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与幼儿互动等手段,尝试提高幼儿对新事物探索的欲望。
关键词:观察;互动;自主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四章节“科学”中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当前,许多家长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对其学习品质的培养。培养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才是这一阶段教学的本质要求。
教师要通过观察、引导等手段尝试提高幼儿对新事物探索的欲望。同时,家长要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对幼儿的问题要及时回应,这样既能给幼儿良好的反馈,同时还能增强他们观察学习的动力。
一、抓住时机与幼儿互动
当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家长和教师要与之积极互动。当幼儿这种主观意愿被他人接受后,在互动过程中他会特别认真专注,此时对幼儿传授知识效果会更好。
例如,幼儿观察一种事物之后问:“这是什么?”此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回应,让幼儿感觉教师也很愿意与他一起共同认识了解新事物。教师可以先从事物的外观、特征等方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逐步得出结论。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幼儿调动各种感官感受物体,如触摸、闻气味等,这样就从单一的认知拓展到具体的感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二、通过活动加强与幼儿互动
在海洋公园里,幼儿看到一种不认识的鱼,问家长:“这是什么鱼?”这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回应,让幼儿感觉到他的提问是被重视的。家长要让幼儿从头到尾对鱼进行观察,并鼓励引导幼儿叙述鱼的外形和特征,这样会让幼儿记忆得更形象具体。
有了具体形象的框架,可以开始引导幼儿拓展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年龄较小的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是“鱼妈妈是怎么生出小鱼的?小鱼吃什么长大的?”等。对于年龄较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关注鱼的生活环境、喜好、天敌等。
回家以后,家长可以指导幼儿把看到的事物画出来,这就是教育中的复习环节。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以到网上搜索更多关于鱼的信息。
三、在生活中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
走在路上的时候,家长闻到一种奇怪的味道,此时幼儿会问:“这是什么味道?”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这时候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引导,反问幼儿:“这个味道闻起来怎样?是谁发出来的?”通过启发,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发散思维,然后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本源。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没什么反应。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发问:“你有没有闻到什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如果幼儿发现味道奇怪,可以马上让他关注这种味道与平常味道不同的地方。然后再引导幼儿探寻相关的知识。比如,闻到苦的药味,让其联想这附近也许有药店;闻到奶油的香味,让其联想这附近也许有蛋糕店。这样的互动多了之后,会让幼儿养成遇到新事物先观察的习惯。
四、采取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
当幼儿提出问题:“这是什么?”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无效的互动,如回答“不知道!”会让幼儿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中的事物越来越不在意。单一回答“这是xx”,只会让幼儿走马观花,一望而过,没有对事物产生进一步探求的欲望。
幼儿喜欢提问,这正是幼儿自主学习品质的体现。幼儿自主提出问题,与之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导幼儿深入探求问题的本质,拓展知识层面,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效的互动,能让幼儿收获知识,开拓思维。幼儿懂得越多,对知识的渴求就越迫切,学习知识的欲望就更强烈。
生活中家长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做个观察者和引导者,与幼儿一同感受和发现,让幼儿更乐于去观察和发现问题,并用已有的经验方式去寻求、探索答案,这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品质的開始。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坚持,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在学习的海洋中扬帆远行。
关键词:观察;互动;自主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四章节“科学”中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当前,许多家长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对其学习品质的培养。培养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才是这一阶段教学的本质要求。
教师要通过观察、引导等手段尝试提高幼儿对新事物探索的欲望。同时,家长要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对幼儿的问题要及时回应,这样既能给幼儿良好的反馈,同时还能增强他们观察学习的动力。
一、抓住时机与幼儿互动
当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时,家长和教师要与之积极互动。当幼儿这种主观意愿被他人接受后,在互动过程中他会特别认真专注,此时对幼儿传授知识效果会更好。
例如,幼儿观察一种事物之后问:“这是什么?”此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回应,让幼儿感觉教师也很愿意与他一起共同认识了解新事物。教师可以先从事物的外观、特征等方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逐步得出结论。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幼儿调动各种感官感受物体,如触摸、闻气味等,这样就从单一的认知拓展到具体的感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二、通过活动加强与幼儿互动
在海洋公园里,幼儿看到一种不认识的鱼,问家长:“这是什么鱼?”这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回应,让幼儿感觉到他的提问是被重视的。家长要让幼儿从头到尾对鱼进行观察,并鼓励引导幼儿叙述鱼的外形和特征,这样会让幼儿记忆得更形象具体。
有了具体形象的框架,可以开始引导幼儿拓展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年龄较小的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是“鱼妈妈是怎么生出小鱼的?小鱼吃什么长大的?”等。对于年龄较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关注鱼的生活环境、喜好、天敌等。
回家以后,家长可以指导幼儿把看到的事物画出来,这就是教育中的复习环节。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以到网上搜索更多关于鱼的信息。
三、在生活中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
走在路上的时候,家长闻到一种奇怪的味道,此时幼儿会问:“这是什么味道?”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这时候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引导,反问幼儿:“这个味道闻起来怎样?是谁发出来的?”通过启发,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发散思维,然后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本源。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没什么反应。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发问:“你有没有闻到什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如果幼儿发现味道奇怪,可以马上让他关注这种味道与平常味道不同的地方。然后再引导幼儿探寻相关的知识。比如,闻到苦的药味,让其联想这附近也许有药店;闻到奶油的香味,让其联想这附近也许有蛋糕店。这样的互动多了之后,会让幼儿养成遇到新事物先观察的习惯。
四、采取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
当幼儿提出问题:“这是什么?”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无效的互动,如回答“不知道!”会让幼儿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中的事物越来越不在意。单一回答“这是xx”,只会让幼儿走马观花,一望而过,没有对事物产生进一步探求的欲望。
幼儿喜欢提问,这正是幼儿自主学习品质的体现。幼儿自主提出问题,与之进行有效的互动,引导幼儿深入探求问题的本质,拓展知识层面,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效的互动,能让幼儿收获知识,开拓思维。幼儿懂得越多,对知识的渴求就越迫切,学习知识的欲望就更强烈。
生活中家长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做个观察者和引导者,与幼儿一同感受和发现,让幼儿更乐于去观察和发现问题,并用已有的经验方式去寻求、探索答案,这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品质的開始。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坚持,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在学习的海洋中扬帆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