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生;质疑;作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96—01
有教育专家指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解决问题就要弄清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提问、什么是质疑
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题。“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的应试模式使学生形成了固定性的思维:答案是唯一的,是有标准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学生一个框架,让学生只能在框架里选择回答。而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就要打破限定的思维框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而质疑,《辞海》中解释为:提出疑问,请人解答。质疑是对对方观点的疑问,或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产生了疑问。所以,质疑是高阶问题,鼓励质疑,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提问只是低阶问题。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二、质疑的作用是什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如果不善于质疑,学生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也只是被动的机械式学习,缺乏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教师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怎样鼓励学生质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他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就越高,思维也就越活跃,产生的疑问也就更多。而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师要打破在课堂教学中家长式、灌输式、权威式的形象,创造一种民主氛围。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出示例题后,不要急于讲授,应该鼓励学生了解题目意图,自己提出问题,让题目中的问题真正成为自己需要寻求答案的疑问,然后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明白每道题都会有不同的方法,给那些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同时激励其他学生创新思维,大胆假设,进而形成高效、民主、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教育教学中,多使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不但对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肯定,更要宽容那些质疑能力差的学生,还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
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机,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不能流于形式。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也让学生质疑,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只留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有的甚至不思考读完题目就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做实际上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是只有少数优等生有所领会,达不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更谈不上因疑惑而产生求知兴趣的目的。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一味地赶时间,学生在仓促中没有深入的思考,只会提一些浅显的、形式单一的、没有价值的无效问题,质疑也就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将懒于提问,更谈不上质疑了。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96—01
有教育专家指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解决问题就要弄清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提问、什么是质疑
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题。“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的应试模式使学生形成了固定性的思维:答案是唯一的,是有标准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学生一个框架,让学生只能在框架里选择回答。而在教学中要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就要打破限定的思维框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而质疑,《辞海》中解释为:提出疑问,请人解答。质疑是对对方观点的疑问,或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产生了疑问。所以,质疑是高阶问题,鼓励质疑,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而提问只是低阶问题。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二、质疑的作用是什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如果不善于质疑,学生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也只是被动的机械式学习,缺乏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教师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怎样鼓励学生质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他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就越高,思维也就越活跃,产生的疑问也就更多。而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师要打破在课堂教学中家长式、灌输式、权威式的形象,创造一种民主氛围。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出示例题后,不要急于讲授,应该鼓励学生了解题目意图,自己提出问题,让题目中的问题真正成为自己需要寻求答案的疑问,然后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明白每道题都会有不同的方法,给那些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同时激励其他学生创新思维,大胆假设,进而形成高效、民主、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教育教学中,多使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不但对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肯定,更要宽容那些质疑能力差的学生,还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
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机,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不能流于形式。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也让学生质疑,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只留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有的甚至不思考读完题目就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做实际上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是只有少数优等生有所领会,达不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更谈不上因疑惑而产生求知兴趣的目的。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一味地赶时间,学生在仓促中没有深入的思考,只会提一些浅显的、形式单一的、没有价值的无效问题,质疑也就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将懒于提问,更谈不上质疑了。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