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首先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以上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5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5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0.0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由于短时间内脑细胞缺血性坏死,且为不可逆损伤,患者可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且常伴有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成为现在神经内科医学研究的重点。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44~81岁,平均(63.67±13.46)岁;病程2~22个月,平均12.45±4.85个月;其中12例患者为数次发患者,43例患者为首次发病患者。治疗组55例患者的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5例,占27.27%,糖尿病史7例,占12.73%,冠心病史30例,占54.55%,脑卒中史3例,占5.45%;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44~81岁,平均(63.67±13.46)岁;病程2~22个月,平均(12.63±3.79)个月;其中13例患者为数次发患者,42例患者为首次发病患者。对照组55例患者的既往病史有,高血壓病史14例,占25.45%,糖尿病史7例,占12.73%,冠心病史29例,占52.73%,脑卒中史5例,占9.09%。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有110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并且均经过CT检查或MRI检查,并确诊;并且中医诊断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脑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包括主症以及次症。主症主要包括: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和口眼歪斜;次症主要包括:患者面色的明显苍白、明显的气短和乏力、伴有眩晕以及耳鸣、手足心明显燥热、口咽明显发干、夜间盗汗。舌脉象:患者的舌质呈暗淡色或者舌质呈红瘦状态,患者的舌苔白且腻、无舌苔或者少舌苔、部分患者伴有齿痕,患者的脉象呈沉细脉或者弦细脉。患者同时存在2个主症,或者患者存在1个主症以及2个次症,并且结合患者的舌脉象可以确诊为脑中风。
排除标准:脑出血的患者;其他严重脑血管病的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其他系统有明显的严重疾病的患者;意识发生障碍的患者;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精神存在明显异常的患者;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3、治疗方法
入院后,2组患者均首先给予脑中风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降低血糖、保持体温,给予其低流量持续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其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及应用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剂为:生黄芪60g,当归、丹参、川牛膝各15g,川芎、赤芍、桃仁、地龙各10g、葛根30g。水煎服,每次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在服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减治疗,伴有上肢偏废的患者加用桑枝15g,桂枝、姜黄10g治疗,以达到温经通络的作用;伴有下肢瘫软无力的患者加用桑寄生、川续断15g,木瓜10g治疗,以达到补益肝肾、强骨壮膝的作用;伴有血压增高的患者加用杜仲、夏枯草15g,钩藤12g治疗,以达到平肝降压的作用;伴有便秘的患者加用火麻仁、郁李仁12g,苦杏仁10g治疗,以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伴有长时偏瘫的患者加用乌梢蛇12g,土鳖虫、全蝎6g治疗,以达到祛风通络的作用。在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风病中医评定标准》中的疗效判定方式进行评定,包括:神志、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恢复程度。每项评分为优4分,良3分,可2分,差1分。痊愈:患者的积分达24分以上;显效:患者的积分较治疗前增加10分以上;有效:患者的积分较治疗前增加4分以上;无效:患者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甚至发生减少。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5例痊愈,所占比例为16.7%,17例显效,所占比例为56.7%,6例有效,所占比例为20%,2例无效,所占比例为6.7%,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1例痊愈,所占比例为3.4%,13例显效,所占比例为44.8%,11例有效,所占比例为37.9%,4例无效,所占比例为13.8%,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6.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中风病好发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喜食肥腻及家族史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发病甚多。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随,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而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脉络受阻而发中风。本病恢复较慢,多遗留后遗症状形成残疾。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以气虚为本,淤血、痰浊为表实。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行血,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地龙、土元、水蛭、全蝎、蜈蚣、僵蚕六虫并用以加强破血逐瘀,熄风通络,善治风痰顽疾。
参考文献:
[1]魏格玲.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求医问药,2013,11(01):91.
[2]李典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224-226.
[3]李定峰.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08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由于短时间内脑细胞缺血性坏死,且为不可逆损伤,患者可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且常伴有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成为现在神经内科医学研究的重点。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44~81岁,平均(63.67±13.46)岁;病程2~22个月,平均12.45±4.85个月;其中12例患者为数次发患者,43例患者为首次发病患者。治疗组55例患者的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5例,占27.27%,糖尿病史7例,占12.73%,冠心病史30例,占54.55%,脑卒中史3例,占5.45%;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44~81岁,平均(63.67±13.46)岁;病程2~22个月,平均(12.63±3.79)个月;其中13例患者为数次发患者,42例患者为首次发病患者。对照组55例患者的既往病史有,高血壓病史14例,占25.45%,糖尿病史7例,占12.73%,冠心病史29例,占52.73%,脑卒中史5例,占9.09%。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有110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卒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并且均经过CT检查或MRI检查,并确诊;并且中医诊断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脑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包括主症以及次症。主症主要包括: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和口眼歪斜;次症主要包括:患者面色的明显苍白、明显的气短和乏力、伴有眩晕以及耳鸣、手足心明显燥热、口咽明显发干、夜间盗汗。舌脉象:患者的舌质呈暗淡色或者舌质呈红瘦状态,患者的舌苔白且腻、无舌苔或者少舌苔、部分患者伴有齿痕,患者的脉象呈沉细脉或者弦细脉。患者同时存在2个主症,或者患者存在1个主症以及2个次症,并且结合患者的舌脉象可以确诊为脑中风。
排除标准:脑出血的患者;其他严重脑血管病的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其他系统有明显的严重疾病的患者;意识发生障碍的患者;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精神存在明显异常的患者;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者。
3、治疗方法
入院后,2组患者均首先给予脑中风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降低血糖、保持体温,给予其低流量持续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其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及应用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剂为:生黄芪60g,当归、丹参、川牛膝各15g,川芎、赤芍、桃仁、地龙各10g、葛根30g。水煎服,每次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在服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减治疗,伴有上肢偏废的患者加用桑枝15g,桂枝、姜黄10g治疗,以达到温经通络的作用;伴有下肢瘫软无力的患者加用桑寄生、川续断15g,木瓜10g治疗,以达到补益肝肾、强骨壮膝的作用;伴有血压增高的患者加用杜仲、夏枯草15g,钩藤12g治疗,以达到平肝降压的作用;伴有便秘的患者加用火麻仁、郁李仁12g,苦杏仁10g治疗,以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伴有长时偏瘫的患者加用乌梢蛇12g,土鳖虫、全蝎6g治疗,以达到祛风通络的作用。在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4、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风病中医评定标准》中的疗效判定方式进行评定,包括:神志、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恢复程度。每项评分为优4分,良3分,可2分,差1分。痊愈:患者的积分达24分以上;显效:患者的积分较治疗前增加10分以上;有效:患者的积分较治疗前增加4分以上;无效:患者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甚至发生减少。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5例痊愈,所占比例为16.7%,17例显效,所占比例为56.7%,6例有效,所占比例为20%,2例无效,所占比例为6.7%,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1例痊愈,所占比例为3.4%,13例显效,所占比例为44.8%,11例有效,所占比例为37.9%,4例无效,所占比例为13.8%,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6.2%,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中风病好发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喜食肥腻及家族史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发病甚多。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随,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而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脉络受阻而发中风。本病恢复较慢,多遗留后遗症状形成残疾。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以气虚为本,淤血、痰浊为表实。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行血,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地龙、土元、水蛭、全蝎、蜈蚣、僵蚕六虫并用以加强破血逐瘀,熄风通络,善治风痰顽疾。
参考文献:
[1]魏格玲.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求医问药,2013,11(01):91.
[2]李典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224-226.
[3]李定峰.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