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题一直是考生的一块难啃的骨头,许多考生虽然找到了题目的有关信息,但苦于“肚里有,说不出”,在表达这一环节上失手,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导致得分大打折扣。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认为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概括的“度”。
那么,什么才是概括中合适的“度”呢?一般来说,我们对题目信息的概括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完全用自己的话将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这是最容易做到的,因为,这只需要你将对题目信息的第一印象说出来,是思维的自然结果,不必受太多的制约。但是,《考试说明》要求我们要通过“辨别和筛选”来“分析和归纳”,像那样恰恰就缺少了这一思维过程。这样,概括的“度”便大了,做出的答案自然不准确;第二是简单地从文中提出几个包含题目信息的句子来代替答案,这样,虽然有到文中找信息的意识,但仍然缺少必要的筛选和分析。文中包含题目信息的句子可能很多,只用其中一两句来代替答案就可能以偏概全,那样,概括的“度”就小了,做出的答案自然不能令人满意;第三是用原文中的词句,通过筛选、分析、归纳来概括出答案,体现了学生对题目信息“理解”“分析和综合”“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样,概括的“度”最合适,就像穿一双不大不小的鞋子,感觉会很舒服。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概括的“度”呢?根据笔者的经验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写在草纸上;第二步,锁定目标,将文中所有包含题目信息的句子标出来;第三步,整和信息,即考虑如何用,用原文中哪些句子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也要考虑题干有无字数要求,对有关题目的信息进行筛选(删除或保留,以便突出重点)、分析综合,组织好语言。做好以上辨析、筛选分析综合的工作,做出的答案自然会更接近标准答案。值的一提的是,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靠的是长期的阅读积累和训练,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高考中就会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第二中学)
那么,什么才是概括中合适的“度”呢?一般来说,我们对题目信息的概括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完全用自己的话将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这是最容易做到的,因为,这只需要你将对题目信息的第一印象说出来,是思维的自然结果,不必受太多的制约。但是,《考试说明》要求我们要通过“辨别和筛选”来“分析和归纳”,像那样恰恰就缺少了这一思维过程。这样,概括的“度”便大了,做出的答案自然不准确;第二是简单地从文中提出几个包含题目信息的句子来代替答案,这样,虽然有到文中找信息的意识,但仍然缺少必要的筛选和分析。文中包含题目信息的句子可能很多,只用其中一两句来代替答案就可能以偏概全,那样,概括的“度”就小了,做出的答案自然不能令人满意;第三是用原文中的词句,通过筛选、分析、归纳来概括出答案,体现了学生对题目信息“理解”“分析和综合”“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这样,概括的“度”最合适,就像穿一双不大不小的鞋子,感觉会很舒服。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概括的“度”呢?根据笔者的经验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写在草纸上;第二步,锁定目标,将文中所有包含题目信息的句子标出来;第三步,整和信息,即考虑如何用,用原文中哪些句子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也要考虑题干有无字数要求,对有关题目的信息进行筛选(删除或保留,以便突出重点)、分析综合,组织好语言。做好以上辨析、筛选分析综合的工作,做出的答案自然会更接近标准答案。值的一提的是,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靠的是长期的阅读积累和训练,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高考中就会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