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中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是老师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课堂操作,轻基本素养;重课内学习,轻课外涉猎;重作文指导,轻写作实践”的现象所致;并且小学生在作文时常常遇到“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等难题。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简单谈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1 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内在动力,首先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小学生作文的强大内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喜新好奇的特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小学生兴趣的。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课件等有关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写作情境。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图像、文字和声音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五彩缤纷的荧屏,不断变化的生动丰富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可以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加强学生观察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 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校园外田野景观,到野外游览时,在游乐中也不忘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指导。
2.2 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一个人,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写一个人等等。
2.3 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3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内容、段落层次、语言表达……如果没有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
3.1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3.2 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4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1 丰富表达语言。许多学校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让学生对着画面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第一次说时也许语言不连贯、不完整,想象也不够丰富,不够清晰。这时可通过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或者大家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学生很快便形成了较为连贯的语言表达,然后再逐词逐句进行讨论斟酌,达到完美的表述。
4.2 模仿媒体语言。如果在作文中使用录像片,那么录像片在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还为小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优美形象的范文,让范文为作文引路。这不仅能使小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帮助小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小学生从模仿范文到自己安排材料作文。
5 教给写作方法
5.1 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谴词造句,结尾的。
5.2 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才能避免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5.3 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这种做法要不得!
5.4 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6 指导学生善于修改自己的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學会修改和善于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小学生面对作文不再望而生畏、无从下笔了。
1 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内在动力,首先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小学生作文的强大内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喜新好奇的特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小学生兴趣的。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课件等有关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写作情境。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图像、文字和声音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五彩缤纷的荧屏,不断变化的生动丰富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可以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加强学生观察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 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校园外田野景观,到野外游览时,在游乐中也不忘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指导。
2.2 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一个人,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写一个人等等。
2.3 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3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内容、段落层次、语言表达……如果没有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
3.1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3.2 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4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1 丰富表达语言。许多学校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让学生对着画面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第一次说时也许语言不连贯、不完整,想象也不够丰富,不够清晰。这时可通过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或者大家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学生很快便形成了较为连贯的语言表达,然后再逐词逐句进行讨论斟酌,达到完美的表述。
4.2 模仿媒体语言。如果在作文中使用录像片,那么录像片在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还为小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优美形象的范文,让范文为作文引路。这不仅能使小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帮助小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小学生从模仿范文到自己安排材料作文。
5 教给写作方法
5.1 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谴词造句,结尾的。
5.2 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才能避免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5.3 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这种做法要不得!
5.4 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6 指导学生善于修改自己的作文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學会修改和善于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小学生面对作文不再望而生畏、无从下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