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动作设计”地位的强化与内涵的深化
在世界电影史上,几乎所有的电影“行当”都是由外国人创立,唯独动作导演(动作指导、武术指导)是由中国人自己创立。时至今日,动作导演已经在中国影坛上纵横驰骋了80多年,其间涌现了一批开宗立派的顶尖级人物。进入新世纪,在当代电影制作领域,“动作设计”的地位、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和突现。随着动作电影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动作设计”的艺术内涵也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
1.“动作导演”成为一部动作电影赢得市场的关键
在当代国际化传播背景下,一部动作电影即使故事再好,如果没有精彩的动作场面,那也很难有立足并参与国际传播的机会;反过来,一部故事一般、情节平平的动作片,如果有了出色的动作场面,那它同样具有巨大的票房潜力。影片《蜀山传》《天脉传奇》《燕尾服》均有魔幻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但却因动作设计的严重失真而落下不良口碑;相反,今年的《龙虎门》自公映起,就被媒体批为“武戏满分,文戏零分”,可上映两周内地票房高达4600万,这一点在倍受争议的影片《霍元甲》《十面埋伏》《英雄》中也有一定体现。
2.唯美、飘逸的动作设计风格占据主流
新世纪华语动作电影在动作场面的营造与设计上,刻意进行了“美化”和“柔化”,曾经重在“打”得“热闹”“刺激”的动作场面一下子转变为一种“舞蹈化”仪式,在《卧虎藏龙》之后,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它包括以下具体特征:(1)打斗动作:肢体不接触,或少接触,刻意放大“点到即止”的动作瞬间和“用意不用力”的精神交战,如《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赤裸特工》片尾MaggieQ与连凯在广场的“意念化”决斗。(2)动作运作:打斗者各自独立,自恋式“独舞”,常常与环境、道具进行肢体“交流”,如《英雄》中“九寨沟之战”、“胡杨林之战”,《十面埋伏》中章子怡在牡丹坊的“击鼓舞”,《无极》中鬼狼与无欢以“屏风阵”为支点的“舞武”。(3)环境营造:自然、旷野、天空、雨水、月光等具有柔美、诗意的氛围,而非局促、紧张的空间,如《天脉传奇》开片在皎洁的灯光下的杂技、对练动作,《干机变之花都大战》中甄子丹与成龙在水池中的交手。(4)声音效果:轻灵、古朴、悠远,善于突出瞬间动作的音效,如《十面埋伏》中章子f台与金诚武的“竹林追杀”,《赤裸特工》中对三位女杀手在世界各地完成任务景象的一系列动作表现。(5)色彩服饰:讲究品位、个性,与人物性格、动作特征吻合,有表现主义倾向,如《无极》中好胜而虚伪的光明大将军的“鲜花盔甲”、清冷绝望的无欢的一身素装,《天脉传奇》片尾杨紫琼手中柔软细长的丝带,《飞鹰》中杨紫琼的一身银装,片尾打斗中的吊绳。(6)动作主题:以肢体舒缓、柔美、自在的运动,表达一种诗意美和言外之意,如《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绿色基调、悠扬音乐、竹叶打斗、匀速运动、远景与长镜头等就十分吻合影片“空灵”主题,《霍元甲》片尾星光下李连杰“精灵”般的“舞蹈”暗含了主人公“仁爱精神”通达宇宙的主题。
3.动作设计风格化、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新世纪以来,随着《卧虎藏龙》《黑客帝国》等影片的全球化传播,动作设计的独立风格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并在众多动作导演的努力下,开始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1)自由搏击实战派。注重对实战进攻动作的真实再现,动作刚猛伶俐,具有打斗的纪实美和明快的现代节奏,以甄子丹、洪金宝为代表,作品如《阿虎》《散打》《杀破狼》《龙虎门》。甄子丹现被誉为未来华语动作电影的“领军人物”,经典动作设计有慢镜头下劈、飞踢、剪刀腿。(2)古典飘逸写意派。注重对肢体动作运营过程的审美表现,动作大开大阖、飘逸洒脱,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气息,以程小东、马玉成为代表,作品有《英雄》《十面埋伏》《赤裸特工》《飞天舞》。程小东被誉为可以将“武打拍成舞蹈一样美”的导演,经典动作设计有轻纱漫舞,长衫在动作运营中的独特表现,以及空中跳跃进攻的瞬间造型。(3)南拳北腿综合派。注重对动作运营和实战动作的双重展现,能根据剧情、环境、人物、主题等不同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动作风格,既有南拳派系贴身短打的迅猛,也有北派拳种长桥大马的潇洒,动作时尚又不失典雅、夸张又不失真实,以号称“中华第一武指”的袁和平、袁祥仁为代表,作品有《卧虎藏龙》《功夫》《精武家庭》《霍元甲》,经典动作设计有空中横叉合掌下防对手二起脚、肩靠腰撞的贴身近战。(4)惊险滑稽成家班。注重对肢体动作的极限性开发,善于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制造出惊险、灵活、有趣的打斗技巧,伴有卓别林式的滑稽动作,以成龙为首的成家班为代表,作品有《神话》《尖锋时刻》系列,经典动作设计有挑战极限的跳跃、攀登、坠楼。(5)正宗南拳刘家良。刘家良是黄飞鸿正宗传人,其父刘湛乃黄飞鸿之徒林世荣(猪肉荣)洪拳的嫡传弟子,因其精通洪拳、咏春,所以设计的动作精悍、灵巧,富于节奏感,接近传统武术原生态,代表作《醉猴》《七剑》,经典动作设计有贴身短打的桥手、锁喉、寸劲。(6)浪漫的写实者元奎。元奎与成龙、洪金宝当年同为于占元戏班“七小福”成员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与李连杰合作,专门为其设计动作,充分发挥了李连杰敏捷、潇洒的身手,动作特点巧妙刁钻,风格优美,代表作有《夕阳天使》《救世主》。(7)追求简洁实用的董玮。动作干净利落、简洁直接,讲究一招制敌,代表作有《紫雨风暴》《特务迷城》《神偷牒影》。(8)潇洒硬朗的薛春炜。动作舒展大方、劲道十足,富有轻快的时尚气息,代表作有《东京攻略》《韩城攻略》《飞鹰》。(9)善用特技的林迪安。能将西方特技与中国功夫巧妙结合,动作风格紧张、灵敏,动感强烈,代表作有《无极》《蜘蛛侠》系列。其他知名动作指导及其代表作有:曹荣《义胆厨星》《西游记》连续剧,郭振峰《纵横四海》《天脉传奇》,赵箭《天龙八部》《神雕侠侣》连续剧,等。
4.动作设计的“内向化”趋势
新世纪以来,华语动作电影的动作设计风格在国际化背景下,呈现出淡化暴力,强化内涵的总体特征,一味渲染打斗的血性暴力的场面少了,代之以对动作设计的“角色化、主题化、哲理化、寓言化”等内在功能的开掘和表现。影片《霍元甲》是典型代表,该片的动作指导袁和平的指导风格向来以灵活多变、刚柔并济著称。《霍元甲》作为李连杰武术电影的“收山之作”,倾注了他本人三十多年的习武心得和人生思考,是一部用“武戏”表现“文戏”的电影。针对此凝重主题,袁和平为影片的动作设计注入了空前丰富的“人性化”“哲理化”色彩,并依据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的三次演变设计了由“一介武夫”到“武学大师”再到“和平主义者”“三重”具有不同打斗风格和思想主题的动作场面。《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忍者组阵冲向金甲军大阵,以及太医妻女草草被刺杀的段落,都在强调着 一个颇为隐寓的道理:武与侠的困兽犹斗,相比于强大的政权机器来说,“武”“侠”都是微不足道的。
二、电脑特技的大量加入
华语动作电影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就必定要在人文意蕴、叙事形态、声画质量和技术指标等方面达到国际流通标准,这本身也能带动华语动作电影的艺术和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1.电脑特技全面渗入动作电影的核心——打斗的运营与意境的营造
1999年,由导演刘伟强,动作导演林迪安制作的《中华英雄》才完全将电脑特技引入了动作场景的各个环节,它是香港本土电影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尤其是影片中美国自由女神像上的一段打斗,完全抛弃传统操作习惯,由电脑特技创造出的动作场景的支点、空间、背景、意境、效果及运营过程,令人耳目一新,这标志着电脑特技开始全面渗入动作电影的核心部分,即打斗的运营与意境的营造。进入新世纪,几乎每一部大型动作电影都离不开电脑特技的参与,如果没有电脑特技的鬼斧神工,就很难看到《英雄》中无名“十步一杀”的神功和“势如破竹”的秦军箭阵,也很难看到《十面埋伏》激昂壮观的“击鼓舞”和密不透风的“竹林追杀”,更看不到《神话》中悬浮千年的“空中秦宫”、《无极》中跨越时空的“奔跑”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鬼斧神工的“绳索”和“镰刀”。
2.电脑特技对于动作理念的冲击和改造
在香港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不少动作电影人毅然固守传统手工业作坊式的电影制作模式,凭个人的体能、胆识立足,成龙是其中典型代表。而当《黑客帝国》等大片的电脑特效对传统武打动作造成强大威协时,成龙也做了适当的妥协与尝试,如《飞龙再生》《燕尾服》的制作。
直到上个世纪末,香港武侠动作电影才开始慢慢接受电脑特技这一“新兴事物”。以袁和平的《霹雳娇娃》、《黑客帝国》为契机,电脑特技大量进入动作电影几乎所有的动作场景,成为新时期动作电影改头换面的主要诱因,同时,发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动作电影革新运动和好莱坞对动作片全新包装也给予华语动作电影制作思维的巨大冲击,香港本土电影对此积极响应,并有佳作频频出现:周星驰《少林足球》《功夫》,袁和平的《卧虎藏龙》《精武家族》,程小东《英雄》《十面埋伏》《赤裸特工》,成龙《飞龙在天》《燕尾服》,唐季礼《神话》,杨紫琼《飞鹰》,何平《天地英雄》,徐克《蜀山传》,甄子丹《干机变》系列,元奎《夕阳天使》,刘家良《七剑》等。
3.特技“虚假性”与动作“真实感”之间“平衡点”的探索
1999年当《中华英雄》大胆开始将电脑特技完全进入动作电影的第一次尝试之后,《风云》系列同样将电脑特技与传统功夫巧妙结合,亦真亦幻地表现出武侠江湖的变幻莫测和武林人士的诡异沧桑。作为最早将科技与武打相结合的个性导演徐克,在电脑特技与真实打斗“平衡点”的探索中走得最远。2001年的《蜀山传》耗资8000多万,共有1600个特技镜头,结果虽有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设计的精彩动作,但影片还是落得个“走火入魔”评价。
新时期,程小东与张艺谋合作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英雄》,与周星驰合作的《少林足球》《功夫》应该说是电脑特技与中国精神结合的成功案例。就《功夫》来看,从一招一式实打实的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到凄厉诡谲的“六指琴魔”琴音杀人,包租公以太极借力打力令“天残地残”兄弟左右互搏,以及火云邪神与星爷一路打到太空,玄乎到没谱的蛤蟆功与如来神掌生死对决,每个镜头都有特技帮忙,但这些特技绝不浮于表面,而是丝丝入扣地隐含在整个场景的动作设计之中,并且有叙事上的内在支撑。
三、暗流:硬桥硬马“真功夫”
华语动作电影在新世纪国际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从审美角度看,也表现出以“浪漫唯美”为主流的动作风格,然而,求变而务实的华语动作电影人始终没有忘却武侠动作电影的“脊梁”——硬桥硬马“真功夫”。
1.从华语动作电影发展史看
源远流长的动作电影素以“真功夫”立足,动作电影的每一次革新与发展几乎都是建立在对“真功夫”的深刻理解、合理想象和熟练运用之上。动作电影的雏形来源于京剧中的“武打”场景,而京剧中的武生向来以腾挪跌宕的“真功夫”(武术基本功)立足,这也直接影响了早期动作电影对于动作演员“真功夫”的素质要求。在后来的动作电影发展史中,北方的京剧、南派的南拳和日本的剑道,都在不同时期为香港动作电影的新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其绵延生息的不竭动力;尤其是1971—1973年,作为世界著名技击术“截拳道”的创始人李小龙,拍摄主演的五部经典影片成为奠定新派动作电影突出动作和打斗的“实战性”、“真实性”和“简约美”的基础。
综观八十多年的动作电影史,几乎所有的动作明星(包括演员、导演、动作指导),大都是武术、京剧出身:三四十年代的体育健将张慧冲、四五十年代的京剧花旦关德兴、六七十年代的功夫之王李小龙、七八十年代的南拳宗师刘家良、八九十年代的京剧武生“七小福”和武行出身的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袁和平、唐季礼等,他们大多现已成为国际动作电影的领军人物,成为好莱坞竞相引进的对象,然而最让好莱坞看重的正是他们多年摔打磨练而来的“真功夫”。
2.从动作设计美学风格角度考察
硬桥硬马南拳派的“写实”风格一直是华语动作电影多元化美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悠久的南拳历史,为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动作风格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华语动作电影的动作风格逐步开始形成多元化的美学流派,其中以袁和平为代表的“写实派”和以程小东为代表的“写意派”成为两大主流风格。袁和平业内尊称“八爷”,精通传统武术,尤其北派长桥大马,动作设计“务实”、“求真”(合规律性),早期拍摄的动作片有“格斗教科书”之称,如《精武英雄》《太极张三丰》;进入新世纪,《卧虎藏龙》的巨大影响使袁和平一贯“写实”的风格发生转变,中西贯通的经历使他逐渐游刃有余于“写实”和“写意”之间,然而,他毕竟是传统的武术出身,所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好莱坞拍摄了《黑客帝国》系列和《霹雳娇娃》后,他又回到祖国与李连杰、于仁泰一起拍摄阳刚纯正的武术电影《霍元甲》,与此同时,同为武旦出身的成龙在《神话》《新警察故事》《玻璃樽》中继续演绎着“血肉丰满”的动作传说,另外,徐克的《散打》、刘家良的《醉猴》、甄子丹的《杀破狼》《龙虎门》、董玮的《地上最强》等,也都将“写实”派动作风格延续至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在世界电影史上,几乎所有的电影“行当”都是由外国人创立,唯独动作导演(动作指导、武术指导)是由中国人自己创立。时至今日,动作导演已经在中国影坛上纵横驰骋了80多年,其间涌现了一批开宗立派的顶尖级人物。进入新世纪,在当代电影制作领域,“动作设计”的地位、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和突现。随着动作电影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动作设计”的艺术内涵也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
1.“动作导演”成为一部动作电影赢得市场的关键
在当代国际化传播背景下,一部动作电影即使故事再好,如果没有精彩的动作场面,那也很难有立足并参与国际传播的机会;反过来,一部故事一般、情节平平的动作片,如果有了出色的动作场面,那它同样具有巨大的票房潜力。影片《蜀山传》《天脉传奇》《燕尾服》均有魔幻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但却因动作设计的严重失真而落下不良口碑;相反,今年的《龙虎门》自公映起,就被媒体批为“武戏满分,文戏零分”,可上映两周内地票房高达4600万,这一点在倍受争议的影片《霍元甲》《十面埋伏》《英雄》中也有一定体现。
2.唯美、飘逸的动作设计风格占据主流
新世纪华语动作电影在动作场面的营造与设计上,刻意进行了“美化”和“柔化”,曾经重在“打”得“热闹”“刺激”的动作场面一下子转变为一种“舞蹈化”仪式,在《卧虎藏龙》之后,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它包括以下具体特征:(1)打斗动作:肢体不接触,或少接触,刻意放大“点到即止”的动作瞬间和“用意不用力”的精神交战,如《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赤裸特工》片尾MaggieQ与连凯在广场的“意念化”决斗。(2)动作运作:打斗者各自独立,自恋式“独舞”,常常与环境、道具进行肢体“交流”,如《英雄》中“九寨沟之战”、“胡杨林之战”,《十面埋伏》中章子怡在牡丹坊的“击鼓舞”,《无极》中鬼狼与无欢以“屏风阵”为支点的“舞武”。(3)环境营造:自然、旷野、天空、雨水、月光等具有柔美、诗意的氛围,而非局促、紧张的空间,如《天脉传奇》开片在皎洁的灯光下的杂技、对练动作,《干机变之花都大战》中甄子丹与成龙在水池中的交手。(4)声音效果:轻灵、古朴、悠远,善于突出瞬间动作的音效,如《十面埋伏》中章子f台与金诚武的“竹林追杀”,《赤裸特工》中对三位女杀手在世界各地完成任务景象的一系列动作表现。(5)色彩服饰:讲究品位、个性,与人物性格、动作特征吻合,有表现主义倾向,如《无极》中好胜而虚伪的光明大将军的“鲜花盔甲”、清冷绝望的无欢的一身素装,《天脉传奇》片尾杨紫琼手中柔软细长的丝带,《飞鹰》中杨紫琼的一身银装,片尾打斗中的吊绳。(6)动作主题:以肢体舒缓、柔美、自在的运动,表达一种诗意美和言外之意,如《卧虎藏龙》中的“竹林之战”,绿色基调、悠扬音乐、竹叶打斗、匀速运动、远景与长镜头等就十分吻合影片“空灵”主题,《霍元甲》片尾星光下李连杰“精灵”般的“舞蹈”暗含了主人公“仁爱精神”通达宇宙的主题。
3.动作设计风格化、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新世纪以来,随着《卧虎藏龙》《黑客帝国》等影片的全球化传播,动作设计的独立风格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并在众多动作导演的努力下,开始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1)自由搏击实战派。注重对实战进攻动作的真实再现,动作刚猛伶俐,具有打斗的纪实美和明快的现代节奏,以甄子丹、洪金宝为代表,作品如《阿虎》《散打》《杀破狼》《龙虎门》。甄子丹现被誉为未来华语动作电影的“领军人物”,经典动作设计有慢镜头下劈、飞踢、剪刀腿。(2)古典飘逸写意派。注重对肢体动作运营过程的审美表现,动作大开大阖、飘逸洒脱,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气息,以程小东、马玉成为代表,作品有《英雄》《十面埋伏》《赤裸特工》《飞天舞》。程小东被誉为可以将“武打拍成舞蹈一样美”的导演,经典动作设计有轻纱漫舞,长衫在动作运营中的独特表现,以及空中跳跃进攻的瞬间造型。(3)南拳北腿综合派。注重对动作运营和实战动作的双重展现,能根据剧情、环境、人物、主题等不同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动作风格,既有南拳派系贴身短打的迅猛,也有北派拳种长桥大马的潇洒,动作时尚又不失典雅、夸张又不失真实,以号称“中华第一武指”的袁和平、袁祥仁为代表,作品有《卧虎藏龙》《功夫》《精武家庭》《霍元甲》,经典动作设计有空中横叉合掌下防对手二起脚、肩靠腰撞的贴身近战。(4)惊险滑稽成家班。注重对肢体动作的极限性开发,善于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制造出惊险、灵活、有趣的打斗技巧,伴有卓别林式的滑稽动作,以成龙为首的成家班为代表,作品有《神话》《尖锋时刻》系列,经典动作设计有挑战极限的跳跃、攀登、坠楼。(5)正宗南拳刘家良。刘家良是黄飞鸿正宗传人,其父刘湛乃黄飞鸿之徒林世荣(猪肉荣)洪拳的嫡传弟子,因其精通洪拳、咏春,所以设计的动作精悍、灵巧,富于节奏感,接近传统武术原生态,代表作《醉猴》《七剑》,经典动作设计有贴身短打的桥手、锁喉、寸劲。(6)浪漫的写实者元奎。元奎与成龙、洪金宝当年同为于占元戏班“七小福”成员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与李连杰合作,专门为其设计动作,充分发挥了李连杰敏捷、潇洒的身手,动作特点巧妙刁钻,风格优美,代表作有《夕阳天使》《救世主》。(7)追求简洁实用的董玮。动作干净利落、简洁直接,讲究一招制敌,代表作有《紫雨风暴》《特务迷城》《神偷牒影》。(8)潇洒硬朗的薛春炜。动作舒展大方、劲道十足,富有轻快的时尚气息,代表作有《东京攻略》《韩城攻略》《飞鹰》。(9)善用特技的林迪安。能将西方特技与中国功夫巧妙结合,动作风格紧张、灵敏,动感强烈,代表作有《无极》《蜘蛛侠》系列。其他知名动作指导及其代表作有:曹荣《义胆厨星》《西游记》连续剧,郭振峰《纵横四海》《天脉传奇》,赵箭《天龙八部》《神雕侠侣》连续剧,等。
4.动作设计的“内向化”趋势
新世纪以来,华语动作电影的动作设计风格在国际化背景下,呈现出淡化暴力,强化内涵的总体特征,一味渲染打斗的血性暴力的场面少了,代之以对动作设计的“角色化、主题化、哲理化、寓言化”等内在功能的开掘和表现。影片《霍元甲》是典型代表,该片的动作指导袁和平的指导风格向来以灵活多变、刚柔并济著称。《霍元甲》作为李连杰武术电影的“收山之作”,倾注了他本人三十多年的习武心得和人生思考,是一部用“武戏”表现“文戏”的电影。针对此凝重主题,袁和平为影片的动作设计注入了空前丰富的“人性化”“哲理化”色彩,并依据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的三次演变设计了由“一介武夫”到“武学大师”再到“和平主义者”“三重”具有不同打斗风格和思想主题的动作场面。《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忍者组阵冲向金甲军大阵,以及太医妻女草草被刺杀的段落,都在强调着 一个颇为隐寓的道理:武与侠的困兽犹斗,相比于强大的政权机器来说,“武”“侠”都是微不足道的。
二、电脑特技的大量加入
华语动作电影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就必定要在人文意蕴、叙事形态、声画质量和技术指标等方面达到国际流通标准,这本身也能带动华语动作电影的艺术和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1.电脑特技全面渗入动作电影的核心——打斗的运营与意境的营造
1999年,由导演刘伟强,动作导演林迪安制作的《中华英雄》才完全将电脑特技引入了动作场景的各个环节,它是香港本土电影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尤其是影片中美国自由女神像上的一段打斗,完全抛弃传统操作习惯,由电脑特技创造出的动作场景的支点、空间、背景、意境、效果及运营过程,令人耳目一新,这标志着电脑特技开始全面渗入动作电影的核心部分,即打斗的运营与意境的营造。进入新世纪,几乎每一部大型动作电影都离不开电脑特技的参与,如果没有电脑特技的鬼斧神工,就很难看到《英雄》中无名“十步一杀”的神功和“势如破竹”的秦军箭阵,也很难看到《十面埋伏》激昂壮观的“击鼓舞”和密不透风的“竹林追杀”,更看不到《神话》中悬浮千年的“空中秦宫”、《无极》中跨越时空的“奔跑”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鬼斧神工的“绳索”和“镰刀”。
2.电脑特技对于动作理念的冲击和改造
在香港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不少动作电影人毅然固守传统手工业作坊式的电影制作模式,凭个人的体能、胆识立足,成龙是其中典型代表。而当《黑客帝国》等大片的电脑特效对传统武打动作造成强大威协时,成龙也做了适当的妥协与尝试,如《飞龙再生》《燕尾服》的制作。
直到上个世纪末,香港武侠动作电影才开始慢慢接受电脑特技这一“新兴事物”。以袁和平的《霹雳娇娃》、《黑客帝国》为契机,电脑特技大量进入动作电影几乎所有的动作场景,成为新时期动作电影改头换面的主要诱因,同时,发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动作电影革新运动和好莱坞对动作片全新包装也给予华语动作电影制作思维的巨大冲击,香港本土电影对此积极响应,并有佳作频频出现:周星驰《少林足球》《功夫》,袁和平的《卧虎藏龙》《精武家族》,程小东《英雄》《十面埋伏》《赤裸特工》,成龙《飞龙在天》《燕尾服》,唐季礼《神话》,杨紫琼《飞鹰》,何平《天地英雄》,徐克《蜀山传》,甄子丹《干机变》系列,元奎《夕阳天使》,刘家良《七剑》等。
3.特技“虚假性”与动作“真实感”之间“平衡点”的探索
1999年当《中华英雄》大胆开始将电脑特技完全进入动作电影的第一次尝试之后,《风云》系列同样将电脑特技与传统功夫巧妙结合,亦真亦幻地表现出武侠江湖的变幻莫测和武林人士的诡异沧桑。作为最早将科技与武打相结合的个性导演徐克,在电脑特技与真实打斗“平衡点”的探索中走得最远。2001年的《蜀山传》耗资8000多万,共有1600个特技镜头,结果虽有著名武术指导袁和平设计的精彩动作,但影片还是落得个“走火入魔”评价。
新时期,程小东与张艺谋合作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英雄》,与周星驰合作的《少林足球》《功夫》应该说是电脑特技与中国精神结合的成功案例。就《功夫》来看,从一招一式实打实的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到凄厉诡谲的“六指琴魔”琴音杀人,包租公以太极借力打力令“天残地残”兄弟左右互搏,以及火云邪神与星爷一路打到太空,玄乎到没谱的蛤蟆功与如来神掌生死对决,每个镜头都有特技帮忙,但这些特技绝不浮于表面,而是丝丝入扣地隐含在整个场景的动作设计之中,并且有叙事上的内在支撑。
三、暗流:硬桥硬马“真功夫”
华语动作电影在新世纪国际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从审美角度看,也表现出以“浪漫唯美”为主流的动作风格,然而,求变而务实的华语动作电影人始终没有忘却武侠动作电影的“脊梁”——硬桥硬马“真功夫”。
1.从华语动作电影发展史看
源远流长的动作电影素以“真功夫”立足,动作电影的每一次革新与发展几乎都是建立在对“真功夫”的深刻理解、合理想象和熟练运用之上。动作电影的雏形来源于京剧中的“武打”场景,而京剧中的武生向来以腾挪跌宕的“真功夫”(武术基本功)立足,这也直接影响了早期动作电影对于动作演员“真功夫”的素质要求。在后来的动作电影发展史中,北方的京剧、南派的南拳和日本的剑道,都在不同时期为香港动作电影的新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其绵延生息的不竭动力;尤其是1971—1973年,作为世界著名技击术“截拳道”的创始人李小龙,拍摄主演的五部经典影片成为奠定新派动作电影突出动作和打斗的“实战性”、“真实性”和“简约美”的基础。
综观八十多年的动作电影史,几乎所有的动作明星(包括演员、导演、动作指导),大都是武术、京剧出身:三四十年代的体育健将张慧冲、四五十年代的京剧花旦关德兴、六七十年代的功夫之王李小龙、七八十年代的南拳宗师刘家良、八九十年代的京剧武生“七小福”和武行出身的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袁和平、唐季礼等,他们大多现已成为国际动作电影的领军人物,成为好莱坞竞相引进的对象,然而最让好莱坞看重的正是他们多年摔打磨练而来的“真功夫”。
2.从动作设计美学风格角度考察
硬桥硬马南拳派的“写实”风格一直是华语动作电影多元化美学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悠久的南拳历史,为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动作风格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华语动作电影的动作风格逐步开始形成多元化的美学流派,其中以袁和平为代表的“写实派”和以程小东为代表的“写意派”成为两大主流风格。袁和平业内尊称“八爷”,精通传统武术,尤其北派长桥大马,动作设计“务实”、“求真”(合规律性),早期拍摄的动作片有“格斗教科书”之称,如《精武英雄》《太极张三丰》;进入新世纪,《卧虎藏龙》的巨大影响使袁和平一贯“写实”的风格发生转变,中西贯通的经历使他逐渐游刃有余于“写实”和“写意”之间,然而,他毕竟是传统的武术出身,所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好莱坞拍摄了《黑客帝国》系列和《霹雳娇娃》后,他又回到祖国与李连杰、于仁泰一起拍摄阳刚纯正的武术电影《霍元甲》,与此同时,同为武旦出身的成龙在《神话》《新警察故事》《玻璃樽》中继续演绎着“血肉丰满”的动作传说,另外,徐克的《散打》、刘家良的《醉猴》、甄子丹的《杀破狼》《龙虎门》、董玮的《地上最强》等,也都将“写实”派动作风格延续至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