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 能说 敢说 会说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5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乏“说”,就缺乏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容易造成课堂上信息交流不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通过“说”,可以展示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和深度。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搭建“说”的平台,将问的权利、说的机会交给学生,有“说”的课堂,往往会有思维火花的闪现,会有精彩的动态生成,会比预设的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丰富。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非常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低。有些教师没有让学生表达的意识,备课时只准备自己怎么教、怎么说,很少有意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说,更没有预留让学生说的时间,最多是课堂上随机的自问自答,或者偶尔叫几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一些问题;有些教师不敢让学生表达,怕学生说多了、说错了,干扰教学秩序,课堂不好调控,影响教学进度等;有些教师不知道怎样让学生表达出来,缺乏方法和对策,也缺乏思考和探索。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看教师表演,懒于说,也缺少说的机会。实际上,“说”是以思维活动为前提的,更是思维成果的外显。缺乏“说”,就缺乏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易造成课堂上信息交流不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
  从某种角度看,思维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说”的水平。通过“说”,可以展示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和深度。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搭建“说”的平台,将问的权利、说的机会交给学生。有“说”的课堂,往往会有思维火花的闪现,会有精彩的动态生成,会比预设的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丰富。信息技术课堂上除了需要有节奏的键盘敲击声,也需要学生稚嫩的嗓音和激昂的辩论声。因此,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说”,其实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还处于被动的应答阶段,只有学生想说才是我们所期望的。学生想说而不敢说出来还不行,因为想想似乎都明白的,不一定能说得明白;想想理所当然的,说出来可能就有问题。只有说出来,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才能实现多向互动交流,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果学生说出的话表达不清或词不达意,教师还是无法发现问题所在,更引发不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反而会影响学生继续表达的积极性。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问、观点和意见,才算“会说”。
  想说、能说、敢说、会说,四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后一层次的实现要以前一层次的实现为前提。由于这个过程是有层次的,所以也应有逐步递进的培养策略。
  
  转变教育观念 敢让学生说
  教育观念是无形的,却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了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方向。因为学生的主体活动不仅由教师精心策划,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新课程要求教学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交流,这必然要求学生多思考、多说话,否则就谈不上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认识问题解决了,只要掌握一些课堂调控和应变策略就不怕学生说多、说错,反而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相反,教师说得起劲,学生听得认真,似懂非懂,效果反而不佳。这样,即使完成了教学计划,又有多大意义呢?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敢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怕被学生问倒。只有这样,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事先做了“农夫过河”的Flash游戏,上课后这位教师就从游戏引入,并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最后进行归纳整理,气氛相当热烈。学生发言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在听课教师中引起强烈共鸣。
  
  示范引领 教学生能说
  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多术语,教师首先要强调术语的规范和积累。一位学者曾说过:“能准确而简洁地用本民族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个文明人的标志。”因此,教会学生用术语准确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自己的表达要准确而简洁,给学生以示范。其次,要随时纠正学生表达时的不当之处,当然纠正时一定要巧妙、婉转,以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为原则。如教学“格式1: 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①流程图中判断框中1的条件该填什么?②流程图黑色虚线部分,用格式1语句该怎么描述?接着慢慢引导学生编代码并进行调试,在此基础上学“格式2: 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时,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也更会表达。当学生表达不清而教师已领会时,教师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把学生所要表达的问题复述一遍,并问一句:“你说的意思是这样吗?”当学生表达不清而教师无法领会时,教师可以耐心地请他再说一遍。再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越来越会表达。当然,学生将问题表达出来以后,还要随时调控、应变处理。
  
  层层设疑 使学生想说
  在学生还不习惯课堂表达的情况下,教师有意识地层层设疑是最佳办法。教师课前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递进式的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地随机抽问学生,并根据回答情况不断追问,及时捕捉有利的生成性问题加以设问,就能使学生表达出来。其实,追问能使学生说的同时也迫使学生思考、探究,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从不习惯变得习惯,还会养成一上课就思考、探究的习惯,而不会出现“教师做戏、学生看戏”的局面。
  例如,上课时,我让学生一一报学号,接着请学生按身高从矮到高排起来。不一会儿,几位学生就排好了。其他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过来。我指着其中一位换到前面去的学生,问大家他是怎么知道自己矮的。这时下面有学生在喊,他本来就是矮的,还有学生说,一看就知道了。我又请这位学生谈谈他当时的想法。一般学生会提到与别人比一下,矮的话就换上去了(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一下)。有些学生说,一看就知道,其实也是经过大脑思考得出的结论。由此,引出冒泡排序的思想:把较小的数据逐次向上推移的一种排序技术,即从最后一个元素起,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中的数据,将较小的数据调换到上面。
  
  创设情境 诱使学生想说
  迫使学生表达,本质还是学生被动地应答。要真正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探究,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必须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诱使学生表达出来。这里主要指创设问题的情境。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究式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因此,诱使学生表达出来是表面的,真正目的在于诱使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采用故意引错法或利用错误的问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怕学生说错的担心是多余的,处理得好还可以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利用。
  例如,我在教学时给出以下练习: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下的评为“不合格”,60分及60分以上的评为“合格”,90分及90分以上的评为“优秀”。接着,我引导学生完成流程图(如上图)“1”和“2”的填空,再请学生根据流程图虚线框部分套用“块if语句”的格式进行口述,这可以为学生编写代码打下基础。最后把“学生成绩”的半成品程序发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动手把程序中的代码补充完整,并自己调试运行。补充代码时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关键词 if then else与条件表达式之间空格漏掉,有些是忘记换行,有些是忘记写end if等。对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程序代码,教师采用“逐语句调试”,请学生们共同纠正错误。这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
  
  鼓励包容 使学生敢说
  要让高中学生在课堂中争着表达是很难的,高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争着举手,但叫他站起来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高中生要理性得多,即使想表达,敢表达,也不会轻易地争着表达。因此,高中生如果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质疑,这说明教师的亲和力很强,教学水平与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使学生敢说教师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培养过程,更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达采取一贯的鼓励包容的态度。失败和错误,是技术学习过程会经常面临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操作中的偶然失误,就忽略了他们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不能因为技能水平的差异,就忽视了学生的点滴进步。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努力呵护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时常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才能使学生由最初的不敢做、不想说,到敢做和敢说,再逐步走向能做、能说。
  例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考试后,对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学生,我给予2个学分,并填写评语为“good”,否则不给予学分(0分),评语为“bad”。我事先把这个程序设计成是半成品,运行以后不管成绩是多少,结果总是“学分为0,评语为bad”。这个程序是存在着错误的,一般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错误,另一种是思维逻辑错误,第二种错误学生最难处理。此题有好几种修改方法,我让学生讨论、调试,让他们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编程方法,给学生以表达意见、陈述思路、交流观点的机会。
  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只要是围绕课堂教学的,都应真诚地予以鼓励。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或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只要他能大胆地表达出来,就应当鼓励。当然,教师除了包容还要妥善处理,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对一些恶作剧的言语也不能当众训斥,因为一次当众训斥就会导致以后很难让学生开口了,教师要尽可能通过机智和幽默的言语来化解。当然,不同的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平时让学生感到敬畏的教师不妨跟学生开开玩笑,说一些调侃的话,而太随和的教师也应稍作收敛。教师要彻底消除学生的顾虑,并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畅所欲言,主动地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即使达不到争着表达的程度,也会有一些学生主动发言。除此之外,还要跟全班学生作一个约定。例如,别人没有说完不能抢着说,要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当别人说得不当或有错时,不能讽刺、挖苦或起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敢于表达的和谐环境。
  
  激发讨论 使学生都有机会说
  教师一定要给每位学生说的机会,并通过各种形式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和胆量。在教学环节设置上,不要限于课堂开始的师生对话,也可以是操作过程中的经验交流、操作完成后的作品点评,或是课末的小结提升。在形式上,不要限于个人的表达,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增加各成员的表达机会,实现操作经验的互补。我在程序教学中经常采取“在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编程”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让学生会表达,是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键,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学生能否进行课堂表达,关键取决于教师,只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就一定有办法让学生学会表达,也只有让学生学会表达,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知恩中学)
其他文献
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中心小学利用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开发的游戏化学习社区“学习村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案例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评价方式、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一系列教学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游戏化学习社区的学习作用,也促使更多的研究者思考是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游戏本身的设计上呢,还是应该放在游戏与学习的结合上。从本文来看,我个人觉得后者更重要,研究者确实不能孤立地考虑游戏,
无线网络覆盖的校园环境,学生每人一台触摸屏式的电子课本,随时随地地学习、交流……有幸,我亲自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变革。过去,学生对于课堂上教师电脑演示课件这种学习方式情有独钟,都渴求亲自动手,但课堂中一般只是教师展示或学生排队操作课件,费时且参与率低。2007年,小笔记本电脑进入课堂后,孩子们人手一机通过笔记本电脑进行学习。这一变化给我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孩子们开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  在低年级语文教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升本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对实现教育的普及与公平、实施终身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乃至教育国际化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体系,也把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3章的内容。学生学会预防传染病是健康生活的基本能力。学生对传染病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传染病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学生获取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艾滋病是当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教材单列出这部分内容,以便在青少年中强化教育。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出现了海上画派、金陵画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五大画派,这些画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改革开放后,随着文化的繁荣,全国又出现了不少新的画派,比如关东画派、敦煌画派、漓江画派、黄山画派、冰雪画派、巴蜀画派、沂蒙画派等。在陕西,继长安画派之后出现了黄土画派,黄土画派自诞生以来,就遭到多方面的质疑甚至攻击,褒贬不一。一个画派能不能站得住,能不能被世人所认可,有没有生命力,首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在获取信息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是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三种类型之一。本课通过引入《象棋与麦粒》的故事,阐述了用编程实现信息加工的主要过程。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学习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算法的
阅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之上,不只是在学校,而是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是学生摆脱贫穷、找到一份好工作、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的手段。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就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这其中有不小的挑战。  首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困难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基本的语音学习,有的则存在理解和流畅性的问题,有的已经落后数年之久。除此之外,有一些学生的阅读量在平均水平线之下,甚至一些学生有学习的深度障碍。学生的需求几乎各不相
近期,由科讯网世界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数字时代的巨变”—— 新媒体传播类学科实验教学高峰研讨会在海南三亚成功举行。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会长杨改学,科讯集团董事伍健辉,与近60名来自全国各地传媒院校的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面向高校教师管理人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面对面沟通交流
新课程给了信息技术教师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信息技术课也可以上得轻松活泼、多姿多彩,让学生在一堂堂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上,在一次次紧张、愉快的活动中,既学到了技术,又受到了人文教育;既开阔了眼界和视野,又提高了能力。这是笔者在上学期听了两堂信息技术优质课后的感想。    闯关竞赛:提高参与度,加强合作性    信息技术新教材重视任务的连贯性、知识的渗透性,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任务之中,而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游戏的热爱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引导青少年从网络游戏中得到娱乐和休闲,增长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沉迷于此,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入手,通过模拟城市设计的比赛平台,结合比赛的实践经验和分析,再到依托比赛将它提升到第二课堂的高度,进行了教学实践和初步研究。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笔者曾指导中学生参与过两届宁波市《模拟城市设计》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