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教学要有优秀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质量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始。作为桦甸市的一名教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又是我们熟知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它与目标教学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关于目标教学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二者的相似之处,大体可以概括成都是明确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及课堂检测的教学方式。目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和引导的内容比较随机,比较灵活,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可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比较纯粹的,教师是不能打扰和随便提示的。而且,比目标教学多个“自学指导”,也把目标教学中的目标的练习、目标的检测都整合成了当堂训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
式或者说是教学思想,距离我们刚刚实践的目标教学法并不遥远,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如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的课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关于这个问题,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辅助环节:
1、导入新课:以往的教学导入讲究情景式、复习式、启发式、猜想式等等,以便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再学习新知。可是,蔡林森式的教学模式,要求课堂的导入要直接,要开门见山。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一是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节学习的知识内容,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赢得保障。所以,我们的导入,要言简意赅,直接切入主题。当然,语言中,要充满启发性和激励性,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和学习的兴趣。绝对不可冗长。如:在教學长方体的体积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发现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大家学得真棒!本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的知识——长方体的体积。在导出新课后,要引领学生(学生书空)板书课题,因为板书课题的过程,不但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过程,也是规范学生书写、平静学生心态的过程。在揭示了课题后,引领学生猜想课题的含义是很有必要的。能使课堂顺利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如:要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关于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样,从课题到新课的学习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2、揭示目标:关于课堂学习目标,依然可以按照目标教学法的方法来确定,依然要讲究全面、明确、具体。即:三维目标全面、范围指向明确、程度制定具体。但是,要强调的是:课堂要让学生真正的明确目标,目标就不能太长,不能太繁琐。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揭示出来,适当的板书目标的大致内容,(个人建议)以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的放矢。黑板上所出示的目标,一般是指对中等生的要求,那么对后进生的要求就要适当放低,对优秀生的要求就要适当提高。并不是一刀切的。目标的落实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当堂的学情而作合理的调整。如果全体学生都接受有困难,那就要降低标准,如果都觉得简单容易,就可以升高标准,确保学生在教师的调控中能够学的扎实有效、吃饱吃好。
3、揭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自学效果的基本保证。自学指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学习的质量。在“自学指导”的制定中,要根据这样几个要素来进行制定:(1)自学的时间(2)自学的内容(3)自学的方法(4)自学的标准(5)自学后的检测。当然,我们不能在制定自学指导时分条列框的进行要求,而要把这几个要素整合到简约的语言里,让学生明确这些要求是共存的。例如:自学长方体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说“请大家探究或组内交流书上38-39页的内容,五分钟后利用手中的长方体演示汇报。”其中,内容是书上38-39页,方法是探究或交流,标准是演示汇报,检测是口头检测,时间就是五分钟。用一句简单而具体的话,让自学的要求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自学指导,不能给的太大、太空,也不能太笼统,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这是制定自学指导的硬性标准。
(二)课堂“先学”环节:先学环节是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关键环节。它不但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犯错的过程。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问题或者遇到障碍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把握,及时的发现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先学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之一,很重要。目前,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刚刚在桦甸铺开,我们同时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学生自学能力没有,或者是很弱。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节约时间到高效学习都有很大的困难。要让学生马上就投入到这种教学模式中,并很快的达到我们老师所预想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反复、不断推敲、不断总结、不断培养的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开始操作时,要降低难度,自学的标准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要让优秀生能自然够得着,中等生翘起脚也够得着,学困生跳一跳也能够得着的自学标准。例如:学习质数和合数,我们的自学指导可以制定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圈一圈、画一画,问一问)教材质数和合数这部分知识,在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后迎接老师检验。”这就是一个机动的标准,优等生可以很好的学习,中等生能够独立的学习,学困生要问一问才能学习,使全员动起来,都有收获后,教师再检验。检验的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鼓励学习热情,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遇到困难,还是鼓励学生来解决,让问题步步深入,牵引学生学习。虽然要慢慢培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严格把握时间,使学生学习的神经绷紧,注意力集中。
这样做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思想认识没有透彻,或者思考错误没有暴露出来,将这部分问题也纳入视野。
式或者说是教学思想,距离我们刚刚实践的目标教学法并不遥远,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如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的课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关于这个问题,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辅助环节:
1、导入新课:以往的教学导入讲究情景式、复习式、启发式、猜想式等等,以便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再学习新知。可是,蔡林森式的教学模式,要求课堂的导入要直接,要开门见山。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一是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节学习的知识内容,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赢得保障。所以,我们的导入,要言简意赅,直接切入主题。当然,语言中,要充满启发性和激励性,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和学习的兴趣。绝对不可冗长。如:在教學长方体的体积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发现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大家学得真棒!本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的知识——长方体的体积。在导出新课后,要引领学生(学生书空)板书课题,因为板书课题的过程,不但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过程,也是规范学生书写、平静学生心态的过程。在揭示了课题后,引领学生猜想课题的含义是很有必要的。能使课堂顺利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如:要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关于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样,从课题到新课的学习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2、揭示目标:关于课堂学习目标,依然可以按照目标教学法的方法来确定,依然要讲究全面、明确、具体。即:三维目标全面、范围指向明确、程度制定具体。但是,要强调的是:课堂要让学生真正的明确目标,目标就不能太长,不能太繁琐。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恰到好处的揭示出来,适当的板书目标的大致内容,(个人建议)以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的放矢。黑板上所出示的目标,一般是指对中等生的要求,那么对后进生的要求就要适当放低,对优秀生的要求就要适当提高。并不是一刀切的。目标的落实情况,可以根据学生当堂的学情而作合理的调整。如果全体学生都接受有困难,那就要降低标准,如果都觉得简单容易,就可以升高标准,确保学生在教师的调控中能够学的扎实有效、吃饱吃好。
3、揭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自学效果的基本保证。自学指导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学习的质量。在“自学指导”的制定中,要根据这样几个要素来进行制定:(1)自学的时间(2)自学的内容(3)自学的方法(4)自学的标准(5)自学后的检测。当然,我们不能在制定自学指导时分条列框的进行要求,而要把这几个要素整合到简约的语言里,让学生明确这些要求是共存的。例如:自学长方体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说“请大家探究或组内交流书上38-39页的内容,五分钟后利用手中的长方体演示汇报。”其中,内容是书上38-39页,方法是探究或交流,标准是演示汇报,检测是口头检测,时间就是五分钟。用一句简单而具体的话,让自学的要求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自学指导,不能给的太大、太空,也不能太笼统,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这是制定自学指导的硬性标准。
(二)课堂“先学”环节:先学环节是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关键环节。它不但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犯错的过程。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问题或者遇到障碍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把握,及时的发现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先学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之一,很重要。目前,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刚刚在桦甸铺开,我们同时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学生自学能力没有,或者是很弱。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节约时间到高效学习都有很大的困难。要让学生马上就投入到这种教学模式中,并很快的达到我们老师所预想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反复、不断推敲、不断总结、不断培养的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开始操作时,要降低难度,自学的标准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要让优秀生能自然够得着,中等生翘起脚也够得着,学困生跳一跳也能够得着的自学标准。例如:学习质数和合数,我们的自学指导可以制定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圈一圈、画一画,问一问)教材质数和合数这部分知识,在小组成员都有所收获后迎接老师检验。”这就是一个机动的标准,优等生可以很好的学习,中等生能够独立的学习,学困生要问一问才能学习,使全员动起来,都有收获后,教师再检验。检验的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鼓励学习热情,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遇到困难,还是鼓励学生来解决,让问题步步深入,牵引学生学习。虽然要慢慢培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严格把握时间,使学生学习的神经绷紧,注意力集中。
这样做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思想认识没有透彻,或者思考错误没有暴露出来,将这部分问题也纳入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