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在教师设计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丰富的材料;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事物,提供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是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的必要前提和关键。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如何選择和投放操作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呢?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选择并投放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科学教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兴趣。活动中教师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会吸引幼儿去探索,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也应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应有所区别与侧重。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相关材料与主题目标的密切程度,直接影响活动的教学效果;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秩序。
二、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如:在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行》中,有一个探索活动:要移动乒乓球,我给幼儿准备了幼儿常见的勺子、小棒、积木、扇子、盆子、书、垫板、夹子、泡沫、筷子、纸筒等材料,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了尝试、探索、发现、比较,并通过讨论了解了让球移动的多种方法,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还有在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这个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在家中常见的东西:如沙包、小盒子、小瓶子、积木、带子、胶带、杯子、盐水、米、餐巾等多种材料让幼儿探索,一开始幼儿用了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将蛋宝宝放在沙包上,放在杯子里,盒子里,我再引导幼儿可以用两种辅助物来让蛋宝宝站起来,小朋友经过反复尝试利用两种材料组合的方法取得了成功,比如:用胶带将蛋宝宝粘在盒子上,用松紧带将蛋宝宝棒在积木上,放在盐水中,还有些孩子还想到了相互合作方法。孩子们取得的成功是以老师提供的丰富的材料作为保证的。
在班内我们还设立了科学角,放了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磁铁、纸、水、电池、放大镜、扇子等等,在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小手去感知去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例如:“颜色变变变”、“摩擦起电”、“光的折射”、“沉与浮”等等。从而孩子们初步接触了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的科学知识,他们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获取真知。又比如在探索水的特性时,我让孩子把小球放在水里,双手用力把小球往下压,亲自感受水的浮力;让幼儿用手捧水、抓水,从而感受水的流动性。在认识电时,我让孩子用老师提供给他们的材料动手操作实验,最后自己得出只有金属才能通电的结论。就这样,幼儿自由地翱翔在科学探索活动的空间中,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三、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科学、合理使用材料,维持幼儿的兴趣。
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维持幼儿兴趣、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
活动的组织教师如果只是提供一些桌面的操作材料,幼儿在教师预设的物化环境中摆弄操作,就不能放开手脚尽情地进行探索,显然这不是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我们知道,爱玩、会玩是孩子的天性,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正吻合了游戏的特征,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如:“玩水”这个活动,每个孩子对水都有一种特殊的喜好,教师可直接带幼儿到嬉水池,提供一些幼儿常玩的花花绿绿的玩具,如:沉在水底的小汽车、玻璃球等,有浮在水面的海洋球、彩色积木等,还可提供些彩色塑料小筐、各种形状的纸折的小纸船等,让幼儿赤足嬉水,在尽心尽情中孩子们能不发现水是透明的、流动的吗?肯定也会发现不同玩具在水中的沉与浮,激起下次探索活动的兴趣与愿望。科学活动中运用游戏的生动性、趣味性,借助游戏或者幼儿喜欢的操作方式合理调整材料的使用方式,让幼儿充分地探索、观察。
教师作为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要切实关注活动材料蕴含的价值,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材料的操作、建构和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材料进行深度研究。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其创造性设想,发挥创造的才能。”运用什么样的活动材料,决定了幼儿进行什么样的探究和学习,教师科学的选择和使用科学活动的材料,发挥让材料说话,让环境和材料引领幼儿的学习的作用,促使幼儿对活动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持久的探究热情。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如何選择和投放操作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操作活动,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呢?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原有经验选择并投放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科学教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兴趣。活动中教师提供适应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会吸引幼儿去探索,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其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积累的不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也应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别是材料的数量、摆放的位置等都应有所区别与侧重。材料的数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相关材料与主题目标的密切程度,直接影响活动的教学效果;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秩序。
二、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如:在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行》中,有一个探索活动:要移动乒乓球,我给幼儿准备了幼儿常见的勺子、小棒、积木、扇子、盆子、书、垫板、夹子、泡沫、筷子、纸筒等材料,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了尝试、探索、发现、比较,并通过讨论了解了让球移动的多种方法,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还有在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这个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在家中常见的东西:如沙包、小盒子、小瓶子、积木、带子、胶带、杯子、盐水、米、餐巾等多种材料让幼儿探索,一开始幼儿用了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将蛋宝宝放在沙包上,放在杯子里,盒子里,我再引导幼儿可以用两种辅助物来让蛋宝宝站起来,小朋友经过反复尝试利用两种材料组合的方法取得了成功,比如:用胶带将蛋宝宝粘在盒子上,用松紧带将蛋宝宝棒在积木上,放在盐水中,还有些孩子还想到了相互合作方法。孩子们取得的成功是以老师提供的丰富的材料作为保证的。
在班内我们还设立了科学角,放了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磁铁、纸、水、电池、放大镜、扇子等等,在活动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小手去感知去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例如:“颜色变变变”、“摩擦起电”、“光的折射”、“沉与浮”等等。从而孩子们初步接触了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的科学知识,他们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获取真知。又比如在探索水的特性时,我让孩子把小球放在水里,双手用力把小球往下压,亲自感受水的浮力;让幼儿用手捧水、抓水,从而感受水的流动性。在认识电时,我让孩子用老师提供给他们的材料动手操作实验,最后自己得出只有金属才能通电的结论。就这样,幼儿自由地翱翔在科学探索活动的空间中,获取科学知识经验。
三、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科学、合理使用材料,维持幼儿的兴趣。
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维持幼儿兴趣、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
活动的组织教师如果只是提供一些桌面的操作材料,幼儿在教师预设的物化环境中摆弄操作,就不能放开手脚尽情地进行探索,显然这不是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我们知道,爱玩、会玩是孩子的天性,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正吻合了游戏的特征,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如:“玩水”这个活动,每个孩子对水都有一种特殊的喜好,教师可直接带幼儿到嬉水池,提供一些幼儿常玩的花花绿绿的玩具,如:沉在水底的小汽车、玻璃球等,有浮在水面的海洋球、彩色积木等,还可提供些彩色塑料小筐、各种形状的纸折的小纸船等,让幼儿赤足嬉水,在尽心尽情中孩子们能不发现水是透明的、流动的吗?肯定也会发现不同玩具在水中的沉与浮,激起下次探索活动的兴趣与愿望。科学活动中运用游戏的生动性、趣味性,借助游戏或者幼儿喜欢的操作方式合理调整材料的使用方式,让幼儿充分地探索、观察。
教师作为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要切实关注活动材料蕴含的价值,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材料的操作、建构和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材料进行深度研究。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实现其创造性设想,发挥创造的才能。”运用什么样的活动材料,决定了幼儿进行什么样的探究和学习,教师科学的选择和使用科学活动的材料,发挥让材料说话,让环境和材料引领幼儿的学习的作用,促使幼儿对活动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持久的探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