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始终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古诗词相较于阅读理解、习作方面更容易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与文化观念,能够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当前教学中的一大课题,本文从教学的现状出发,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古诗词教学发挥出更大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开展策略
现代化的教学发展下,古诗词教学也产生了众多的变化,各种多媒体与信息化设备加入到了课堂之中,更为直观地把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呈现出来。但是很多的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在学生能力成长的迫切要求下只进行了更为简单的教学与授课,导致古诗词教学不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古诗词产生了较大的厌恶情绪,阻碍了后续教学的开展。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把古诗词联系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熟悉感与亲近感,从而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下罗列了相关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教学产生完善的认知,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优化朗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诗词语感
小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与学习在一开始都是由朗读导入的,这一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发掘出诗词中的韵律美,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贴近理解古诗词的文字。而朗读作为一种高效的引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声与形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通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因而,教师可以优化朗读教学,在反复与强调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明显的印象,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联想到朗读过的文字。在朗读的不断推进下,小学生更容易形成诗词的语感。
如,在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诗词学习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次进行阅读与朗诵,把“各不同”“此山中”拎出来做一个声母与韵母的讲解,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古诗词朗朗上口的原因。并进一步根据诗词内容提出问题“诗人不识庐山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在朗读的推进下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与理解诗词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此诗所具有的哲学意味进行分析,从内容的解读上引导学生发掘诗词的內涵。在对朗读教学的优化中,声音引起了小学生的共鸣,使其对诗词的韵律形成了初步的印象,从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诗词,在情感基调的渲染下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在品味诗词细节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词的魅力。
二、创设诗词情境,强调阅读代入感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或写景,或绘意,语言都比较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诗词内容去尽力模拟出相应的情景,在生动的画面展示与音效渲染下,将诗词的主题直观展示出来。而这样的模式也更容易让小学生产生代入感,学生在学习时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容易把自己置入诗人的角色,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与独特的内心感受,易于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如,在《长相思》的学习中,教师能够借助投影仪与音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半夜的军营中,风雪吹打着帐篷,扰人清梦,更激起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重点表现“聒碎”“梦不成”“夜深”等画面,用以突出作者的强烈感情。通过情境的渲染下,小学生能够代入性的理解行军途中的离愁与相思,理解风雪交加的无奈与辗转反侧的痛苦,从而深化对诗词意象的认识。可以说,创设诗词情境能够推动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情境的导入下提高教学的真实性与趣味性。通过画面与声效,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深入的联想,综合学生的想象与感官进行意象的再现,有助于学生掌握诗词的意境。
三、联系生活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写景类的古诗词学习后,学生在遇见与诗人所描绘的相似的景象时,能够把自己对美丽场景的描述综合为诗词的语言,从而加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无论是春天化冰时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秋天山路上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一时间就可以用恰当的诗词去描绘心中涌现出的悸动,这是古诗词学习所具有的另外的意义,它将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了学生的精神与思想中。对此,教师在诗词教学时可以联系相关的生活场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诗词能力的提升。
如,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夜晚下,城市中吹过了一阵清风,月亮的光辉洒在了树枝上、地面上、房顶上,熠熠生辉,树上的知了也在应和着,奏鸣着,给夜色画上了美丽的休止符。”把乡村下的景色与相似的城市景色做一个对比,让学生在遇见这些场景时能够下意识回想起教师的讲解,学会品味这美丽的月色。诗词与生活场景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力,且小学生在学习的途中能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诗词教学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愿意把诗词视为朋友,从而使诗词教学发挥出了更好的成效。
总之,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更为重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在学习中立足于小学生的思想感受,着力凸显出古诗词的美感,使小学生贴近理解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获得更高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借助古诗词教学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想象与创造中融入语文知识,从而更为巧妙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晓.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
[2] 刘英.文本细读,妙趣横生——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开展策略
现代化的教学发展下,古诗词教学也产生了众多的变化,各种多媒体与信息化设备加入到了课堂之中,更为直观地把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呈现出来。但是很多的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在学生能力成长的迫切要求下只进行了更为简单的教学与授课,导致古诗词教学不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古诗词产生了较大的厌恶情绪,阻碍了后续教学的开展。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把古诗词联系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熟悉感与亲近感,从而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下罗列了相关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教学产生完善的认知,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优化朗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诗词语感
小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与学习在一开始都是由朗读导入的,这一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发掘出诗词中的韵律美,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贴近理解古诗词的文字。而朗读作为一种高效的引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声与形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通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因而,教师可以优化朗读教学,在反复与强调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明显的印象,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联想到朗读过的文字。在朗读的不断推进下,小学生更容易形成诗词的语感。
如,在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诗词学习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次进行阅读与朗诵,把“各不同”“此山中”拎出来做一个声母与韵母的讲解,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古诗词朗朗上口的原因。并进一步根据诗词内容提出问题“诗人不识庐山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在朗读的推进下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与理解诗词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此诗所具有的哲学意味进行分析,从内容的解读上引导学生发掘诗词的內涵。在对朗读教学的优化中,声音引起了小学生的共鸣,使其对诗词的韵律形成了初步的印象,从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诗词,在情感基调的渲染下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在品味诗词细节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词的魅力。
二、创设诗词情境,强调阅读代入感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或写景,或绘意,语言都比较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诗词内容去尽力模拟出相应的情景,在生动的画面展示与音效渲染下,将诗词的主题直观展示出来。而这样的模式也更容易让小学生产生代入感,学生在学习时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容易把自己置入诗人的角色,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与独特的内心感受,易于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如,在《长相思》的学习中,教师能够借助投影仪与音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半夜的军营中,风雪吹打着帐篷,扰人清梦,更激起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重点表现“聒碎”“梦不成”“夜深”等画面,用以突出作者的强烈感情。通过情境的渲染下,小学生能够代入性的理解行军途中的离愁与相思,理解风雪交加的无奈与辗转反侧的痛苦,从而深化对诗词意象的认识。可以说,创设诗词情境能够推动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情境的导入下提高教学的真实性与趣味性。通过画面与声效,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深入的联想,综合学生的想象与感官进行意象的再现,有助于学生掌握诗词的意境。
三、联系生活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写景类的古诗词学习后,学生在遇见与诗人所描绘的相似的景象时,能够把自己对美丽场景的描述综合为诗词的语言,从而加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无论是春天化冰时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秋天山路上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一时间就可以用恰当的诗词去描绘心中涌现出的悸动,这是古诗词学习所具有的另外的意义,它将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了学生的精神与思想中。对此,教师在诗词教学时可以联系相关的生活场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诗词能力的提升。
如,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场景“夜晚下,城市中吹过了一阵清风,月亮的光辉洒在了树枝上、地面上、房顶上,熠熠生辉,树上的知了也在应和着,奏鸣着,给夜色画上了美丽的休止符。”把乡村下的景色与相似的城市景色做一个对比,让学生在遇见这些场景时能够下意识回想起教师的讲解,学会品味这美丽的月色。诗词与生活场景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力,且小学生在学习的途中能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诗词教学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愿意把诗词视为朋友,从而使诗词教学发挥出了更好的成效。
总之,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更为重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在学习中立足于小学生的思想感受,着力凸显出古诗词的美感,使小学生贴近理解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获得更高的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借助古诗词教学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想象与创造中融入语文知识,从而更为巧妙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晓.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
[2] 刘英.文本细读,妙趣横生——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