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校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力,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采取“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策略;家庭方面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家长与老师多沟通,督促孩子保持计划与行为一致,这样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就能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能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教育能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而儿童身心得到发展的关键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课堂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小学是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一、学校方面的培养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学会自觉探索。不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没有多大兴趣,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摆脱纯说教式的教学,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习惯。如:幽默的语言、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等,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这些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学科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而初级阶段的教学内容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师应充分利用到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对知识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力
自控能力是人一种自觉的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小学生自控力的好坏,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从调查中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被外界打扰。因此,一定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使学生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住,为小学的学习服务,并且受益终生。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如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可以请一部分学生来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开展一些“我自信,我能行”或“我眼中的我”的主题班会,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及在同伴那里得到的反馈正确认识自己,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并给自己塑造一个“理想中的我”的样子。此外,远大的理想是学生自制力的力量源泉,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才能百折不挠,奋斗到底。
3.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学生会因为获得某些成就而产生愉快的心情,进而增强他们在学习的自信。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一些通过努力才能成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设法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
4.采取“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从整体上考虑预期的学习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和措施随时进行调适、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因人而异,真正做到随机应变。
二、家庭方面的培养措施
1.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家长足够重视,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往往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上,错误地采用逼迫式学习、灌输式学习、陪同式学习的方式,付出了很多辛苦,结果孩子的学习效果却不好。即便有少数家长注意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但是认识不够,只懂得一些较为粗浅的、常规性的学习习惯,而对一些较为隐性的学习习惯,则知之甚少。
2.家长与老师多沟通
教师与家庭的互动教育对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家长与教师应该勤于沟通,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在家里向家长反映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时,往往本能地倾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把对自己不利的内容进行缩小或隐瞒,而小学生在学校里又很少提及自己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的学习概况就有很多盲区。
3.家庭、学校教育理念要保持一致
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保持一致的前提是家长要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学习釆取一系列的措施。所以,家长要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并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与老师分享自己在培养孩子方面的看法或見解,取得学校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会利于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家长督促孩子保持计划与行为一致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学习效率,有赖于科学的组织安排,有赖于正确的学习策略的指导,有赖于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要确保学生自身的学习计划得到有力的实施。而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集中性不稳定,因此,学生要在家长引导之下,共同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与学习计划,家长要监督和引导孩子坚定地按照每天的日程安排和计划来实施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不轻易更改,不随意打折扣,严格地按照执行,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学习计划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够养成自觉自律的好习惯,课堂学习效率也会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陈永芬.浅谈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J].科学教育讲堂,2007,10.
[3]陈林如.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及其培养[J].教苑初耘·教学入门,2010.
[4]陆晓培.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调查及分析[J].研究与探索,2009.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能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教育能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而儿童身心得到发展的关键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课堂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小学是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一、学校方面的培养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投入,学会自觉探索。不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没有多大兴趣,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摆脱纯说教式的教学,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习惯。如:幽默的语言、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等,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这些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学科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而初级阶段的教学内容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师应充分利用到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对知识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力
自控能力是人一种自觉的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小学生自控力的好坏,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从调查中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被外界打扰。因此,一定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使学生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住,为小学的学习服务,并且受益终生。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如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可以请一部分学生来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开展一些“我自信,我能行”或“我眼中的我”的主题班会,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及在同伴那里得到的反馈正确认识自己,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并给自己塑造一个“理想中的我”的样子。此外,远大的理想是学生自制力的力量源泉,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才能百折不挠,奋斗到底。
3.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
学生会因为获得某些成就而产生愉快的心情,进而增强他们在学习的自信。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一些通过努力才能成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设法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
4.采取“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从整体上考虑预期的学习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和措施随时进行调适、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因人而异,真正做到随机应变。
二、家庭方面的培养措施
1.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家长足够重视,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往往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上,错误地采用逼迫式学习、灌输式学习、陪同式学习的方式,付出了很多辛苦,结果孩子的学习效果却不好。即便有少数家长注意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但是认识不够,只懂得一些较为粗浅的、常规性的学习习惯,而对一些较为隐性的学习习惯,则知之甚少。
2.家长与老师多沟通
教师与家庭的互动教育对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家长与教师应该勤于沟通,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在家里向家长反映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时,往往本能地倾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把对自己不利的内容进行缩小或隐瞒,而小学生在学校里又很少提及自己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的学习概况就有很多盲区。
3.家庭、学校教育理念要保持一致
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保持一致的前提是家长要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学习釆取一系列的措施。所以,家长要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并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与老师分享自己在培养孩子方面的看法或見解,取得学校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会利于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家长督促孩子保持计划与行为一致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学习效率,有赖于科学的组织安排,有赖于正确的学习策略的指导,有赖于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要确保学生自身的学习计划得到有力的实施。而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集中性不稳定,因此,学生要在家长引导之下,共同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与学习计划,家长要监督和引导孩子坚定地按照每天的日程安排和计划来实施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不轻易更改,不随意打折扣,严格地按照执行,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学习计划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够养成自觉自律的好习惯,课堂学习效率也会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2]陈永芬.浅谈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J].科学教育讲堂,2007,10.
[3]陈林如.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及其培养[J].教苑初耘·教学入门,2010.
[4]陆晓培.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调查及分析[J].研究与探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