社会技能的培养一直属于幼儿教育中的较为薄弱的环节,其主要表现为在教育环节的薄弱,对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培养起不到关键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
期刊
摘要: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教育理念陈旧,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快捷有效的师资培训,实行城乡园际互动,逐步形成“以师训师”、“借园训师”和“借才训师”等多种形式,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提升农村教师素养的独特作用。培训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 提升 城乡园际互动  一、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
期刊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美丽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练习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作家樊发稼说摘要:“诗歌天然地和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勇敢”的品质,教师需要怎样的“勇敢”呢?我觉得:要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要敢于放开自己的权利,要敢于弥补自己的无知,要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失。  关键词:勇敢;教师;品质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不但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更是传承了诸多的优秀品质。勇敢,相信这个字眼并不陌生,在历史长河中更是屡见不鲜:颠沛流离的穷苦百姓揭竿而起是勇敢;义愤填膺的仁人志士直言进谏是勇敢;装备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内容的集成性、操作的交互性、界面的友好性等等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已成为愈来愈多的国家关注的话题,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我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期刊
摘要:沉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小学生睡眠不足、锻炼时间减少、人际交往时间减少,严重危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作为国家的重大决策被提上日程。本文尝试分析小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与“减负”误区,探讨为小学生减负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减负” 负担过重的表现 “减负”误区  1988年5月国家教委颁布的专门针对小学生的“减负令”《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保证。一个学生如果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获得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健康茁壮成长,还能为班级体、学校,甚至为地区和国家争得更多的荣誉。因而对当前云龙县农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农村校园,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学与教的方式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新型互动式的多媒体学与教的新方式,由过去的抽象文字语言表述,朝着具体的图文并茂的新方式转变。结论: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农村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积极响应《新课标》的宗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地发展。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贯彻的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历史教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要,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老师更多的是以自我的教学中心,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还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