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生活、工作、学习都变得更便捷。那么如何让这些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助力,让学生具有正确分辨信息的能力,用正能量充实学生,是小学思想教育的关键。为此,品德课的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让课堂更高效;应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巧用信息技术,让备课更轻松、课堂更高效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备课更简单便捷,更易于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助力自己的教学。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教通”服务平台上有各种成套课件、备课方案,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素材,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的巧思进行再创造,将素材化为己用。如笔者对三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一课进行拓展:爱我家——爱我们的大家(祖国),是通过让学生感受图片和视频来实现的。通过观看国际大赛中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庄严瞬间,让学生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通过观看气势宏大的阅兵仪式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富强民主……一个个精短的小视频、一幅幅秀美的图片,直接刺激学生感官。此时,爱国情绪已不需要再用语言去激发,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小脸满是光荣与自豪。而这些,都是笔者活用信息技术实现的。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甄别能力
品德教材上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但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因为时效性更强,也更容易左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品德课不能死死按教材来上,要把时代的“活水”引进来,把最新的、有代表性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甄别信息,自觉主动接受正能量,抵制负能量。
1. 教师挑选事件推荐。
教师应将课堂内容与信息内容相结合,寻找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网络信息。比如国庆期间,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刻,笔者选择了播放机场的“我爱你中国”国庆快闪,港惠中心“爱你祖国”快闪、波士顿华人爱国快闪、天安门广场“有一天”快闪等视频给学生观看。这种集艺术与教育于一体的形式,学生特别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更容易引发共鸣,笔者当下就看到很多学生眼眶都红了,笔者知道“爱国”二字已经印下。当天晚上家长群甚至还有家长找笔者要相关链接,说想和孩子再一起看一看。
当然社会并不是都那么和谐,也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值得大家思考的事。如此前的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G)辱华事件,笔者思考再三,把这个事例作为时事补充推荐给了六年级一个班的学生。笔者用课件简单呈现了事件发生的情况,告诉学生当时中国演艺界人士的反应——嘉宾不参加发布会,代言人退出,模特也退出,当天的发布会最后被迫取消。笔者用信息技术捋了事件经过后,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学生们非常愤怒,一个个小脸儿都红了,说以后再有钱也不买这样的品牌。
2. 设置“优选课堂”,让学生自己当“小编”。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翻版。因此,我们更需要让学生对日常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或感人或丑陋的事件进行评价,分辨善恶与美丑,让学生选择一些美的、善的行为进行学习,也能对一些丑的、恶的现象进行抵制和抨击。对此,笔者开展了一个“优选课堂”活动。
笔者在自己执教的每四节品德课中会拿一节来开展“优选课堂”活动,这节课的内容不是教材内容,而是由学生提供笔者汇总编排的学习内容。在每次活动开始的前两周,学生们可以向笔者推荐一至两个他们通过网络搜集的深受感动的新闻、小文章、小故事等,同时加上自己的感言或者想法,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文章或者故事。而笔者根据学生的推荐进行整编,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同学、朋友们的感动瞬间、所思所想。这些例子都是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对于成人的眼光,他们选择的是更适合他们眼界的内容。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也更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而且笔者也从这个课堂里发现和了解了学生眼中的世界。此外,笔者还请一些小故事推荐者与大家进行现场分享,开始学生还有点拘束,三四次活动后学生搜集的内容丰富起来,表达能力也强了起来。让笔者更欣慰的是,有些家长反馈,孩子现在拿手机用电脑不单只玩游戏了,而是找资料、看新闻,有时还会和他们进行讨论。
三、巧用信息技术,让家校沟通更便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对孩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把家长也拉到日常教育中来,让这个“最重要的老师”发挥作用。除了“家长学校”的日常课程,还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家长群,利用這个便捷的手段让学校的工作继续延伸。当然家长群也是有利有弊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讨论是否需要家长群,但从学校德育的工作角度,笔者认为家长群还是利大于弊的。
此前有一篇热文叫《再贵的学区房,也比不上你的模样》,看完笔者深受感动,于是在家长群推送了这篇文章。过后近半家长给笔者发来信息,检讨自己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坏影响。许多家长回家就一直刷手机,很少看书,也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们也知道不好,却不知道如何改善。这篇文章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提示。而家长有触动,就能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迈进一步。此外,笔者还每周给家长群发一篇心得,有学校教师的教育心得,有学生家长的教育心得,还有一些网络上的优质教育心得。特别是前两项内容,推送的人和事都是身边的,家长们还是很愿意看的。而对于孩子的个别问题,笔者与家长也可以通过私聊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发展让家校沟通变得更顺畅与全面,普及面更广,效果也更好。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六年,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品德课的教学更高效,指导学生从网络信息中汲取正能量,让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合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一、巧用信息技术,让备课更轻松、课堂更高效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备课更简单便捷,更易于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助力自己的教学。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教通”服务平台上有各种成套课件、备课方案,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素材,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的巧思进行再创造,将素材化为己用。如笔者对三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一课进行拓展:爱我家——爱我们的大家(祖国),是通过让学生感受图片和视频来实现的。通过观看国际大赛中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庄严瞬间,让学生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通过观看气势宏大的阅兵仪式视频,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富强民主……一个个精短的小视频、一幅幅秀美的图片,直接刺激学生感官。此时,爱国情绪已不需要再用语言去激发,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小脸满是光荣与自豪。而这些,都是笔者活用信息技术实现的。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甄别能力
品德教材上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但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因为时效性更强,也更容易左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品德课不能死死按教材来上,要把时代的“活水”引进来,把最新的、有代表性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甄别信息,自觉主动接受正能量,抵制负能量。
1. 教师挑选事件推荐。
教师应将课堂内容与信息内容相结合,寻找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网络信息。比如国庆期间,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刻,笔者选择了播放机场的“我爱你中国”国庆快闪,港惠中心“爱你祖国”快闪、波士顿华人爱国快闪、天安门广场“有一天”快闪等视频给学生观看。这种集艺术与教育于一体的形式,学生特别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更容易引发共鸣,笔者当下就看到很多学生眼眶都红了,笔者知道“爱国”二字已经印下。当天晚上家长群甚至还有家长找笔者要相关链接,说想和孩子再一起看一看。
当然社会并不是都那么和谐,也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值得大家思考的事。如此前的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G)辱华事件,笔者思考再三,把这个事例作为时事补充推荐给了六年级一个班的学生。笔者用课件简单呈现了事件发生的情况,告诉学生当时中国演艺界人士的反应——嘉宾不参加发布会,代言人退出,模特也退出,当天的发布会最后被迫取消。笔者用信息技术捋了事件经过后,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学生们非常愤怒,一个个小脸儿都红了,说以后再有钱也不买这样的品牌。
2. 设置“优选课堂”,让学生自己当“小编”。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翻版。因此,我们更需要让学生对日常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或感人或丑陋的事件进行评价,分辨善恶与美丑,让学生选择一些美的、善的行为进行学习,也能对一些丑的、恶的现象进行抵制和抨击。对此,笔者开展了一个“优选课堂”活动。
笔者在自己执教的每四节品德课中会拿一节来开展“优选课堂”活动,这节课的内容不是教材内容,而是由学生提供笔者汇总编排的学习内容。在每次活动开始的前两周,学生们可以向笔者推荐一至两个他们通过网络搜集的深受感动的新闻、小文章、小故事等,同时加上自己的感言或者想法,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文章或者故事。而笔者根据学生的推荐进行整编,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同学、朋友们的感动瞬间、所思所想。这些例子都是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对于成人的眼光,他们选择的是更适合他们眼界的内容。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也更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而且笔者也从这个课堂里发现和了解了学生眼中的世界。此外,笔者还请一些小故事推荐者与大家进行现场分享,开始学生还有点拘束,三四次活动后学生搜集的内容丰富起来,表达能力也强了起来。让笔者更欣慰的是,有些家长反馈,孩子现在拿手机用电脑不单只玩游戏了,而是找资料、看新闻,有时还会和他们进行讨论。
三、巧用信息技术,让家校沟通更便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对孩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把家长也拉到日常教育中来,让这个“最重要的老师”发挥作用。除了“家长学校”的日常课程,还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家长群,利用這个便捷的手段让学校的工作继续延伸。当然家长群也是有利有弊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讨论是否需要家长群,但从学校德育的工作角度,笔者认为家长群还是利大于弊的。
此前有一篇热文叫《再贵的学区房,也比不上你的模样》,看完笔者深受感动,于是在家长群推送了这篇文章。过后近半家长给笔者发来信息,检讨自己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坏影响。许多家长回家就一直刷手机,很少看书,也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们也知道不好,却不知道如何改善。这篇文章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提示。而家长有触动,就能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迈进一步。此外,笔者还每周给家长群发一篇心得,有学校教师的教育心得,有学生家长的教育心得,还有一些网络上的优质教育心得。特别是前两项内容,推送的人和事都是身边的,家长们还是很愿意看的。而对于孩子的个别问题,笔者与家长也可以通过私聊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发展让家校沟通变得更顺畅与全面,普及面更广,效果也更好。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六年,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品德课的教学更高效,指导学生从网络信息中汲取正能量,让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合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