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是最基本的能力,而低年级学习计算的主要内容是口算,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每一个数学老师应尽的责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也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家长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1 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1 心理方面的原因。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1.2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正确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不断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随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精力的口算;书写时不认真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2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2.1 口算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7+几”的加法后,家长和学生一起把7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7+2=9,7+3=10,7+4=11,7+5=12,7+6=13,7+7=14,7+8=15,7+9=16。引导学生找出“7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7,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2.2 练习形式多样法。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2.3 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2.4 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只有进行坚持不懈地联系,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也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家长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1 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1 心理方面的原因。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1.2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正确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不断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随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精力的口算;书写时不认真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2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2.1 口算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7+几”的加法后,家长和学生一起把7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7+2=9,7+3=10,7+4=11,7+5=12,7+6=13,7+7=14,7+8=15,7+9=16。引导学生找出“7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7,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2.2 练习形式多样法。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2.3 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2.4 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只有进行坚持不懈地联系,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