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足以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这也是锻炼其思维,陶冶其情操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前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沉迷网络游戏、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等原因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少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要么是猎奇涉艳、追求刺激;要么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能够从阅读中汲取优秀作品的思想精华、智慧结晶的学生是少之以少。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积极进行了以下探索: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另一方面,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明白阅读对于个人增长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阅读不是猎奇涉艳,不是消遣时光,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增长知识、涵养精神、陶冶情操。因此读书不是读所有的书,而是在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寻找能为我们找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能让我们灵台空明的那一树菩提。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求得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当前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加之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家长担心把孩子宝贵的课余时间用在阅读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消极,甚至持反对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地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明白:积极有效地进行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还能促进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并为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家长自觉地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做学生阅读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
3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1 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生僻的字、词要及时查阅工具书,弄清其涵义。
3.2 培养学生下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自己触“景”所生的“情”和“悟”及时记录,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要勾划出来,以便过后详加揣摩,并与老师、同学深入地交流、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
3.3 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篇文章,同一句段,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有助于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人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3.4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了解文章要点,概括文章主旨。
4 积极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以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在班级内召开一个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这种成果可以是对一篇美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是自己所做的读书卡片,可以是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就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这些成果进行品评,从中选取优秀成果,给予表扬。以这种肯定的形式去认可学生的阅读,必然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成就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5 定期进行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易受外界不良诱惑干扰,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可成。作为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并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对于其中表现欠佳的学生及时了解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让学生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自己终生受益无穷。
总之,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当前社会实际,有的放矢地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策略,才能为语文教学不断注入鲜活的知识源泉,为学生学好语文、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前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沉迷网络游戏、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等原因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少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要么是猎奇涉艳、追求刺激;要么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能够从阅读中汲取优秀作品的思想精华、智慧结晶的学生是少之以少。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积极进行了以下探索: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另一方面,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明白阅读对于个人增长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阅读不是猎奇涉艳,不是消遣时光,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增长知识、涵养精神、陶冶情操。因此读书不是读所有的书,而是在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寻找能为我们找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能让我们灵台空明的那一树菩提。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求得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理解与支持
由于当前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加之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家长担心把孩子宝贵的课余时间用在阅读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消极,甚至持反对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地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让家长明白:积极有效地进行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还能促进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并为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家长自觉地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严格要求,做学生阅读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
3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1 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生僻的字、词要及时查阅工具书,弄清其涵义。
3.2 培养学生下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自己触“景”所生的“情”和“悟”及时记录,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要勾划出来,以便过后详加揣摩,并与老师、同学深入地交流、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
3.3 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篇文章,同一句段,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有助于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人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3.4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了解文章要点,概括文章主旨。
4 积极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以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定期在班级内召开一个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这种成果可以是对一篇美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是自己所做的读书卡片,可以是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就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这些成果进行品评,从中选取优秀成果,给予表扬。以这种肯定的形式去认可学生的阅读,必然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成就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5 定期进行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易受外界不良诱惑干扰,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可成。作为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并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对于其中表现欠佳的学生及时了解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让学生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自己终生受益无穷。
总之,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当前社会实际,有的放矢地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策略,才能为语文教学不断注入鲜活的知识源泉,为学生学好语文、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