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猴王出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印象导入,揭示课题
  1. 大家看过《西游记》吗?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孙悟空能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着实厉害!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章回体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3. 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
  【设计意图】 《西游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电视剧或动画片中的孙悟空是孩子们的崇拜对象。基于这样的认知基础和兴趣點切入本课的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品味语言,感悟猴王形象
  1. 感受石猴的神奇。
  (1) 石猴是怎么来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吴承恩是怎么写的?(出示句子: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仙胞迸裂,那是个怎样的“迸”呀?要不要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后,指导学生读出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的气势和力量)
  (2) 你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3) 难怪孙悟空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原来吴承恩爷爷在章回体小说的一开始就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设计意图】扣住一个“迸”字,通过视频激趣促读,结合对“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理解,让学生感悟石猴的与众不同,体会作者在文章开头就为后文埋下伏笔的写作方法。
  2. 感受石猴的自在快活。
  (1) 出世后的石猴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出示句子: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一边想象画面。(播放录音)
  (2) 睁开眼睛,想象一下石猴在干什么?(师生一起表演读)
  (3) 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在字数上又有什么规律?
  (4) 先看第一个分句,你们有更大的发现吗?
  (5) 老师改改这个排比句,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句子: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时而吃地上的草木,时而饮山涧的泉水,时而采摘山上的野花,时而寻觅山上的野果。)
  (6) 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在这花果山中,它过得怎样?
  (7) 我们也来写写这种三个字的短语排比句。(出示图片和视频)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听录音想象画面、表演读、对比句式、对比朗读等方式感悟石猴在山中的快乐生活,凸显出这只猴子的活泼可爱。这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特点——排比句式,故安排了一个仿写三字排比句的练笔,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细读“石猴成王”语句。
  (1) 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众猴为什么会拜石猴为王?请同学们静下心细细读课文第2—4自然段,在你最有感受的地方做上记号,写写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
  句子: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师:(出示水帘洞视频)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小猴子,你不应声,你在想什么?
  师: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课件出示石猴的应声)
  师:瀑布飞泉前,其他猴子都担心小命不保,只有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这一对比又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
  【设计意图】教师巧妙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本,扣住“瞑目蹲身、将身一纵”两个词,将石猴与众猴的表现一对比,石猴敢作敢为的形象立于眼前。
  【预设二】
  句子——石猴:“大造化!大造化!”
  “没水!没水!”
  “都随我进来!进来!”
  众猴:“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怎见得是个家当?”
  师:“喜不自胜”是什么意思?它“喜”什么?
  师:看见石猴出来,众猴把它围住。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对话,分角色读,我是众猴,你们是石猴。
  师:水帘洞里都有什么?一起来数数!家里什么都有了,高兴吗?这样一个安身之所是谁发现的呀?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师: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众猴这么说:带我们进去!谁是领头?石猴说:都随我进去!又是谁领头?从这一对比的语言你听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关注人物语言,通过分角色表演读,在语言的对比中悟石猴“大公无私”的品质和天生的王者风范。
  【预设三】
  句子: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师:什么是“拱伏无违”?
  师:猴儿们,你们拜不拜?服不服?
  【设计意图】此处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潜移默化中提升认识,内化感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其他文献
在绘本学习中融入戏剧游戏元素是为了启发儿童的真情流露,将内在感觉到的经验和自我表达的欲望,透过姿态、表情、声音、情绪在假想的情境中,以角色或非角色的身份来表现世界与自我的相关关系。儿童在“移情” “扮演”中重新建构文字、图像和叙事顺序,展示对人物角色的判断与认识,帮助自己丰富生活经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阅读,更有别于传统的戏剧表演,其实是鼓励学生利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和自我表达。  绘
期刊
一、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设计及运用  1. 在比较阅读中领略课文的篇章结构。不论阅读什么题材的课文,不论阅读什么体裁的课文,对于一名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孕育与提升都必须建立在对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篇章意识、篇章结构、篇章能力、篇章素养,一定是高年级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基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学习小组对四篇课文的篇章进行了合理、恰当又精当的梳理:  在《海伦·凯勒》中,作
期刊
板块一:分享李白诗作,初识诗中之月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走进李白”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对诗仙李白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搜集了不少李白写月亮的古诗。谁愿意背一背?  生:《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思乡的月。  生:《秋浦歌(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师:水中月。  生:《下终南山》。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期刊
有人说音乐具有魔力,可以开启你灵魂最深处的大门。  王崧舟先生说:“没有音乐,语文将失去一半的美!”笔者深以为然。每次听王老师的课总是被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折服,每节课都会有一段或两段天籁之乐。在他的课堂上,这些音乐或创设意境,或渲染情绪,或诱导沉思……音乐的适时出现,就像一位高明的指挥家,将学生带入如痴如醉的境界,这时的课堂教学真可谓是高潮迭起,思维喷涌,那样的灵动,那样的真挚!
期刊
一直以来,基于语文学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训练,都是滞后和薄弱的。但是近几年,不少专家学者已深入语文思维可视的研究领域,或撰述思维可视化对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理性认识,或设计出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等等。其中,以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刘濯源教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的理念最为卓著。所谓“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及规律、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简单地讲,就
期刊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少年儿童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将是“文化自觉”建构与实践的主力军。设计总结有新意的、形神兼备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指导教师高效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核心素养。下文阐述以教育戏剧为抓手,以传统文化单元主题为依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自觉有效“落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建构文化自信。  一、“倒着走”:整合设计思路激发文化自觉  1.
期刊
在2018年全国小学语文组块第四届教学年会上,有幸听到了八节组块教学的课例,对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有了新的感悟,这些课例“地道”地把薛法根老师的“清简、厚实、睿智”组块教学的风格展示得淋漓尽致,教学设计处处精妙而不失灵动,简约而不简单,课堂言语充满智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精心挖掘文本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建构  薛法根老师主张“组块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形成几个相联的板块进行教学
期刊
当下,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复杂的设备系统让社会分工越来越强调一种重要的能力——協作。在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也开始发现,学科领域之间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即使站在儿童个体发展的角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指出了发展和评价儿童学习的一个重要维度。于是,学科之间的跨界协作成为当今很多学校不断实践尝试的全新领域,南京市力学小学还给这样的学科跨界取名叫“一课多师”。立足语文教学,“一课多师”
期刊
一、课前谈话,引出“魅力”  你知道什么叫魅力吗?在你的同学中,你觉得谁很有魅力?希望这节课,你们用最好的表现让老师感受到你们迷人的魅力,好吗?  人有魅力,鸟儿也有魅力呢!下面,让我们感受鸟儿的魅力!  二、激趣识字,读出魅力  1.动画演示:哪些鸟儿呢?仔细听,认真看,它们来了!(播放乌鸦的叫声,出示词语“乌鸦”)再仔细听,谁在唱歌?(播放杜鹃的啼叫声,(出示词语“杜鹃”)嘿嘿,这个小家伙是谁
期刊
一、图文互鉴,趣读故事  文中的五幅插图是情节推进的线索,与角色出现顺序基本吻合。教师可以将这些插图制作成绘本。在初读阶段,让学生根据画面猜情节;在角色朗读时,让学生观察图画,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在补白延伸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对话。  1.看插图绘本,听猜故事。屏幕上依次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图片: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请小朋友大声地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