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一向被认为是最难的课程,如何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并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目前教师的主要责任。以往的教学过程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近几年来,提倡素质教育,无论是从课程安排还是高考命题方面都使教学方式有明显的改善。
我校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两先两后一小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章节要小结。那么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学会数学?无外乎四个环节:备课、授课、作业、复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四个环节作了如下研究:
一、备课
每位教师都有两三本参考书,在课前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但是每位教师都有同一个感觉,那就是在开始讲新课时感觉学生的基础差;高中结课,开始第一轮复习时依旧感觉学生的基础差;一轮复习完成之后仍然感觉学生的基础差。原因何在?就是由于教师备课时没有注重基础。新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把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去掉了,可是教师因惯性使然,备课时并没有去掉。再加上手里参考书的知识未经及时更新,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课上没重点、学生听不懂的局面。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以课本为本,大胆舍去那些复杂繁琐的知识而注重基础。
如:在讲“值域”一节时,参考书中介绍了换元法、图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等。若要学生一一掌握,没恐怕三个课时也难以做到。而教材要求的重点在: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它们的复合函数求最值,这和以上列举的方法相去甚远。而这些基础,往往被教师认为太简单而被忽略,从而导致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会求二次函数的值域,教师感觉学生的基础太差,这个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备课时没有注重基础。笔者认为:目前的数学教育应该是大众的数学教育,应该准备所有学生都听得懂而又能掌握的数学知识,不要因其简单而忽略,课上要有重点,不要根据参考书附加太多的知识,以免学生不能接受。
二、授课
这一环节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向40分钟要效益”是我们提出的口号。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记,整堂课下来,教师认为学生能学很多东西,学生也记了许多不理解的东西;而素质教育则要求教会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被否定。那么新教育模式下教师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呢?笔者认为: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学习才是教师的职责。讲是必要的,练也是必要的,即要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数学的学习就是定理、定义的理解以及应用,在讲解中教师应注意师生互动。
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工具画一个椭圆,使其体会椭圆的定义,再设置有关问题,如:“当2a=|F1F2|时表示什么图形?2a<|F1F2|时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并总结椭圆的定义。这种手、耳、眼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比只听教师讲课印象要深刻得多。
心理学家把学生分为三类,即视觉型、听觉型、体觉型。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全体学生接受新知识。而定理、定义的应用开始时要通过教师完整的讲解,突出“讲”;而后让学生模仿学习,突出“练”;进而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一题多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解题方法需要教师当面纠正,所以授课这一环节的主要方法为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三、作业
写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止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新课讲完后的作业无非是课本及练习册上的习题,若不加选择地全部推给学生只能出现这样的结果——教师不收,学生不做;教师若收,学生就随便抄抄,这就失去了布置作业的目的。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布置作业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作业必须具有选择性
课上讲什么,课下就布置什么作业,要对课上所讲的内容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二)作业要限时限量
现在我校每天下午都有学科自习,利用自习课上的20分钟让学生完成指定的作业。
通过以上两点措施既避免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也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的目的,使他们找到对本节内容掌握得不好的地方,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四、复习
复习,顾名思义就是重复学习以前的知识。学生总认为英语、历史等科目的复习要重复学习、背诵以前做过的习题,而对于数学则很少有学生去做这项工作。这往往是很多学生每次考完后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在错题中大部分是以前做过的题型甚至是原题。笔者曾经旁听过几节舞蹈课,发现每次上课所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只是到每节课的最后时才教授几个新动作,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把一个复杂舞蹈的所有动作都记住。这堂课给笔者很大启发:在数学教学中也可效仿此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螺旋式上升、滚雪球式增长。周周复习,周周测试,但每次复习和测试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比以前多三五道新题。这样可使学生一直在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也就不会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犯相同的错误。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的的教学心得,总结起来就是要大胆舍去偏题怪题难题,教会学生大众数学,使学生应用手、眼、耳三种器官轻松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校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两先两后一小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章节要小结。那么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工作才能使学生学会数学?无外乎四个环节:备课、授课、作业、复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四个环节作了如下研究:
一、备课
每位教师都有两三本参考书,在课前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但是每位教师都有同一个感觉,那就是在开始讲新课时感觉学生的基础差;高中结课,开始第一轮复习时依旧感觉学生的基础差;一轮复习完成之后仍然感觉学生的基础差。原因何在?就是由于教师备课时没有注重基础。新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把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去掉了,可是教师因惯性使然,备课时并没有去掉。再加上手里参考书的知识未经及时更新,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课上没重点、学生听不懂的局面。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以课本为本,大胆舍去那些复杂繁琐的知识而注重基础。
如:在讲“值域”一节时,参考书中介绍了换元法、图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等。若要学生一一掌握,没恐怕三个课时也难以做到。而教材要求的重点在: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它们的复合函数求最值,这和以上列举的方法相去甚远。而这些基础,往往被教师认为太简单而被忽略,从而导致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会求二次函数的值域,教师感觉学生的基础太差,这个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备课时没有注重基础。笔者认为:目前的数学教育应该是大众的数学教育,应该准备所有学生都听得懂而又能掌握的数学知识,不要因其简单而忽略,课上要有重点,不要根据参考书附加太多的知识,以免学生不能接受。
二、授课
这一环节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向40分钟要效益”是我们提出的口号。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学生记,整堂课下来,教师认为学生能学很多东西,学生也记了许多不理解的东西;而素质教育则要求教会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被否定。那么新教育模式下教师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呢?笔者认为: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学习才是教师的职责。讲是必要的,练也是必要的,即要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数学的学习就是定理、定义的理解以及应用,在讲解中教师应注意师生互动。
例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工具画一个椭圆,使其体会椭圆的定义,再设置有关问题,如:“当2a=|F1F2|时表示什么图形?2a<|F1F2|时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并总结椭圆的定义。这种手、耳、眼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比只听教师讲课印象要深刻得多。
心理学家把学生分为三类,即视觉型、听觉型、体觉型。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全体学生接受新知识。而定理、定义的应用开始时要通过教师完整的讲解,突出“讲”;而后让学生模仿学习,突出“练”;进而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一题多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解题方法需要教师当面纠正,所以授课这一环节的主要方法为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三、作业
写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止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新课讲完后的作业无非是课本及练习册上的习题,若不加选择地全部推给学生只能出现这样的结果——教师不收,学生不做;教师若收,学生就随便抄抄,这就失去了布置作业的目的。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布置作业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作业必须具有选择性
课上讲什么,课下就布置什么作业,要对课上所讲的内容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二)作业要限时限量
现在我校每天下午都有学科自习,利用自习课上的20分钟让学生完成指定的作业。
通过以上两点措施既避免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也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的目的,使他们找到对本节内容掌握得不好的地方,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四、复习
复习,顾名思义就是重复学习以前的知识。学生总认为英语、历史等科目的复习要重复学习、背诵以前做过的习题,而对于数学则很少有学生去做这项工作。这往往是很多学生每次考完后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在错题中大部分是以前做过的题型甚至是原题。笔者曾经旁听过几节舞蹈课,发现每次上课所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只是到每节课的最后时才教授几个新动作,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把一个复杂舞蹈的所有动作都记住。这堂课给笔者很大启发:在数学教学中也可效仿此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螺旋式上升、滚雪球式增长。周周复习,周周测试,但每次复习和测试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比以前多三五道新题。这样可使学生一直在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也就不会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犯相同的错误。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的的教学心得,总结起来就是要大胆舍去偏题怪题难题,教会学生大众数学,使学生应用手、眼、耳三种器官轻松学会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