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人的德行修养是道德教育的结果。学无止境,不仅是指知识的学习,还包括道德的修行应伴随人的一生。个人成长的环境尤为重要,社会需要将德育钩织成一张道德之网,横纵贯通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使道德行为成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并持之以恒。
关键词:道德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贯通
道德是人类产生以来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人们生活极其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对于道德的沉淀积累经历了从“仁、义、礼、智、信”到“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道德信条。品德,即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品德是思想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教育的结果,可以说个人品德修养是道德教育的外化。
詹姆士·威尔逊和乔治·凯林提出的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人们终将进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行为或多或少都会被周围的人、事物所影响。道德观亦如是。
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始与幼儿园教育,中学直至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并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不同的名称用“灌输”方式进行。
近几年来,老人摔倒“扶不扶”,路人求助“帮不帮”,发生车祸“管不管”竟然都成为了引发人们讨论的话题。可见,社会大环境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有人因为信任而遭到背叛,有人因为做好事而遭到诬陷,更有人遵循自己道德诚心帮助人而受到欺骗,而这些事情因为媒体、信息通讯的发达传播不尽快且广,甚至有夸大态势......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人们之间越来越不信任。因此,影响人们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环境。道德大环境的构建十分必要,这就需要道德教育贯通于每个人的一生还有他的周围。将每个人网罗于社会道德教育的大网里,每个人都遵循道德的准则。
道德教育的贯通,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纵向贯通,还要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纵向贯通,横向、纵向贯通性教育综合起来,道德教育相信会受到一定的效果。
一、道德教育的纵向贯通
个人的品格修养一旦形成几乎是伴随终生的,这就是“本性难移”,本性的形成需要从小开始教育,老人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个人品德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形成了,因此,家庭道德教育在幼儿时期道德教育阶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品德教育就必须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将品德教育从幼儿贯穿到大学成为一门必修课例如通过学习品德高尚历史人物,学习道德寓言故事,品德修养好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人接受。近几年来,我国恢复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正是我国学校在重视幼儿道德教育的体现。我国学校将道德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程度还不够,道德教育还需要贯穿于其他科目中。
社会是每个人的最终历练场,现实生活还可能会将在学校形成的道德意识推翻,所以社会的道德环境的构建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需要德育的横向贯通。
二、道德教育的横向贯通
第一,进行初为父母的培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为人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是给孩子树立榜样。家庭的构建需要双方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社会可以建立培训为人父母的学习机构,学习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德行。第二,成立真正的个人电子诚信档案。科技的发达使电子档案一体化成为可能,不仅在学校,在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配合建立成员的电子诚信档案,档案伴随人的一生,将个人成长的有关其德行具体事件点滴记录在电子诚信档案里,好的给予鼓励,坏的加以批评,鼓励和批评建立特定标准,而不是简单的个人给予的评价。第三,建立公民道德体系,将个人电子档案归于道德体系中,使道德评分真正成为升学、工作的晋升的一道道德门槛,让人们形成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行为并使之成为习惯。第四,构建和谐道德环境。明确道德行为赏罚机制。媒体发挥正能量,行使其监督职责。传播道德正能量,批判破坏道德准则的事件,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道德环境的构建是靠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在国家的指引下去接受道德教育,遵循道德准则。如果,社会没有一切违背道德底线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心存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为社会的文明和和谐作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危机。”因此实现道德教育的贯通性,为道德教育创造一个健康的氛围,道德领域的和谐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关键词:道德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贯通
道德是人类产生以来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人们生活极其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对于道德的沉淀积累经历了从“仁、义、礼、智、信”到“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道德信条。品德,即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品德是思想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教育的结果,可以说个人品德修养是道德教育的外化。
詹姆士·威尔逊和乔治·凯林提出的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变本加厉。人们终将进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行为或多或少都会被周围的人、事物所影响。道德观亦如是。
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始与幼儿园教育,中学直至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并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不同的名称用“灌输”方式进行。
近几年来,老人摔倒“扶不扶”,路人求助“帮不帮”,发生车祸“管不管”竟然都成为了引发人们讨论的话题。可见,社会大环境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有人因为信任而遭到背叛,有人因为做好事而遭到诬陷,更有人遵循自己道德诚心帮助人而受到欺骗,而这些事情因为媒体、信息通讯的发达传播不尽快且广,甚至有夸大态势......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人们之间越来越不信任。因此,影响人们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环境。道德大环境的构建十分必要,这就需要道德教育贯通于每个人的一生还有他的周围。将每个人网罗于社会道德教育的大网里,每个人都遵循道德的准则。
道德教育的贯通,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纵向贯通,还要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纵向贯通,横向、纵向贯通性教育综合起来,道德教育相信会受到一定的效果。
一、道德教育的纵向贯通
个人的品格修养一旦形成几乎是伴随终生的,这就是“本性难移”,本性的形成需要从小开始教育,老人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个人品德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形成了,因此,家庭道德教育在幼儿时期道德教育阶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品德教育就必须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如果将品德教育从幼儿贯穿到大学成为一门必修课例如通过学习品德高尚历史人物,学习道德寓言故事,品德修养好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人接受。近几年来,我国恢复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正是我国学校在重视幼儿道德教育的体现。我国学校将道德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程度还不够,道德教育还需要贯穿于其他科目中。
社会是每个人的最终历练场,现实生活还可能会将在学校形成的道德意识推翻,所以社会的道德环境的构建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需要德育的横向贯通。
二、道德教育的横向贯通
第一,进行初为父母的培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为人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是给孩子树立榜样。家庭的构建需要双方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社会可以建立培训为人父母的学习机构,学习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德行。第二,成立真正的个人电子诚信档案。科技的发达使电子档案一体化成为可能,不仅在学校,在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配合建立成员的电子诚信档案,档案伴随人的一生,将个人成长的有关其德行具体事件点滴记录在电子诚信档案里,好的给予鼓励,坏的加以批评,鼓励和批评建立特定标准,而不是简单的个人给予的评价。第三,建立公民道德体系,将个人电子档案归于道德体系中,使道德评分真正成为升学、工作的晋升的一道道德门槛,让人们形成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行为并使之成为习惯。第四,构建和谐道德环境。明确道德行为赏罚机制。媒体发挥正能量,行使其监督职责。传播道德正能量,批判破坏道德准则的事件,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道德环境的构建是靠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在国家的指引下去接受道德教育,遵循道德准则。如果,社会没有一切违背道德底线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心存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为社会的文明和和谐作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危机。”因此实现道德教育的贯通性,为道德教育创造一个健康的氛围,道德领域的和谐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