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楚之地 楚音遗留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湖南湖北龙船歌的流变
  
  1.调式调性。湖南龙船歌的调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以徵、羽、宫调式为主,商调式较少,角调式没有发现。正所谓依字行腔,调式与方言的语音音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人有云:平、上、去、入,上平为徵;宫、商为“均”,抑为“声”。将宫、商、角、羽平分平、上、去、入四声。因此,就如湘中话是入声,本身就有羽调的色彩,因此该地区的龙船歌多为羽调式。此外,湖南龙船歌也有包含“fa”或“si”的六声音阶,多出现于湘西、湘北地区。
  湖南的龙船歌调式变化有一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调式交替,多是由下四度关系构成。比较多的是宫调式和微调式的交替。比如《五月五日是端阳》这首龙船歌,领唱部分是宫调式,而和唱的部分由于“si”音的加入,变宫为角,导致调式变为微调式。
  


  属于宫、微调式交替的曲子还有《屈原投江在今天》、《大河上下祭屈原》等。另一种形式是微调式和商调式之间的交替,但出现的比较少。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湖南龙船歌中很多首调式给人以不确定和不稳定的感觉,这要归因于它所使用的调式主音的次数很少,只有在终止、半终止和句末处使用。这在微调式和宫调式的龙船歌中比较常见,而羽调式的龙船歌则没有这方面的情况,这也是湖南龙船歌一个特色之处。
  湖北龙船号子多以微调式为主,其次是羽调式,还有少部分的宫调式,角调式和商调式没有记录。湖北龙船号子似乎更注重最重要调式更替的原则,但与湖南龙船歌的调式相比,它仍然具备自己的特色。例如在微调式的曲子中,其调式的主音虽然是“sol”,但是其中多出现羽调式的色彩。往往是领唱结束于羽音,而和唱部分结束于徵音。比如:鄂东南的《锣鼓声声抢头彩》。
  


  也出现领唱和和唱的第一次主题结束于羽音,第二次主题是结束于徵音。比如:应城县的龙船号子的第二部分“歌头”、第三部分“拖平水腔”。总之,微调式的龙船号子的一大特点就是徵、羽调式的不断交替。但因其中结音或结束音等关键位置还是落在调式主音“sol”上,所以旋律并没有不稳定的感觉。而在羽调式中,采用的是宫和羽调式的更替。
  2.旋律音调。湖南省龙船歌的旋律音调分为两类:①调式骨干音型的音调。这种沿调式骨干音进行的旋律音调多出现在羽调式的龙船歌中。比如:《五月五日划龙船》和《划船子弟齐开口》的领唱部分都是围绕着羽调式的骨干音“la”、“dol”、“mi”而进行,以跳进为主结合级进。这种类型的音调让调式色彩更加鲜明,并起支持调式调性的功能。②级进音列性音调。湖南龙船歌音域不宽,一般都不超过八度,只有极少的歌曲中出现眺动比较大的音。这部分有可按其旋律的走向分为:下降型和回返型。下降型的旋律音调普遍存在于湖南龙船歌中,这是与其方言音调色彩以及划龙船中口号性的语调相符。另外划船动作自上而下的趋势也制约着龙船歌的音调走向。因此,在湖南龙船歌中很少看见旋律是向上走的,一般都是从高音降到低音表现划桨的力度。下降型的旋律音调一般都是从高音级进下行,直到落音在主音或调式的属音以及调式的下属音上。回返型的旋律音调也有称为平行型的旋律音调,也就是旋律围绕着某一个音做无明显音高动向的进行。它始终保持原来的音高水平,不存在跳进,呈一种幅度很小的弧形。《一条白龙江上游》这首龙船歌将这种旋律音调表现得很充分,它整首歌曲的旋律始终围绕着主音“sol”或向上方大二度进行或向下方小三度进行,最后依然回到主音。
  湖北民歌可划分为五个色彩区,五个色彩区的音乐旋律不尽相同。笔者在湖北民歌卷中查阅到其中四个地区有龙船歌的记录,以下按照色彩区对这四个地区的龙船号子做旋律音调的分析:鄂东北:多为低丘陵,有江南风景之致。受江南文化影响较多,音乐风格偏于婉转优美。故其龙船号子的音调以“宽徵”声韵的sol、la、re和窄声韵的la、dol、re为主。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应城县的龙船号子中的第一部分叫彩整曲几乎都在la、dol、re三个音上环绕进行。仅有第五小节出现两个sol音,虽不在强拍上,但是否可以将其列为三音列还是有待思考和证明。本地与鄂东南只有一江之隔,但民歌的音调与旋法,却有明显的区别色彩。鄂东南:本区的龙船号子以窄声韵音调sol、la、dol;la、dol、re分布最多,旋法常作纯四、小七度跳进。鄂中南:号称千里江汉平原,富饶的鱼米之乡。地理上北近襄阳,南近洞庭湖。该色彩区龙船号子音调以“大宫声韵”为主。声腔华丽优美。鄂西南:全区山峦重叠,峡谷纵横,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语言很统一,属西南官话区,与川东方言无异。龙船号子音调“窄羽”声韵h、dol、re的旋律为典型样式。比如秭归县的古老的《招魂》龙船号子“所唱的音调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尚保留着古代羽调式带商的特色。凡是这种羽调式的旋律大多以la、dol、re为基调行腔”①。各地龙船号子因地方文化不同的影响,旋律形态如调式,旋法音调等都相应形成了不同样式,体现了色彩缤纷的地方色彩。
  3.节奏和节奏型。龙船歌一般是配合着划龙船的动作,而且有时为了鼓舞士气以加快龙船竞渡的气氛和划船速度、动作频率。因此,要求需要有比较强的动力性。
  ①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主要特点是重音移位,其功能就是增强音乐的动力性,十分适宜表现划桨的动作。在龙船歌中,最多使用到的节奏就是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湖南龙船歌中所使用到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有几种类型:
  


  这两种节奏本身就带有一种顿挫的感觉,与划桨时伸入水往下划的动作所强调的力度是相符的。因此,在锣鼓伴奏部分,也可以发现它的节奏多用切分和附点。更有特点的是龙船歌光用切分和附点似乎还不能够完全表现划船的力度和幅度,劳动人民在创作龙船歌时在音的前面加入大量的装饰音,产生一种向上或向下的幅度。尽管龙船歌的装饰音也有可能是演唱者的随兴即发或润腔所需,但在唱龙船歌中的应用可以理解为一方面象征划船动作幅度大,另一方面将动作的利落和划桨猛一使劲的瞬间表现得很充分。
  ②紧松节奏的结合。紧和松是两个相对的词,一旦将二者相结合就会产生象橡皮筋一样伸缩性强的效果,也就是让音乐富有弹性,这也是加强动力性的一种方式。另外,紧是同心理的紧张以及气氛的热烈相吻合,松是同气息的缓和和心态的放松相关。一紧一松或一松一紧似呼吸的频率,又可以很好地结合划船的口号和动作。
  因此,湖南的龙船歌中随处可见前一拍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快节奏的音,后一拍就转变为四分音符单独成一拍的音。比如:《大河上下祭屈原》中十六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结合。还有是前一小节用十六分音符的紧节奏,后一小节就用长音来缓松。比如《哪么划得龙船起》的倒数两小节。更有一些曲子频繁使用休止符来缓解紧张的气氛。
  ③规整的四二拍的节奏。四二拍的节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节拍规律一致,并且强弱拍分明成规律性地 循环进行。这种节奏是与劳作、活动、比赛、行进最相得益彰的节奏,故在龙船歌中的齐声应和部分多有体现。如:《屈原投江在今天》最后的和声部分。
  在应和部分使用规整的节奏有它的适用处。因为和唱部分既要求整齐又要能配合动作的频率,因此四二拍的强弱的循环比较容易自由加快速度而又不打乱演唱者和唱的整齐。
  故这些节奏的使用很好的突出龙船歌的演唱场合、演唱特点的特质,这是音乐与生活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智慧的结晶。
  相对于湖南龙船歌节奏上的多样化,湖北的龙船号子因为有得胜后演唱的,有抢标时候唱的而不单纯是在划龙船的过程中演唱。因此,它在竞技的基础上带有叙述、抒情的成分,节奏比较地平稳。但附点、切分、紧松节奏的结合还是在湖北龙船号子中多有使用。
  另外在衬腔和下滑音等方面两地都存在“同中有异”的地方。
  
  二、用“游移”的观点看湖南湖北龙船歌的流变
  
  龙船歌是中华民俗的一个重要的财富,而两湖的龙船歌在中华民族龙船歌的历史上更是占有一席之地。它们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却又因不同的人文背景和时空条件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可谓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笔者即将完成这篇论文的时候看到蓝雪霏教授的《中国民间音乐结构原则研究一以民歌为例》一文,该文颠覆了以往认为游移只是指演奏(唱)实践中因不同文化背景而出现的导致音阶、调式、音色乃至风格发生变化的按指或气息运用的不稳定移位操作。②通过阐述作者认为的“游移”观也就是指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中存在的一种对于其自身音乐原型——基本音调框架的邻位徘徊移动,来寻找各种音乐之间的关联,以及民族或民系群体之间的联系。③蓝教授将民歌的游移分为:区域限定中的民歌游移、民族限定的民歌音调的游移、超越时间跨度的民歌音调的游移和超越空间跨度的民歌游移。其中超越空间跨度的民歌游移这个观点和方法论对于本篇论文也是适用的。笔者上述所阐释的龙船歌的流变实际上已经应用了“空间游移”的观点来分析。比如湖南湖北两地龙船歌在调式、旋律音调、节奏、衬词等方面都是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用游移的结构原则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使二者可以有许多的相似处,而略微又有所不同。而湖南和湖北本省每一个区域的龙船歌也随着方言、地理、人文等发生音乐形态方面的游移。这些都是跟故楚之地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用游移的观点来看湖南湖北龙船歌的流变是对本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可以通过湖南湖北两地龙船歌的比较分析来说明民间音乐之间的“瓜藤”关系,进而为龙船歌的保护提供一份理论性的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一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可谓二十世纪最具震憾力的学说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已远远超越了其自身的医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影响波及哲学、文学、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精神分析学作为一股强大的国际思潮,已深深地渗透到西方文化的血液之中,“如果没有弗洛伊德思想的渗入,西方思想就不可想象”,[1]这可以看作是对精神分析学的最高评价。  弗洛伊德(以下简称弗氏)的贡献不仅在
期刊
拥有五十多年学科历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自王瑶、刘绶松、唐弢诸先生开创以来,其研究队伍已经形成了“四世同堂”的局面。凌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最活跃最具学术影响的第三代学者、著名的沈从文研究专家,其研究成果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其研究领域最高的学术水平。他建立起来的巍峨的学术高峰已是当代学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精神存在,这种精神存在与灵魂的内在凝聚力仍影响着新一代的学术舞台。因此,对其学术个性、
期刊
戴剑相貌平常,随意与大气还是不经意间泄露出来。  我收下了他和石钢在泰国举办画展的宣传小褶子。  因为不太喜欢轻的粉调子的东西,故在看第一眼的时候没有引起震动,也就没有在意。听说他们此行去泰国办画展,卖画卖得不错。  晚上,睡在床上,打开床头灯,再次细细地欣赏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戴剑。  感觉温温的暖意在一点点地渗透着我,也许就是戴剑的小画册褶子的封面上有一株粉色的芙蓉,就是那些芙蓉勾起了我童年的关
期刊
死亡,是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中西哲学家穷穷追索死亡之谜,却皆各执死神衣角一端,无法窥其全貌。在中国人的心态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忌讳谈论死亡,文人也只有在躲避不了时,才将死亡与价值联系在一起,以期获得所谓的人生意义,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人们濒死前的心态以及死亡本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都道出了古代仁人志
期刊
冯至在谈及《十四行集》的写作的因由时曾说:“我不迷信,我却相信人世上,尤其在文艺方面常常存在着一种因缘。这因缘并不神秘,它可能是必然和偶然的巧妙偶合。”[1]唯其无心,才更见其出诗人内在的诗情流动与作品体式的融合,形式化为了内容。诗人漫步在冬日的郊外,困守于林场茅屋的风雨灯下,十年来中西文化的扭结与个人的经历、时代的风雨都在诗人的心灵中留下过不同的痕迹。他在承担、交流、决断、断念、自省,但他不是静
期刊
昔人如梦,往事成空。  一声枪响,初恋远去,只剩下寂寥落寞……  这是作家吴昕孺在长篇小说《空空洞洞》中所展示的苍凉结局与意境。《空空洞洞》是作者继《高中的疼痛》后推出的又一部“成长小说”,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大学生杨小笛的成长故事。作品中的杨小笛是那种让任何人怎么都无法忽视的漂亮女生,就连自认为相貌和气质极佳、没有人能超过自己的学生辅导员刘琴老师见了她的面,也忍不住发出“她真漂亮!”的惊呼
期刊
“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就本意而言指的是民族文化自身独特的与他人不同的特征”,它“关涉到‘我是谁’、‘我走向何方’、‘我有什么认同’等重要理论问题”。邓楠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这是“民族文学建构的核心问题”。他的新著《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比较研究》就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比较研究的。  有理论家说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人们总是面临着双重的困境。”上世纪八十年
期刊
一、“动作设计”地位的强化与内涵的深化    在世界电影史上,几乎所有的电影“行当”都是由外国人创立,唯独动作导演(动作指导、武术指导)是由中国人自己创立。时至今日,动作导演已经在中国影坛上纵横驰骋了80多年,其间涌现了一批开宗立派的顶尖级人物。进入新世纪,在当代电影制作领域,“动作设计”的地位、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和突现。随着动作电影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动作设计”的艺术内
期刊
在新时期女性小说家中,池莉无疑是一位以日常生活叙事见长的佼佼者,检阅池莉的七卷文集和最新出版的《看麦娘》,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当数那些书写武汉市民日常生活的文本。从1987年的《烦恼人生》到2005年的《托尔斯泰围巾》,随着当代中国十几载的风雨变幻和作家个体生活境遇的变化,池莉的创作心态和创作轨迹也呈现出清晰的嬗变,从消解日常生活的诗性到重建日常生活的诗性,从绝望走向希望,从审丑走向审美,从只求生之
期刊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新的世纪,中国电影人对wTc的恐惧心态逐渐变得坦然而平静,他们用崭新的电影创作来应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萧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英雄》、《十面埋伏》、《天地英雄》和《无极》等“中国大片”,这些奇观化电影终于让久已疏远影院的中国百姓重新走进电影院,被复活的电影市场令我们对新世纪的中国电影多了一份信心。也许对于这些影片我们可以抱有太多挑剔的眼光,但无论如何,若干年后,也许人们对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