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只是对学校教育的锦上添花于水生“邱总”的红领巾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los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青年报》(2018年11月8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今年(2018年)8月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機构发展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在收费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然而3个月过去了,国务院出台的此意见在北京的培训市场上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九成机构仍违反禁令乱收费、高收费。一次性交纳高达数万元的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坦然承受的,但为了孩子,许多家长还是选择相信校外培训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从而义无反顾地投入大量财力、精力。笔者认为,这种观念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嫌。
  第一,我们从家庭角度考虑。
  校外培训不属于学校教育,没有义务教育之说,其存在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才应运而生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因此,其收费较高也情有可原。能够长期坚持参加校外培训的家庭绝大多数有余财,家庭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普通家庭则不一定要勒紧裤腰带参加校外培训。一般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结果充其量只是提前学习了高年级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也很难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甚至有的学生变得更加懒惰。因为有些学生会认为,反正有辅导班的老师帮助归纳、整理知识;有不懂的问题也懒得自己钻研,反正辅导班的老师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如果必须依赖于课外辅导班才能提高成绩,那何时才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应该是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尝试更全面的提升,否则,盲目上校外培训可能适得其反。还有,家长在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过程中,其角色不能只是一个“提款机”,还必须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不能让孩子因专注成绩而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特别是在基本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方面,不能成为次品、废品。
  第二,要考虑校外培训办学水平。
  在利益的驱使下,教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懂教育的人也办起了培训班,造成培训市场素质、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误人子弟,甚至各种纠纷和安全事故都在所难免。还有部分辅导机构为拉生源,恶意诋毁在校教师,误导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影响学校教育的声誉。许多家长大呼难以看懂校外培训的教学质量,有关部门目前也很难对校外培训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管理。其实,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让孩子立足学校教育才是正道,多向学校老师请教,多下工夫主动学习才是王道。校外培训只能是临时救急或作为提升素养的一剂调味品,只能是义务教育的补充,多学特长的备选之一。
  第三,我们再审视一下校外培训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是否能无缝对接。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新时期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不单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普遍意义。《南方都市报》曾指出:“一切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走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人才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反,只为追逐眼前的升学,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只能离教育的初衷越来越远。”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根据国家意志编写的大纲、课程标准、教材,都需要具有专业能力和资质的教师去研读和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和建设者方面自然是比较规范的,各类分层教育和考试选拔无不渗透了国家意志。而校外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商业利益为目的,主要着眼于如何让学生学习成绩快速提高,从而诱使家长心甘情愿继续交纳高额费用,至于学生的长远规划和将来是否能够与现实的需要相结合,则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因此,尽管校外培训有一定作用,但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存在天然的短板。
  那么,该如何规避校外培训对家长的误导和带来的压力,引导校外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妥善处理好校外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这需要齐头并进解决。对于校外培训重在加强管理,以法制精神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以人文关怀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中应扮演起“引导者”“监管者”“托底者”的角色。如陕西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相关通知以及陕西省专项治理行动的部署要求,为确保年底前完成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制定了至2018年年底前攻坚集中整治方案,对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工作按照“审批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的思路,依法依规处置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了办学手续,净化了培训内容,并在年底前公布无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和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则可借新一轮课改和高考改革的契机,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改革双管齐下,把人的解放和发展与国家、社会和世界对未来人才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优化学校梯次教育建设,优化课程建设,特别注意解决好学校内部学生减负与校外增负的悖论关系。具体来讲,对小学要加强解决“三点半难题”;对初中要加强研究人才分流和义务教育影响学生个性发展难题;对高中要研究高考与人生职业规划设计与落实难题。学校的法制化、制度化、民主化建设步伐不能停滞不前,要建立一个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社会支持、家庭分担、国家托底的有机整体,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学校教育中充分而健康地成长,最终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组织者。
  总而言之,校外培训只是对学校教育的锦上添花。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不能唯成绩是从,不能简单认为不补课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有关部门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的同时更需要深化改革学校教育,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其他文献
吴正宪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与丰厚的教育学养,让全国很多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其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采访她,成了笔者一个挥之不去的心愿。在2018年7月13日北京的一次会议上,笔者终于如愿以偿,不但与她进行了交谈,听了她《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研究》的报告,还作了主持和点评。通过这一次会议,一个有爱心、有智慧、有境界的名师大家的形象就定格在了笔者的心里。  真爱无疆  每一名教师几乎都对苏霍姆林斯基
期刊
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苦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类型的文章:写父爱母爱,就写自己生病了父母如何悉心照顾,或者写下雨天父亲给自己送伞;写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就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或者车上让座;写件开心的事,就写获奖了,或者过“六一节”;等等。似乎只有非常态的生活事件才会有浓烈的情感表达。那么,写作文一定就要感人肺腑,神奇无比吗?怎么才能写出非比寻常的常态生活作文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常
期刊
我校是厦门市唯一以“民族”命名的学校,还是一所多民族学校,生源来自汉族和1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主要以畲族为主,还有布依族、傣族、蒙古族、苗族、水族、土家族、仡佬族、壮族。多彩民族、多元文化的校情,决定着我校实施多元教育的办学思路,而多元教育的根本,就是持续、自主、发展传统文化。为了克服教育途径狭窄和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我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与方式上,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因篇幅所限,本
期刊
最近重读冯骥才的《炼狱·天堂——韩美林口述史》,感慨颇多。  这是一本读了两年的书。2017年初,我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拜访冯先生。他送了我这本书,回到北京不久就是春节。记得我是在除夕夜一口气读完的。合上书,灿烂的阳光已经透过窗户照在了我的床头。  这是一本作者和传主都分别送我的书。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与韩美林先生同时列席会议,他说:永新,给我一个地
期刊
想象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孩子们天生爱想象,为师者应让学生释放天性,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启迪心智,激发灵感和创造力,让思维得到发展。现笔者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快乐的想象之旅”为例,谈谈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激活思维的点滴做法。  一、静心冥想,悟想象之奇  冥想是
期刊
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逐步达到对概念的真正理解。也就是说,数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抽象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在数学概念感知与建构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抽象思维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表征”,为抽象提供直观支持  抽象离不开直观的支持,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这个材料可以由教师自己提供,也可以由学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下“数学广角——搭配(二)”例2和对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数的过程,掌握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能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及符号化思想。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与他人合
期刊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小数。在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力求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撑,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化、形象化,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感受到数学之趣。  一、唤起经验,引出小数的教学  小数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小数概念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的交
期刊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生活、工作、学习都变得更便捷。那么如何让这些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助力,让学生具有正确分辨信息的能力,用正能量充实学生,是小学思想教育的关键。为此,品德课的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让课堂更高效;应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巧用信息技术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历史、精神、特色、成果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视觉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从视觉的层面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把精神的隐性文化表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体现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创办于1961年,前身为原福州军区干部子弟学校,1966年移交地方后改为现名,学校周边有丰富的部队资源及深厚的军地共建历史积淀。本文拟从校园视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