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一生缘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薛至今还记得,2009年是他从事皮影艺术以来内心动摇得最厉害的一年。
  那一年,从业20年的师兄离开了这个行当。他对老薛说:“IMAX《阿凡达》都上映了,潘多拉星球的飞龙会朝着你的鼻尖冲过来,吓你一大跳,你还觉得在幕后比画皮影会有出路吗?你真觉得‘全凭十指逞诙谐’就能‘双手对舞百万兵’?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真的要没落了。”
  然而,师兄离开后不久,老薛接待了一个外国友人观摩团,来者多是影视界的大咖。他们在一块“亮子”(皮影投影幕布)上看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和场景变换,听到或高亢入云或婉转动人的唱腔,又听到二胡与板胡沧桑嘶哑的音韵。他们对皮影艺术啧啧称赞,还兴致盎然地来到后台,在老薛的指导下,手执签子,以挑、推、抵、揉、拖、反转等手法,让皮影人物走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他们端详每个皮影人物的面容、绚烂的衣饰、工艺繁复的冠冕和灵活扭转的关节,就像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他们纷纷握着老薛的手说:“能把电影与戏剧的长处融合起来的艺术真不多,您能精通此中奥妙,真幸运!”其中一位留着漂亮小胡子的来访者还对老薛说:“我在故宫看了不起的《清明上河图》。我数了数,那幅长卷上,有8处演皮影的场景。这门艺术在中国宋代就很有人气了,你要想办法让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它啊。”
  让年轻人喜欢,谈何容易?作为创作者,首先要从中国古代的帝王将相之外寻找新的故事。
  2009年,国际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去世,老薛看到网上动辄上万字的悼念文章。粉丝们的不舍,让他决定排演一部皮影戏,名叫《复活的迈克尔·杰克逊》。雕刻迈克尔这个皮影人物本身不难,只要把上好的秦川牛皮细心地刮削、水洗、阴干、磨光,使之出现玉一样的色泽,就可以下刀雕刻了。皮影雕刻讲究的是“推皮走刀法”。老薛右手执刀,刀尖不动,左手推转牛皮,使之镂刻出迈克尔的礼帽、鬈发、西装、喇叭裤,以及那双独特的舞鞋。但老薛一直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复活迈克尔的舞步。
  一开始,“皮影迈克尔”只会踮起脚尖,这怎么行!那段时间,他着魔了一般,反复观看迈克尔的舞蹈影像资料,发现他的舞步中融合了机械舞、踢踏舞、街舞。这么富有特色的舞步应该怎样在皮影舞台上呈现呢?老薛冥思苦想,连刷牙、晾衣服、拖地时,都不停试着模仿。皇天不负苦心人,老薛终于发现,迈克尔的舞蹈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运用了脚踝关节。他的足关节的灵活性本身就异于常人,通过刻苦训练,他几乎能像万向轮一样转动。想及此,老薛豁然开朗,终于明白,这个皮影人物的脚不能是一整块的,而应该切分成3块儿,用灵活连缀的方式让他的关节活起来,这样,签手在表演时,又挑又推,伴以轻揉和反转的动作,迈克尔的舞步就可以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从这部皮影戏开始,作为皮影界数一数二的非遗传承人,老薛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我去观看他的皮影戏《老鼠偷油》,“亮子”上的小老鼠不仅淘气、贪馋,还像动画电影的主角般诙谐、机智、天真无畏,又时不时想“躺赢”。我旁边的小男孩已经连看了3场,看一场,笑一场。女孩子们则喜欢看《喜舞迎春》。哪个小女孩不曾梦想自己戴上公主的冠冕翩翩起舞呢?老薛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令戏中的皮影女孩御风而行,衣袂飘飘;与此同时,他又根据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舞蹈道具水袖,为舞蹈的皮影女孩缝缀了长长的水袖。伸缩自如、旋舞如花的一对长水袖,需动用16个缝缀小机关。这样,在签手的灵活处置下,女孩的水袖才可抖颤如风中的花枝,翻转如喷涌的泉水,飞扬如天上的彩虹。老薛与徒弟反复实验,才找到缝缀水袖的窍门,使之正反皆能舞动,行云流水一般毫无挂碍。
  他的新作《长至归》,讲述了在团圆年夜饭上,一位曾经桀骜不驯的海外游子归来后与暌违多年的父亲重归于好的故事。一开始操练,人物在饭桌前一坐下,老薛就发现了大问题—皮影是投影的艺术,坐在圆桌对面的人物居然就像“站在菜盘里”。老薛反復比对才解决了这一细节问题—他单做了3个主角的半身皮影像,把他们放在团圆饭桌的背后,果然不穿帮了,那浓郁的人情味一下子就让观众入了戏。
  这些老少咸宜的皮影戏不仅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也让年轻的家长们兴致盎然。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老薛举办的“后台的奥秘”活动,跟随老薛来到后台,观看签手们如何猫腰操纵皮影,如何颠动或抖颤手指,展示人物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他让孩子们摸一摸签手10个指头上的老茧以及小臂上瓜棱般的肌肉线条。他还举办了皮影培训班,教孩子为雕刻好的皮影人物上色。孩子们将矿物染料及切碎的牛皮放入小瓷罐,隔水加热,熬制成上色的颜料,慢慢敷彩,逐步为皮影人物勾绘出迷人的色彩。
  记得练习染色的时候,有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问老薛:“老师,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刻画出比《阿凡达》里的飞龙还美的龙,比电影里的发光植物还异想天开的植物,还有那些外星人?”老薛蓦然一怔,他想到师兄当年的担忧。他觉得,师兄是把电影艺术的突飞猛进当成皮影发展的对立面了,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皮影不仅需要传承,也需要大胆的想象与创新。也许有一天,他能在这方不大的“亮子”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科幻故事,让孩子们对皮影欲罢不能。
其他文献
2002年我去北京出差,听宾馆大堂经理介绍,附近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是众星云集的宝地。这里曾经是徐悲鸿重组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宿舍,后来改建为中央美术学院家属院,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吴冠中、程尚仁、黄永玉、侯一民等书画大师在此居住过。大堂经理建议我们有空去看看。  离开北京那天,因为火车出发时间较晚,于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按图索骥,我找到了位于东城区金宝街与二环路交会处的这处大杂院。  大杂院
期刊
一  那是1987年6月30日下午,一天中的最后一节课,操场上的每个人都兴奋得如同头顶上那颗盛大而炽烈的太阳,连黑老师也不例外—他居然只让我们列了个队就转身跑开了,还异常慷慨地把一切权力都交给了体育委员。我们两个班60来个人齐刷刷地瞪大眼睛,集体目送他跑过教室,跑過食堂,跑过一棵又一棵的水杉,直至跑出了学校大门。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体育委员,他左手抱着起毛的篮球,挥挥右手喊道:“今天是本学期最后一节体
期刊
来,炕上坐  现在,应该很少有年轻人知道“火炕”。在庆阳环县八珠乡李志玉的家里,我们见到了真实的火炕。李志玉年过八旬,在带着我们参观“八珠革命纪念馆”之后,招呼我们去他家“炕上坐”。我们坐在炕上,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在李志玉家旁边还有几孔土窑洞,那是他的爷爷李凤存亲手挖的。1931年11月,陕甘宁边区游击队进入庆阳环县八珠乡一带,李凤存有幸结识了这支革命队伍,此后,他亲手挖的这几孔窑洞便成了秘密
期刊
“盛开的玫瑰是给业余爱好者观赏用的,园丁的快乐则是另一种更深层次的、类似于接生的快乐。园丁死后不会因为吸了太多花香而变成蝴蝶,他们只会变成蚯蚓,一点点地啃着黑乎乎的、含氮的、略带苦味的泥土。”我知道,你一定和我一样,深深地被卡雷尔·恰佩克的《一个园丁的一年》中的这段话打动—那些“蚯蚓”,多么像平凡、普通的我们,因为奉献而闪耀光芒。  园丁是令我艳羡的职业。一颗亲近草木的灵魂必然是芬芳的。与其说他在
期刊
一  朋友常常这样说:“最近压力很大,不开心,走,我们去吃点儿好的。”“请你吃点儿好的。”偶尔我也会如此说。近些年由于工作原因,跑了很多地方,吃过不少当地美食,但每当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总会问:于我而言,究竟吃什么才算是“吃点儿好的”?  小時候极少有机会下馆子,好在母亲厨艺了得。放学回到家中,厨房里饭香扑鼻,一闻便知道今天能吃上最爱的红烧肉。也常遇到母亲翻炒辣椒,呛人无比,我一边抱怨一边打
期刊
在徽州的一家古董店里,我淘到一块古砖,砖上的花纹有些斑驳,貌似是“龟鹤延年”图。这块砖足有枕头大小。古董店的老板告诉我,这砖极好,可以摆在书架上当装饰品,亦可做壶承。喝茶的人都知道,壶承是一种简易的茶台。古砖有很多气孔,即便是泼上一壶茶,也会瞬间被吸收干净。古董店的老板演示了一下,他把刚刚泡的一壶太平猴魁全部倒在古砖上,果真是“秒干”,没过一会儿,满室茶香,全自这古砖而来。  那天,甚至等不及那古
期刊
一  朋友陈离发来一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的译稿,这是他近期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翻译1800首艾米莉·狄金森的诗。  译诗不易,英国诗人雪莱甚至说:“译诗是徒劳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但译诗又是必须的,它使文化得以流通、开阔,赋予读者与创作者开放性的启迪。  艾米莉无疑是诗史上最孤独的一位诗人。她在小城居住一生,埋头写诗,并不为发表,只为
期刊
一  我近一周没有下楼,也没有任何下楼的欲望,只看着对面楼里零零星星有人走出来,又消失在有风穿过的巷子里。  女儿阿尔姗娜也难得度过一个休闲的暑假,每日不是看看电视就是翻翻闲书,或者一个人摆弄玩具。我看她无聊,问她想不想像别人家孩子那样,学跳舞、唱歌或者钢琴,她立刻回我:“妈妈,我什么也不想学,我就想看书。”说完她又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天天待在家里不出门玩儿?”我说:“我就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想出
期刊
西部的天空是很高远的,尤其在秋天。  明净湛蓝的天上盘桓着飞鸟,孤高之处,有一只鹰。它的身影孤绝、肃杀,目光机警,良久地俯视着浩浩汤汤的党河和石窟。一队骆驼带着叮叮咚咚的声响在地平线上逶迤而来,铜铃是祖传的,上面的雕花,来自盛唐。杏子里藏着过往  提起河西走廊,对许多人来说,它是地理和精神意义上的远方。人们收拾行囊,来此看扁都口金黄的油菜花,看山丹军马场的万马奔腾,看武威天梯山石窟,看新城魏晋壁画
期刊
微雨:儿子小时候在某些方面似乎有些“强迫症”,比如,衣服弄湿了一点儿就要更换,否则就喋喋不休;不许我们在书上批注与划线,不许折叠书页;写作业时,一定要我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诸如此类,有时令我抓狂。我每天上班、做家务、接送他上下学,忙得四脚朝天,实在无法满足他如此“高标准”的要求。有次雨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门,儿子的鞋子有点儿湿了,他就叽叽歪歪地抱怨,我只好不停地解释与安慰。孩子他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