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时代的精神主题,一切文化的因素都要为这个主题服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服务功能,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造一切有可能的条件,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民族精神校园文化文化自觉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党站在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作出的精辟概括;是党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实现提出的宏伟课题。高校作为承担高层次国民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策源地的作用。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广博内涵和伟大实践,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广博内涵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十六大报告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友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系。这是对民族精神广博内涵的精辟概括和科学表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与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精神构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机结合的精神构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掘现实发展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征途不仅要求高校要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更要求高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发掘蕴藏在各个方面的精神力量,主动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职责和使命,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出积极的贡献。高校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浓缩体现者和积极建设者。没有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就没有示范的窗口和励进的摇篮,民族精神和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就没有实现的重要载体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弘扬和建设先进文化中的自觉性的示范性,可以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巨大的精神作用和生命力,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性的实践也为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契机。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必须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告诉我们,一切文明的成果都来自实践,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经过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检验了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最优秀的精神财富之一。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民族精神也在进行着极大的自我丰富和发展,这种自我丰富和发展就是文化的自觉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现新的理论突破,坚持与时俱进,达到新的历史高度。高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在知识储存和智力开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上都拥有其他行业和其他领域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为民族精神的自觉实践和丰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理论和实践条件,缺乏集诸多优势于一体的高校校园文化,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就没有了实践的前沿和阵地,没有了创新的旗帜和方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没有伟大民族精神这样一个广袤土壤的孕育就没有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同样,没有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就会在适应新的形势、促成新的发展上失去重要支柱和途径。
二、站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战略高度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生长和发展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等教育条件下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中,将民族精神的巨大潜能转化为推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因此,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追求,要站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精神培育作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人才保障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是现代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核心和重点。大学之道就是要彰显人的美德,革新人的观念,使人达到理想境界,这是一个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的、哲学的、社会学的重大命题。先进的校园文化便在高校实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掘和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从思想品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上教育人,从理想信念、思维观念、发展方向上引导人,从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上凝聚人,从学习动机、工作热情上激励人,真正践行“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教育的真谛,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知识积累深、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让这些人才具备担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任的素质和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
2、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作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物质便利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指导我们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同时,我们也通过努力改造客观世界促进民族精神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弘扬和培育。上层建筑的一切成果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客观条件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理论、技术上的导向作用,努力培育适应和推动高校科研的人文精神环境,促进高校不断推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产品,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和产品从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种活动,让民族精神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得到弘扬和传承。另一方面,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系统的校园文化对高校校园规划、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指导学校学科、人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推动高校在先进文化指引下进行学校整体形象设计和塑造,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熔铸新的物质力量。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行为规范作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机制示范
文化指导人的行为,同时也在不断规范人的行为。高校校园文化对人行为规范作用体现在规范校园里人的道德、关系和认识等方面。校园文化的这种行为规范作用是通过其运行机制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既包括纵横交错的组织管理机构,又包括这些机构的运作程序、途径和规则。高校在这个运行机制中应该设立专职部门,聘任专职干部,配备专职教师,不断探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建立和完善科学系统的工作网络提出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做到条块结合、分层管理,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当前,在继续依靠传统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研究开辟和利用互联网这个新渠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坚持,形成常态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这种领导一致、上下贯通、职责分明、关系明确、效果明显的运行机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来自机制上的示范作用,可以说,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程中充当了机制试验田的角色。
新的伟大时刻提出了新的伟大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实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线之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能够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积极作用。站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和战略高度,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内在要求,也是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客观需要和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海良、沈壮海 《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崇高职责》[J]中国高等教育,2003,(10):11-13
【关键词】民族精神校园文化文化自觉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党站在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作出的精辟概括;是党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实现提出的宏伟课题。高校作为承担高层次国民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策源地的作用。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广博内涵和伟大实践,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广博内涵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十六大报告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友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系。这是对民族精神广博内涵的精辟概括和科学表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与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精神构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机结合的精神构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掘现实发展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征途不仅要求高校要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更要求高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发掘蕴藏在各个方面的精神力量,主动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职责和使命,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出积极的贡献。高校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浓缩体现者和积极建设者。没有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就没有示范的窗口和励进的摇篮,民族精神和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就没有实现的重要载体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弘扬和建设先进文化中的自觉性的示范性,可以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巨大的精神作用和生命力,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性的实践也为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契机。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必须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告诉我们,一切文明的成果都来自实践,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经过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检验了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最优秀的精神财富之一。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民族精神也在进行着极大的自我丰富和发展,这种自我丰富和发展就是文化的自觉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现新的理论突破,坚持与时俱进,达到新的历史高度。高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在知识储存和智力开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上都拥有其他行业和其他领域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为民族精神的自觉实践和丰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理论和实践条件,缺乏集诸多优势于一体的高校校园文化,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就没有了实践的前沿和阵地,没有了创新的旗帜和方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没有伟大民族精神这样一个广袤土壤的孕育就没有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同样,没有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就会在适应新的形势、促成新的发展上失去重要支柱和途径。
二、站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战略高度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生长和发展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等教育条件下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中,将民族精神的巨大潜能转化为推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因此,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追求,要站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精神培育作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人才保障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是现代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核心和重点。大学之道就是要彰显人的美德,革新人的观念,使人达到理想境界,这是一个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的、哲学的、社会学的重大命题。先进的校园文化便在高校实现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掘和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从思想品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上教育人,从理想信念、思维观念、发展方向上引导人,从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上凝聚人,从学习动机、工作热情上激励人,真正践行“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教育的真谛,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知识积累深、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让这些人才具备担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任的素质和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
2、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作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物质便利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指导我们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同时,我们也通过努力改造客观世界促进民族精神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弘扬和培育。上层建筑的一切成果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客观条件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理论、技术上的导向作用,努力培育适应和推动高校科研的人文精神环境,促进高校不断推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产品,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和产品从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种活动,让民族精神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得到弘扬和传承。另一方面,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系统的校园文化对高校校园规划、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指导学校学科、人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推动高校在先进文化指引下进行学校整体形象设计和塑造,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熔铸新的物质力量。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行为规范作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机制示范
文化指导人的行为,同时也在不断规范人的行为。高校校园文化对人行为规范作用体现在规范校园里人的道德、关系和认识等方面。校园文化的这种行为规范作用是通过其运行机制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既包括纵横交错的组织管理机构,又包括这些机构的运作程序、途径和规则。高校在这个运行机制中应该设立专职部门,聘任专职干部,配备专职教师,不断探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建立和完善科学系统的工作网络提出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做到条块结合、分层管理,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当前,在继续依靠传统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下大力气研究开辟和利用互联网这个新渠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坚持,形成常态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这种领导一致、上下贯通、职责分明、关系明确、效果明显的运行机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来自机制上的示范作用,可以说,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程中充当了机制试验田的角色。
新的伟大时刻提出了新的伟大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实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线之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能够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积极作用。站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和战略高度,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内在要求,也是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客观需要和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海良、沈壮海 《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崇高职责》[J]中国高等教育,2003,(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