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契合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嵇康与顾恺之,一个寄于魏晋之交,一个生于东晋初年,一个长于诗文,一个擅于作画,他们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似乎绝没有相交的可能。然而同处于“文化自觉”时代的他们,相似的精神追求让他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达到惊人的契合。
  【关键词】嵇康;顾恺之;画论;形神论
  
  一、山水
  从整个魏晋时期的绘画史上来看,人物画无论在地位和名声上都是要超过山水画的。山水在魏晋时期通常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直到隋唐才出现独立的画作,但晋人的“自觉”让他们向内发现了自我,向外则看见了自然。《梦幻居画学简明》的著者就认为:“……至顾、陆、张、吴始创山水一格。”顾恺之喜爱山水,著有《画云台山记》,后世有许多人认为他便是山水画的开派之人。
  而嵇康一代的文人,早于画家之前发现了山水之美,“寄情山水”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之一。然而我们会发现嵇康的诗在山水方面的描写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曹植在《赠白马王彪》中曾叹道:“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塗,流潦浩纵横。”①由于感情的过分强烈,加之诗人本意就不在山水之间,我们几乎不会注意到这里的山水。对比之下,崇尚老庄思想的嵇康,对山水的描写自然就表现出了一种原始而神秘的情调。每每面对山水,他都会不禁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加之嵇康是个直率的人,他没有阮籍的挣扎,这就使得山水在他的笔下褪去了矛盾与躁动的时代情绪,而山水也在清新自然中,显出了超然而本真的气质,也正因为如此,诗与画之间,才有了联系的可能。
  1.色彩
  顾恺之对山水的色彩曾有这样的论述:“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山隆崇,画险绝之势。”②让我们回到嵇康的《琴赋》中看看他对山的用色——“丹崖崄巇,青壑万寻”③,两者达到了惊人的契合。嵇康仅用了八个字,就将顾恺之对山水富有创造性的着色作了高度的概括,以顾恺之对嵇康的喜爱,也许嵇康正是那个启发他用色的人,但这里,我们且不论这一点,先来分析一下嵇康用色的效果。在中国山水画设色的发展史上,“丹”是最早的颜料,之后出现了“青”(有一种说法认为“青”指黑色,也有人认为青色包括了蓝、绿、黑三色)对于山的着色,后世有人选择黄青相搭,但这里,嵇康却用了“丹青”的搭配,这到底有什么奇特的效果?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古人很早就用了红黑相配。这其实就是最早的“丹青”。山是自然之产物,将之着上提炼于矿石的丹青之色,则源于上古的神秘色彩便顷刻使这峭拔的山峰显出了“仙山”的气质。“顾氏的设计之所以重色彩,是为了显出‘仙山’景物灿烂,从而宣扬道家炼丹修持,与道合一,得道成仙等一贯教义。”④用之反观嵇康的用色,效果就十分明显了。
  2.章法
  在《琴赋》中,嵇康曾有大段的对山水的描写。让人犹如置身仙山的原因正在于他“构图”的章法。其中“盘纡隐深”与“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蜒如龙”以及“邈隆崇以极壮”与“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还有“据神渊而吐留”与“西连西向之丹崖,下据绝涧。”⑤都是表面上我们可以看见的相似之处。然而进一步分析,真正贯穿两者的共同点正在于一个字的体现——“势”。顾恺之在评《孙武》一画时曾提出构图的“置陈布势”。也就是说“置陈”的真正用意在于“布势”。让我们再仔细看看嵇康的描写:“盘纡隐深……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留”“盘纡”、“增起”、“云覆”、“播云”、“据”、“吐”,无一不表现出了山的动态。“盘纡”里无法阻挡的“龙盘之势”,和“据”在末尾呼应呈“虎踞之姿”,加之其间云雾翻滚,流水吐泻,这山怎能不在人内心起伏,这水又怎能不在人胸中奔流?
  二、人物
  人们通常在赏析一幅人物画时,都会不可避免地用到“传神”这样的评语。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传神”的“神”是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是我们通常说的“眼神”的“神”。第二层则是“精神”的“神”,这又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描绘对象的“神”,另一方面是表现主体的“神”。
  1.“神”——“眼神”
  《世说新语·巧艺》中曾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在阿堵中。’”⑥在绘画史上,顾恺之时较早发现“以目传神”的画家。而从嵇康为数不多具体写人物的诗中,“点睛”的运用更是使嵇康的诗瞬间由诗变画,再由画中走出来。
  我们来看这首,“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⑦先拿这首诗与曹植的《白马篇》作一个对比,我们很明显地发现人物的骁勇善战:“左揽繁弱,右接忘归。”与“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⑧而嵇康胜于曹植的地方在对比之后就明显许多了:他高明地抓住了主体视觉上对对象的捕捉过程。视觉对颜色的敏感让人先注意到了人物的服饰,然后是肢体动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顾盼”。“顾盼”显然是描写头部动作的,但“盼”字的“目”字边告诉我们这个动作实在描写对象的眼睛。这和“点睛”的绘画技巧又是惊人的契合。而“点睛”后的神奇效果,嵇康也早用两个字告诉我们了,那便是:“生姿”。
  2.从“形”到“神”再到“道”
  顾恺之对后世绘画发展史留下的财富莫过于四个字“以形写神”。中国传统美学形神论的创立,便是以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美学观为标志的。庄子曾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从形相生。”这是从境界的高低来说,“神”是高于“形”的。顾恺之曾感叹:“畫‘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⑨他之所以久久难以“点睛”的关键就在于这个“目送”既要表现对象的一种风度,也要表现主体的一种精神,而嵇康在下文引用庄子的“得鱼忘筌”,更是将“神”引向了“道”的境界。
  李祥林先生在《写形·传神·体道》中曾提到“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中,又总是以对现实中物或我之‘神’的叩问起步而以对宇宙造化之‘道’的参悟告终的。”而诗与画正是嵇康与顾恺之用之“体道”的媒介,在苍茫的时间长河里,在浩瀚的宇宙世界中,“形”的存在转瞬即逝,昙花一现,而他们正是用创造的艺术“冲破个体‘小我’生命的无限,从而获取一种永恒感和不朽感。”⑩而“道”正是艺术生命实现的最动人最辉煌的终点,反映出的是魏晋艺术家们的一种对生命永恒感的执着和追寻。我想这才是顾恺之与嵇康会穿越时空达到契合的真正原因所在吧。
  
  注释:
  ①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上编(第二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64.
  ②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转引自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之顾恺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8.
  ③武秀成译注.嵇康诗文选译[M].巴蜀书社,1991,10:43.
  ④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之顾恺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3.
  ⑤武秀成译注.嵇康诗文选译[M].巴蜀书社,1991,10:43.
  ⑥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之顾恺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4.
  ⑦武秀成译注.嵇康诗文选译[M].巴蜀书社,1991,10:6.
  ⑧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上编(第二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67.
  ⑨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之顾恺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0.
  ⑩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之顾恺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21.
  
  参考文献
  [1]武秀成译注.嵇康诗文选译[M].巴蜀书社,1991,10.
  [2]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之顾恺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3]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上编(第二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河南工业大学创业实验班为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实证    当今世界,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已成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创业教育
期刊
【摘要】为了全面认识和发展新时期农村体育,本文针对农村体育发展中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基础上,阐明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述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状况;策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期刊
【摘要】大学生闲暇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高校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为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虽然充足,但存在着计划性差、品位和价值不高、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从思想观念、课程体系和校园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闲暇生活;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崭新领域,对于提升
期刊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如何有效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不同就业选择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编制、创业及其它形式就业等,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予以分类指导,从而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分类指导;高校    高
期刊
实施对话教学,是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取长补短达致共同视域,实现教学相长。语文教学要通过对话实现视域融合,教师就必须做到:自觉转换角色,做对话过程中各类信息的“重组者”;不能只在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更应关注学生在对话时的心理、思想和精神状态。  对话教学是当代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尤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范式。对话教学虽然不能解决语文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它必须和其它方式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期刊
【摘要】大学生学术型社团是一群致力于某一方向研究或专一学科的大学生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以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促进学术交流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大学生社团。现阶段,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指导老师配备不足,高校管理者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学生,指导老师,学校管理以及社会支持等多发面寻求发展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新对策。    一、国内外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和实施,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也在逐渐加大。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本文从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新时期高校财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高等院校;财务工作   
期刊
【摘要】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冀东地区剩余劳动力现状,培训体系建设和转移策略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合的阐述。给出了关于冀东地区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体系建设的策略,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进行剩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建设和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决策时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冀东地区;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转移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开展工学结合教学的情況,对现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学结合;因素分析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
期刊
【摘要】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社会工作毕业生已经可以从工作情境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目前的社会工作教育提供丰富的反馈。本研究力图通过调查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对专业教育的反馈情况,了解毕业生对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以期为今后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较为客观和现实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毕业生;教学;反馈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