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串珠,以点带面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问题的设计如果能科学、合理地抓准教学的关键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一: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进行了“主问题”设计的实践。实践二:笔者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只抓了一个问题,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实践三:在教学《风筝》时主问题的设计就抓住“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学生的答案中很自然的就会有“悲哀”一词。于是“悲哀”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关键词】语文;主问题;有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课堂教学“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有以下特点:第一,“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主问题”在教学中能贯穿始终;第三,“主问题”能构建文本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精当的“主问题”设计,可以替代繁多的教学环节,完成文本的整体感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洁,教学环节简单,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为此本人有意识的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实践一
  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以《湖心亭看雪》两次教学为例进行了“主问题”设计的实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节选
  主问题:研读讨论。品味作者的“痴”。
  张岱去湖心亭看雪时的形象是怎样的?
  请在文中找出概括他形象的一个字“痴”。
  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痴?
  1.痴行: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2.痴景:是什么引发他有这种痴行呢?雪景。
  ①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你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将此景描绘出来,看看谁的语言更优美。
  ③这段文字写得的确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3.痴心:像张岱这样痴迷于西湖雪景的人只有他一个吗?金陵二人。
  ①张岱看到金陵二人,是怎样的心情?讨论“强”的意思。
  ②张岱走的时候没有细问金陵人的地址,自己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可以看出张岱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助读《陶庵梦忆自序》和《自题小像》。
  通过课堂实践发现:由于主问题突出,教师在教学中以“主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进入文本去深入探究,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革除阅读教学中的多问杂答与碎问碎答,精练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阅读教学具有成效。
  二、实践二
  “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入手,着眼于带动对课文整体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板块”。所以,“主题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比如说笔者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只抓了一个问题。这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这个 “主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作者行文安排的独到之处,使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说、思为主要内容,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学生被深深地引进课文,激发研讨的热情,从而使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
  三、实践三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还可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入手设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关的问题设计,对学生加以引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品味、赏析、学习、借鉴文本,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我在教学《风筝》时主问题的设计就抓住“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学生的答案中很自然的就会有“悲哀”一词。于是“悲哀”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关键点。笔者抓住“悲”是有“非”和“心”组成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探讨“哥哥做了什么非心所愿的事情”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神的虐杀”;又以“哀”字是“口”被“衣”包住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悲哀时难以言说的、难以救赎的、深入肺腑的。这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读懂了这篇难懂的课文,做到了有效教学。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对主题问题设计的方法恰当、巧妙,引导得法,在课堂教学中攥紧这根线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能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之“魂”,就能串起一条美丽的珍珠链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很多人喝完瓶装矿泉水、饮料后,会将空塑料瓶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废旧塑料瓶能用来做些什么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一、探究目的  1.讓同学们认识到科学实验并不一定需要很专业的设备或材料,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也能完成。  2.让同学们意识到资源回收利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3.提高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探究步骤  1.确定课题,收
【摘 要】一篇课文的课时本体性目标的设计,应是教者在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段相应的本体性目标与单元的本体性目标,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研制,突出语文的本体性。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本体性目标;研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碼】A  本体性教学目标是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灵魂。本体性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预设的内容、方向、策略及结果评估等方面,直接关系到本体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和
语文新课改高举“人文性”的大旗,犹如给语文课程注入一股源头活水,这一理念迅速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确实让语文课堂起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又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作文教学而论,伪“文化散文”泛滥,主题沉重,语言老辣,由此又带来程式化、内容苍白等弊病。本人认为,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文性”而演化为“成人化”的后果。  其实,这种情况,有识之士早已指出过。著名作家王蒙在第四界全国新概念作文
【摘 要】 在现实教学中,常会碰到教师就某一问题执著发问、学生苦思无果、师生双方非常纠结之状况,要规避这一教学问题,教师须提高利用课外资源辅助教学之意识,据课外材料的相关相似性,构建对接点,突破学生思考障碍,达到以他山之石攻玉的效果。  【关键词】 课外辅助;教学资源;建构;文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卢元的名课《过秦论》,就开篇几句文气、铺陈、排比手法
【摘要】一提到教学,教师立即会想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良训。在教学中,往往把自己摆在导演的位置上,将学生置于演员的层次上,因而形成“导”控制“演”、“导”而后“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师;教学模式;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正确捕捉、领悟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引导学生以读传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文学作品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交流;语文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回顾总结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总感觉语文学科的学习比其他学科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学,原因是传统的语文课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从幼儿时期进行严格的行为训练,无论是几千年前《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读物中的谆谆告诫,还是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到中学为止所设置的面面俱到的常规,无不体现了“桑树从小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人性假设。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的纪律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令人疑惑的是,进入大学后,这些“成果”便往往被不同程度地消解。中小学反复强调的规则到了大学似乎并没有成为理所当然的“方圆”
【摘要】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攻坚阶段,优等生和后进生并存。如何将后进生尽可能地转化为优等生,确实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从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后进生转化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批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批评,指通过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过错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加以改正的一种教育手段。一般来说,
【摘 要】实用课堂不仅仅是简单、规范的课堂,还应该是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的课堂。而等待能够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充分的展示。等待是对学生发展规律的遵循,是我校“以实用为原则的小学课例群开发研究”课题组所研究的“实用课堂”应有的教学策略之一。实用课堂真的需要等待,需要我们用耐心去等待,需要我们用爱心去等待,需要我们用智慧去等待。  【关键词】实用课堂;等待;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要】汉语拼音是抽象的符号,一年级孩子学习拼音容易感觉枯燥乏味。教师要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让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编儿歌、做游戏、讲故事、创情境,这都是非常好的方式。趣味且富有实效的教学,让拼音课堂轻松起来。关注学生主体,孩子们爱学乐学,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儿歌;游戏;故事;情境;乐趣;轻松;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