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概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内涵丰富、充满新意。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国家不仅要着力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让更多群众增加财富,使更多人成为中等收入者。同时,人们对财产性收入的追求,也必然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增添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提供重要的动力源。
应当看到,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大趋势”。但也应看到,我国目前能够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人口比例并不高,大多数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羁绊。如,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等,是百姓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但过高的税费,使百姓的财产交易成本过高;储蓄利息收入,是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大家存在银行里的资金,不仅难以增值,也许还是负数;垄断行业挤占消费者权益,个别地方以“公共利益”名义,使居民财产性收入受到削减。因此,要增加财产性收入,必须创造更加完备的条件。
主干链接
从政治学科分析,(1)经济常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银行和储蓄;居民的投资理财方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等。(2)政治常识: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政府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3)哲学常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认识的发展。
从历史学科分析,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唐朝前期统治者的重农措施;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古代统治者的抑商措施;《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民生主义;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发展生产的措施;抗战期间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中共在各时期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从地理学科分析,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城市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青藏铁路;重要交通线的区位。
典型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交通不发达
D,丙地区的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中正确的是 ( )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4,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 )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
5,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生长期长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D,灌溉条件良好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政策,“重农”有利于民生,但长期抑制商业不利于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回答6-7题。
6,下列材料中能体现“重农”观点的是 ( )
①“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②“商贾之事,阙而不录”③“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④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7,下列材料中能反映“抑商”观点的是 ( )
A,“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
D,“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
8,《资政新篇》直接有利于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内容是 ( )
A,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B,公众选举官吏
C,奖励技术发明
D,同外国自由通商
9,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其影响不包括 ( )
A,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B,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C,农村经济衰败
D,日本掌握了“统制事业”的经营权
10,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有 ( )
①实行“三三制”原则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③大生产运动④整风运动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国家统计局城市场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说,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重较小,占比在2%左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4元,比2002年增长了139.2%。这一增速不仅大大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2.7%的速度,而且也大大超过同期居民的工资性收入(52.8%)和转移性收入(44.7%)的增速。美国公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40%,90%以上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这说明 ( )
A,我国居民收入比重比较合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小,但发展潜力大
C,我国投资市场不成熟,还不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D,工资性收入占个人可支配收入大部分, 应该提高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
12,“财产性收入”是2007年度我国经济关键词之一。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
①小王是某国有企业的职工,每月工资、奖金和津贴共3000多元②张婆婆房屋出租年收入6000元③个体工商户小李所购买的股票、基金获利3万元④赵老师将积蓄存入银行获得2000元利息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13,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从政府的角度讲应该 ( )
A,制定完善的《物权基本法》,确保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C,直接经营管理证券交易市场、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
D,确保股票价格上涨,保证股东赢利
14,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5,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经济意义是 ( )
①有利于百姓收入的多元化,增加百姓财富,使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②有利于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③是对我国分配制度的创新,有利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完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有利于促进股市等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繁荣资本市场,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图中标出我国两个证券交易所所在地,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两地区经济发达,各有一个工业基地,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两个工业基地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为解决这两个经济区能源短缺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4)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工业发达,商品农业也发达,形成了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该区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
——《历史》(必修2,人教版)
材料三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5)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一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采取了何种政策?结果如何?
(6)依据材料三说说美国是如何“行动”的?这些“行动”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
材料四公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尺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2007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本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但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仅有2%左右,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0%。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7)阅读材料四,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8)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内涵丰富、充满新意。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国家不仅要着力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让更多群众增加财富,使更多人成为中等收入者。同时,人们对财产性收入的追求,也必然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增添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提供重要的动力源。
应当看到,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大趋势”。但也应看到,我国目前能够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人口比例并不高,大多数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羁绊。如,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等,是百姓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但过高的税费,使百姓的财产交易成本过高;储蓄利息收入,是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大家存在银行里的资金,不仅难以增值,也许还是负数;垄断行业挤占消费者权益,个别地方以“公共利益”名义,使居民财产性收入受到削减。因此,要增加财产性收入,必须创造更加完备的条件。
主干链接
从政治学科分析,(1)经济常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银行和储蓄;居民的投资理财方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等。(2)政治常识: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政府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3)哲学常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认识的发展。
从历史学科分析,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唐朝前期统治者的重农措施;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古代统治者的抑商措施;《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民生主义;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发展生产的措施;抗战期间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中共在各时期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从地理学科分析,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城市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青藏铁路;重要交通线的区位。
典型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交通不发达
D,丙地区的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中正确的是 ( )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4,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 )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
5,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生长期长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D,灌溉条件良好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政策,“重农”有利于民生,但长期抑制商业不利于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回答6-7题。
6,下列材料中能体现“重农”观点的是 ( )
①“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②“商贾之事,阙而不录”③“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④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7,下列材料中能反映“抑商”观点的是 ( )
A,“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
D,“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
8,《资政新篇》直接有利于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内容是 ( )
A,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B,公众选举官吏
C,奖励技术发明
D,同外国自由通商
9,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其影响不包括 ( )
A,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B,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C,农村经济衰败
D,日本掌握了“统制事业”的经营权
10,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有 ( )
①实行“三三制”原则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③大生产运动④整风运动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国家统计局城市场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说,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重较小,占比在2%左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4元,比2002年增长了139.2%。这一增速不仅大大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2.7%的速度,而且也大大超过同期居民的工资性收入(52.8%)和转移性收入(44.7%)的增速。美国公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40%,90%以上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这说明 ( )
A,我国居民收入比重比较合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小,但发展潜力大
C,我国投资市场不成熟,还不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D,工资性收入占个人可支配收入大部分, 应该提高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
12,“财产性收入”是2007年度我国经济关键词之一。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
①小王是某国有企业的职工,每月工资、奖金和津贴共3000多元②张婆婆房屋出租年收入6000元③个体工商户小李所购买的股票、基金获利3万元④赵老师将积蓄存入银行获得2000元利息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13,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从政府的角度讲应该 ( )
A,制定完善的《物权基本法》,确保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C,直接经营管理证券交易市场、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
D,确保股票价格上涨,保证股东赢利
14,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5,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经济意义是 ( )
①有利于百姓收入的多元化,增加百姓财富,使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②有利于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③是对我国分配制度的创新,有利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完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有利于促进股市等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繁荣资本市场,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图中标出我国两个证券交易所所在地,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两地区经济发达,各有一个工业基地,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两个工业基地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为解决这两个经济区能源短缺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4)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工业发达,商品农业也发达,形成了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该区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
——《历史》(必修2,人教版)
材料三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5)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一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采取了何种政策?结果如何?
(6)依据材料三说说美国是如何“行动”的?这些“行动”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
材料四公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尺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2007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本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但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仅有2%左右,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0%。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7)阅读材料四,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8)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