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高考作文的结尾技巧浅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lov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各种技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是不拘礼法的。
  关键词:高中;作文 ;结尾技巧
  精妙的结尾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能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增添文章的无穷魅力,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因此在写议论文时一定要写好文章的收尾,力求在结尾处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在笔者的长期教学中总结了学生考场作文议论文结尾处常常出现的毛病如下:
  (1)虎头蛇尾,收束无力。不少学生相对重视开头,在开头上花精力雕琢,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几句煞尾,或者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2)有头无尾、结构欠缺。有的同学结构意识不强,把具体内容写完后,忘记写一个全文的结尾;或者写作速度太慢,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写完,以至于有头无尾。
  (3)过分张扬,于文章不符。有的同学只知道结尾很重要,不管生命文章,都借用一些所谓的优美的语句来结尾,结果造成最终的结尾语文章的整体文风很不符合。
  (4)公式化,空喊口号。脱离事实,脱离具体内容,过于的矫情,更有甚者,过分拔高,给人造成一种狗尾续貂之嫌。
  考场作文最好要明显的点题,明确呈现文章的主旨,以便让阅卷老师以最快的速度判断你的文章是否切题。所以尽管文学作品中成功的结尾方式有很多,但是在考场作文中,在收束全文时考生最好注意一下内容:一是总结、收束全文;二是言简意赅、简洁干脆;三是善于包装、让阅卷老师过目难忘。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首尾照应,结构严谨,给人以珠联璧合之感觉 ,其主要思想体现为:在议论文开头直接提出论点,然后迅速的进入主题,同时加以充分论证,最后在收束全篇时对开头提出的论点进行再次强调。议论文有什么样的开头,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结尾与之呼应,换言之,结尾应该在语言风格以及内容上都力争保持与开头的一致性,从而让读者产生一种首尾连贯、浑然一体的感觉,而不至于给读者造成“首尾两张皮,说法不统一”的感觉。
  如北京卷考生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开头:“仰望星空,无边的夜幕引发无限遐想,梦想在自由驰骋;脚踏实地,未知的路途等待着开拓者,实干是前行的动力。”结尾“: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需要我们仰望星空,更需要我们学会脚踏实地!或许,这也正是温总理想告诉所有中国人的”。北京卷考生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开头:“曾经听过那首《隐形的翅膀》,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正是有了它,我们才能充满希望,飞向远方。而对于我,那双翅膀就是那看似厚重的书籍,正是有了它,我才能充满梦想,飞向远方”。结尾:“耳畔似乎又想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是的,书就是我那双隐形的翅膀,它丰富了我的眼界,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带我飞向成功的彼岸。书,我隐形的翅膀”!
  二、掷地有声,戛然而止
  结尾铿锵有力,主张突出鲜明 。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如2013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是关于作家积极面对挑错的材料,很多高分作文的结尾都非常的简洁:《腹有雅量气自华》的结尾——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然前行,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
  《向“挑刺”者表示感谢》的结尾:向挑错者表示感谢,因为有你,我改错后的人生更完美。
  其实最经典的简洁的议论文的结尾之一应该是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结尾:
  当初,白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不出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活该”二字独立成段、掷地有声,不仅自然收束全文,而且抒发了作者对搬弄是非的法海和尚的嘲弄、憎恨、厌恶之情。这种情绪自然而然地感染了读者,使大家每每读到这里。都会产生一种淋漓尽致的解气之感。
  三、采用修辞,形象生动
  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即可以给人形象生动的感觉也可以酿造出一个荡气回肠的艺术氛围,因为不同的修辞手法各有各的优势。①如果作者想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想表达出深层次的感慨,就可以尝试使用类似呼告的修辞。从而能够让文章更加牵动读者的感情;②假如作者想让自己的文章风格体现出气势磅礴,就可以使用反问、排比和反复等手法来显得欲表达内容的铿锵有力和掷地有声;③如果作者想写出语言华美的文章,就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提高自己文章的吸引力;43还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可提升你的表达分量,是提高自己议论文说服力的有效方法。
  如2007年高考浙江考生写的《哀悼作文》的结尾: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士高张。贤士无名。”我只能借屈原的话安慰自己,行走在消逝的“我手写我心”的作文理念中。我很累,但我愿意坚持自我,而这一切,只源于对作文深深的爱。
  结尾引用“黄钟毁牟,瓦釜雷鸣。谗士高张.贤士无名”。借以抒写对“万马齐喑究可哀”这种作文现状的愤激之情。并强化了自己对“我手写我心”的执著追求,巧妙地强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明代的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苦难遽别。”这些话强调了一件事情在收束阶段的重要性。作文写作更是如此,行文至尾,内容、情感、主题都要有个落处,或有个去向。写得好,画龙点睛;写的不好,黯然失色,作文结尾要收束有力,在语言上要简洁精彩,在内容上要让人心生感动。
  文章收尾的技巧多种多样,一篇短文无法全部囊括。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各种技巧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是不拘礼法的。但对作为整体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个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这里所谈及的只是议论文的常用的结尾方法。但是作为笔者最想强调的是:不论何种结尾方法都应该服从论述问题的需要,决不能使之成为外加的游离部分。
其他文献
盆栽葡萄既可观赏,又能食用果实,可谓一举两得。但由于盆土较少,而葡萄对营养的需求又较大,管理稍微跟不上,就容易出现缺素症状。 Potted grapes can watch, but also eat f
摘 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其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针对当代中学生的审美特点,不断探究阅读方法,拓展学生阅历,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教学;阅读水平;语文素养  对于中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力、语言交流等各种能力,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阅读作为语文教学
摘 要:每个国家都有俗语,中国有,英国亦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备受中国的重视。因而,学好英语是当代学生必须做到的。我研究教材,并研究英国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那就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英语俗语。我在日常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每日抄写一句,日积月累;结合课文,将俗语引入到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英语学习内容,教学效果令人
摘 要:本文就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提出了几种策略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主要科目,这项科目贯穿了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始终。而且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学生们的各项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这才是学生各项能力养成和提高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于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
摘 要: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语言,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向前展开,也激励着每位学生健康活泼地走向成功。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  关键词:语言艺术;课堂魅力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的钥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现象,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教师不但要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提
摘 要:职业高中的学生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他们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学科不感兴趣。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也是所有专业教学的重要辅助学科,可见在职高教学中职高语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上课听的人少,看课外书、睡觉的多,作业不交的人多,探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在职高语文教学要改变这种情况,兴趣法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动机和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和催化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英语学习的动机,采用愉悦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多种英语活动,不断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