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电教手段的种种优势来优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观察、创造能力,从而起到“启迪心智,塑造灵魂”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把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为一体。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电化教学 优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学生知识面宽,头脑灵活。他们需要的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极富挑战性的课型。这就要求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不断地更新,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电化教学(尤其是课件教学)以其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应运而生。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所在。
一、直观诠释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1.电教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音乐名词变得直观、形象。
四年制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歌剧中的音乐》一课,课本对歌剧的定义是:“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生在读了这段话后,仍然不知道歌剧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从豫剧《花木兰》导入,然后让学生欣赏歌剧《白毛女》,学生们沉浸在富于故事情节的唱腔中,然后我让学生总结这部歌剧和其它歌剧在表现故事情节上的不同,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能够及时总结出歌剧的定义,效果良好。当然,不作解释,放任自流地让他们去欣赏,也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2.电教媒体可以准确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声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像《保卫黄河》《欢乐颂》等歌曲,如果教师一人范唱,是不能表现他们的雄壮有力、此起彼伏、声音丰满等效果的。使用电教媒体才能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电教媒体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后让学生来观看获得的教学效果好。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经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
3.美育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时,可边放录音边利用投影把一幅幅场景展现给学生。柔和抒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百花盛开的画面。轻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趣表现了“梁”“祝”同窗共读、追逐嬉戏的情景。如泣如诉的散板旋律,表现了英台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激昂悲愤,音乐震撼人心。二人化蝶翩翩起舞的情景,歌颂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又看到作品所表现的画面,对作品所表达的含义认识得更加深刻透彻。
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学,教育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其先导,而电教媒体具备生动、趣味性的特点。
以学习《中国民歌》一课为例,如果仅从字面上讲解民歌的定义,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我首先播放河南民歌《编花篮》,一下子就拉近了民歌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以课件为载体去听内蒙古的长调,湖南的号子,四川的山歌。一节课云游几万里,学生们乐此不疲。然后让学生总结听到的歌曲在节奏、曲调、旋律等方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进而总结出民歌的定义,学生记忆深刻。
四、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表象
由于电教媒体提供了鲜明的图像,能给学生强烈地刺激,借助于画面的动作演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再现和联想,激起学生强烈的模仿欲。学生边看边想不仅能够清楚地记住图文所表现的内容,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掌握所播放的内容,不受任何限制。在需要时可以暂停、定格、重播、快进,让学生看清每一个舞蹈动作、演奏姿势、演唱神态和演唱技巧,从而使媒体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丰富想象,开拓思维
人的想象的激发,离不开语言和情景。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
在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流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岸”“欺乃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再播放音乐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纸笔画一幅画,个个画得风景迷人。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合理巧妙设计,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观察、创造能力的目的,从而起到“启迪心智,塑造灵魂”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把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使素质教育这朵美丽的花朵,在教育这块芳草园里,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电化教学 优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学生知识面宽,头脑灵活。他们需要的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极富挑战性的课型。这就要求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不断地更新,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电化教学(尤其是课件教学)以其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应运而生。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所在。
一、直观诠释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1.电教媒体可以将抽象的音乐名词变得直观、形象。
四年制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歌剧中的音乐》一课,课本对歌剧的定义是:“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舞蹈、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生在读了这段话后,仍然不知道歌剧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从豫剧《花木兰》导入,然后让学生欣赏歌剧《白毛女》,学生们沉浸在富于故事情节的唱腔中,然后我让学生总结这部歌剧和其它歌剧在表现故事情节上的不同,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能够及时总结出歌剧的定义,效果良好。当然,不作解释,放任自流地让他们去欣赏,也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2.电教媒体可以准确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声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像《保卫黄河》《欢乐颂》等歌曲,如果教师一人范唱,是不能表现他们的雄壮有力、此起彼伏、声音丰满等效果的。使用电教媒体才能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在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电教媒体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
1.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后让学生来观看获得的教学效果好。
2.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经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
3.美育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时,可边放录音边利用投影把一幅幅场景展现给学生。柔和抒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百花盛开的画面。轻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趣表现了“梁”“祝”同窗共读、追逐嬉戏的情景。如泣如诉的散板旋律,表现了英台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激昂悲愤,音乐震撼人心。二人化蝶翩翩起舞的情景,歌颂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又看到作品所表现的画面,对作品所表达的含义认识得更加深刻透彻。
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自学,教育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其先导,而电教媒体具备生动、趣味性的特点。
以学习《中国民歌》一课为例,如果仅从字面上讲解民歌的定义,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我首先播放河南民歌《编花篮》,一下子就拉近了民歌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以课件为载体去听内蒙古的长调,湖南的号子,四川的山歌。一节课云游几万里,学生们乐此不疲。然后让学生总结听到的歌曲在节奏、曲调、旋律等方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进而总结出民歌的定义,学生记忆深刻。
四、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表象
由于电教媒体提供了鲜明的图像,能给学生强烈地刺激,借助于画面的动作演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再现和联想,激起学生强烈的模仿欲。学生边看边想不仅能够清楚地记住图文所表现的内容,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掌握所播放的内容,不受任何限制。在需要时可以暂停、定格、重播、快进,让学生看清每一个舞蹈动作、演奏姿势、演唱神态和演唱技巧,从而使媒体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丰富想象,开拓思维
人的想象的激发,离不开语言和情景。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
在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流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岸”“欺乃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再播放音乐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纸笔画一幅画,个个画得风景迷人。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合理巧妙设计,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观察、创造能力的目的,从而起到“启迪心智,塑造灵魂”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把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使素质教育这朵美丽的花朵,在教育这块芳草园里,散发出诱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