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今天,面对知识的激增,教师如果光知道将条条框框抄给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就更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质疑,就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
阅读教学中的设问质疑,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曾经或正在运用着它,甚至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并不是任何的设问质疑都是有效的。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就是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走入了误区,打压或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设问质疑,绝不是简单的提问。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关注文本的特点及重难点,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认知层次,适时地调整设问质疑的时间和方式,使每一次的设问质疑都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中的设问质疑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中心,设问质疑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鼓励学生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选择阅读教学的设问点时,必须从人类思维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利于学习、利于归纳、利于迁移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学得主动,学有所得。
2.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设问质疑应讲求趣味性,力求新颖生动,富有情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尽量避免提枯燥无味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启发性原则。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一门学科,不是要人家把一定的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他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要指导、引导他如何去做。新课程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设问质疑应富有启发性,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适度性原则。
设问质疑绝非越多越好,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杂乱无章,漫无目的,而要适度。过多的设问,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给学生带来困扰,甚至是不作为;提问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课堂效率不高。设问置疑也绝非越难越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梯度,给学生创设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机会。
二、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设问质疑的方法
1.创设情境法。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设疑激趣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即可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教材内容的兴趣,又可激发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语中的法。
阅读教学的设问质疑,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绝不旁逸斜出。教师应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每篇文章的重、难点问题,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乱问,也不应随意提问。重点内容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重点处呈现问题,展开讨论,以问题促思考。
3.铺设梯度法。
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有的时候,设置的问题也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应给予提示,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和理解。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铺垫,最终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桃子”。
4.随机设问法。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僵硬的流程,一堂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课,教师一定是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并展开教学的。教师如果对教材的挖掘深入透彻,对文本的重、难点了然于胸,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随堂生发的问题,就会给予学生轻松愉快的心理暗示,就能与学生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并能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进一步地追问。
三、结语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设问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情,恰当地设问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深化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质疑,就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
阅读教学中的设问质疑,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曾经或正在运用着它,甚至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并不是任何的设问质疑都是有效的。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就是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走入了误区,打压或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设问质疑,绝不是简单的提问。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关注文本的特点及重难点,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认知层次,适时地调整设问质疑的时间和方式,使每一次的设问质疑都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中的设问质疑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中心,设问质疑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鼓励学生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选择阅读教学的设问点时,必须从人类思维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利于学习、利于归纳、利于迁移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学得主动,学有所得。
2.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设问质疑应讲求趣味性,力求新颖生动,富有情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尽量避免提枯燥无味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启发性原则。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一门学科,不是要人家把一定的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他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要指导、引导他如何去做。新课程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设问质疑应富有启发性,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适度性原则。
设问质疑绝非越多越好,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杂乱无章,漫无目的,而要适度。过多的设问,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给学生带来困扰,甚至是不作为;提问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课堂效率不高。设问置疑也绝非越难越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梯度,给学生创设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机会。
二、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设问质疑的方法
1.创设情境法。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设疑激趣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即可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教材内容的兴趣,又可激发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语中的法。
阅读教学的设问质疑,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绝不旁逸斜出。教师应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每篇文章的重、难点问题,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乱问,也不应随意提问。重点内容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重点处呈现问题,展开讨论,以问题促思考。
3.铺设梯度法。
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有的时候,设置的问题也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应给予提示,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和理解。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铺垫,最终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桃子”。
4.随机设问法。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僵硬的流程,一堂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课,教师一定是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并展开教学的。教师如果对教材的挖掘深入透彻,对文本的重、难点了然于胸,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随堂生发的问题,就会给予学生轻松愉快的心理暗示,就能与学生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并能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进一步地追问。
三、结语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设问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情,恰当地设问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他们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深化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