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90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感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感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感,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2 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2.1 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2 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2.3 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3.1 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 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3.2 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2.4 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有了重新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当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对语文学科性质特点认识上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误区,也就是教师对工具性与人文性把握的偏差,是三维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处理不当造成的,一般解决的办法如下。  1 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内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首次提
期刊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改革,而更多的学生反应英语难学,却又想学好英语。本文基于欧洲语言框架提出的教与学,提出按照级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按照自身需求逐步完成英语的学习,并且探讨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改革。  【关键词】 欧洲共同框架 级别 评价     英语语言学习在大学教程中越来越重要,可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培养好的学习方法。而基于《欧洲共同语言学习框架》建立的教、学、评价三个基本内容,在全世界范围内对
期刊
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是创造能力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因此,我认为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很必要。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
期刊
【摘 要】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倒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老师所受内容是否全面、深入,他更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要做到
期刊
《新课标》规定:“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优化识记拼音方法、儿歌阅读强化拼音等知识点互相渗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1 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发
期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社会也是通过消耗大量商品刺激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面对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用正确的观点来指导消费,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关消费道德的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对学生進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可行性。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研究,消费究竟给今天的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他
期刊
【摘 要】 女中学生校园暴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追根溯源,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对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关键词】 女中学生 校园暴力 道德教育 情感教育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
期刊
“能力”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也就是不打折扣地贯彻教育实效性的原则,使学生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能立即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它需要具体形象,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的支持。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设想把我们全部的学校教育看成一个整体,把三分之一的部分或更多的分配到学生自己所喜欢的,自己所选择的实践学科上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再重
期刊
如何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1 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实践活动,
期刊
【摘 要】 师生关系是由教学关系为主的关系体系构成的,因在教学上存在着师生相互间的期待,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因此,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学质量 期待 构建     在师生之间存在的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等诸多关系中,因师生在教学上存在着期待效应,从而推进其他关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渐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