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是创造能力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因此,我认为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很必要。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中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学习《麻雀》一课,课文中写到:“一只老麻雀从一棵高树上飞了下来。”学生质疑:这里用飞为什么不用“冲”呢?此时,我及时点燃和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把这一问题再抛回给学生。经过讨论,学生合作得出的结论是:用“冲”虽然表示飞下来的速度极快,但是老麻雀是比较轻巧、灵活的小鸟,用“冲”似乎老麻雀的翅膀没有张开,容易造成生命危险,也没有办法保护小麻雀了。课堂上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有的看似毫无价值,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创造就意味着超越,没有批判就没有超越,也就没有创新。老师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发创新的热情。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当读到最后一段时,我灵机一动,问学生:“这一段是不是故事内容?”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故事内容。我说:“请同学们用笔把它划掉吧!”学生先默默地看着我,没有动笔,可能是在猜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又说:“老师最喜欢听老师话的孩子,划吧。”很多同学听了,用笔把这一自然段划掉了。可是,有一个小男孩突然站了起来,涨红着脸说:“老师,我认为不应该划掉,虽然这一自然段不是故事的内容,但它说出了第二次比赛田忌获胜的原因,非常有价值。”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欣慰地笑着说:“老师喜欢听老师话的孩子,更喜欢有独到见解的孩子。”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环节的设计,表面上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模糊阵”,实际上渗透给了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创新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一是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随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两次想象而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的悲惨境遇;二是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呢?展开想象,各抒己见。在这丰富的想象中,学生就会与文中主人公同呼吸、共体味,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文章內容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与思想的结晶。在教学《颐和园》(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一文时,我一出示颐和园的几幅优美风景画,学生们立刻就被画面所吸引,我顺势利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文章中选出相对应的段落去朗读,从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迷人的景色。学生们劲头十足,情绪饱满,热情高涨。本文要求学生可选择喜欢段落背诵,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朗诵比赛、我是小导游等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品味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中,熟悉和理解文章内容,以此提高他们的背诵效果。
5 强语感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指导感情朗读,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像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先说我们平原上日出的景观,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入境入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美丽的海上日出的画面。接着让学生以赞美的语气和不同的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其次,让学生大胆开口,先读后说,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首先要让学生先仔细、认真地读,然后再说,或说大意,或说重点,或说精彩片段,或说读后的感想。如《少年闰土》一课,学生们都认为作者回忆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猬场面的那部分最精彩,我就让学生复述这部分内容,为了能让他们复述好,就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有关内容,并进行演练,甚至有的学生还进行了表演,从而起到了以说促读的作用。先读后说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对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感受更深刻,记得更牢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应不断创新,并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理想和目标。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注意在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创新教学,不断修炼自己的教学功力,就一定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中去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学习《麻雀》一课,课文中写到:“一只老麻雀从一棵高树上飞了下来。”学生质疑:这里用飞为什么不用“冲”呢?此时,我及时点燃和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把这一问题再抛回给学生。经过讨论,学生合作得出的结论是:用“冲”虽然表示飞下来的速度极快,但是老麻雀是比较轻巧、灵活的小鸟,用“冲”似乎老麻雀的翅膀没有张开,容易造成生命危险,也没有办法保护小麻雀了。课堂上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有的看似毫无价值,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创造就意味着超越,没有批判就没有超越,也就没有创新。老师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发创新的热情。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当读到最后一段时,我灵机一动,问学生:“这一段是不是故事内容?”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故事内容。我说:“请同学们用笔把它划掉吧!”学生先默默地看着我,没有动笔,可能是在猜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又说:“老师最喜欢听老师话的孩子,划吧。”很多同学听了,用笔把这一自然段划掉了。可是,有一个小男孩突然站了起来,涨红着脸说:“老师,我认为不应该划掉,虽然这一自然段不是故事的内容,但它说出了第二次比赛田忌获胜的原因,非常有价值。”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欣慰地笑着说:“老师喜欢听老师话的孩子,更喜欢有独到见解的孩子。”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环节的设计,表面上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模糊阵”,实际上渗透给了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创新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一是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随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两次想象而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的悲惨境遇;二是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呢?展开想象,各抒己见。在这丰富的想象中,学生就会与文中主人公同呼吸、共体味,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文章內容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与思想的结晶。在教学《颐和园》(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一文时,我一出示颐和园的几幅优美风景画,学生们立刻就被画面所吸引,我顺势利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文章中选出相对应的段落去朗读,从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迷人的景色。学生们劲头十足,情绪饱满,热情高涨。本文要求学生可选择喜欢段落背诵,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朗诵比赛、我是小导游等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品味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中,熟悉和理解文章内容,以此提高他们的背诵效果。
5 强语感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指导感情朗读,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像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先说我们平原上日出的景观,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入境入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美丽的海上日出的画面。接着让学生以赞美的语气和不同的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其次,让学生大胆开口,先读后说,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首先要让学生先仔细、认真地读,然后再说,或说大意,或说重点,或说精彩片段,或说读后的感想。如《少年闰土》一课,学生们都认为作者回忆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猬场面的那部分最精彩,我就让学生复述这部分内容,为了能让他们复述好,就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有关内容,并进行演练,甚至有的学生还进行了表演,从而起到了以说促读的作用。先读后说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对自己说出来的内容,感受更深刻,记得更牢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应不断创新,并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理想和目标。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注意在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创新教学,不断修炼自己的教学功力,就一定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