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文言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聋生平时的语言积累比较少,学习文言文困难重重。因此,聋生学习文言文还需从基础入手,让他们先“爱”上文言文,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好文言文,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正确导入、吸引注意
一堂课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并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帮助学生尽快地“入文”,用最少的时间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马说》,“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大部分聋生没接触过这种文体,如果不作解释,他们就很难理解文章。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对 “说”这一体裁的解释,为聋生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当然,讲解写作文章的时代背景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将课堂导入部分设计成介绍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以及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如教学《陈涉世家》,我要求聋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以“交流会”导入教学,不仅提高了聋生的探究意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有效的导入能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焕发光彩,在教学开始阶段就牢牢抓住聋生的注意力。
二、“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培养兴趣。要利用聋生的残余听力,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将文章描述的画面通过有感染力的声音传递给聋生,激起他们的兴趣。另外,文言文中的古今异音字很多,需要教师的范读正音。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句中的“汤”应读“shāng”。教师范读能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读准字音,把握音节停顿,这样聋生才会把文言文读通、读顺,读得朗朗上口。
2.学生诵读,培养语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文言文教学要把握一个根本──诵读。聋生朗读是一个难点,要尽可能指导他们读准字音,把握停顿,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文章词美华丽,可以让学生借助画面,通过诵读跟随作者一起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体悟作者怀才不遇却有着坚定的志向和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另外,诵读还能使聋生深刻品味文章的形式美。如《出师表》,全文结构严谨工致,多为对称短句,长短句结合,很适合聋生诵读。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文章的势、文章的情交融为一体,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诵读也就成了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1.字词出发、扎实根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有了现代汉语的基础,聋生学习文言文虽然会有困难,但只要教师突出重点,总结归纳包括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日积月累,达到触类旁通,学生就一定能靠自己读懂越来越多的文言文。
2.讲透重点,比较学习。文言文教学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而缺乏相互间的联系。聋生感知觉缓慢,迁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讲精、讲透,引导聋生掌握方法,学会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如实词教学,在《捕蛇者说》中,文中两处出现“赋”,即“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两个“赋”的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在教学时,让聋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先区别词性,便于理解词义: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还可联系旧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句中“赋”是一种文体。这样整理,便于聋生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也需要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才能加深印象,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3.动手积累,触类旁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会积累是学好知识的不二法门。聋生的记忆力水平比较低,感知外界的渠道也少,因此,“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是聋生积累知识的一剂良方。在学习时,边看、边读、边圈点可以帮助聋生记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他们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学到的新词汇和特殊用法。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也是提高聋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4.勤于复习,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经常翻翻书,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能很好地补偿聋生记忆力薄弱的缺陷。复习也要讲究策略,要根据聋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小步子、多循环的复习方法,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复习《陈涉世家》,一来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二来涉及的历史知识也多,可以先复习难懂的词句,会默写、会翻译,然后通读文章,进而熟读成诵。最后,让聋生相互出试题进行自测巩固。聋生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文言文知识,又不至于机械重复,也提高了他们的记忆水平。
聋生文言文教学要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和多种方法的运用,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知识,领略中国古代文字的博大精深,体味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感受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正确导入、吸引注意
一堂课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并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帮助学生尽快地“入文”,用最少的时间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马说》,“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大部分聋生没接触过这种文体,如果不作解释,他们就很难理解文章。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对 “说”这一体裁的解释,为聋生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当然,讲解写作文章的时代背景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将课堂导入部分设计成介绍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以及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如教学《陈涉世家》,我要求聋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以“交流会”导入教学,不仅提高了聋生的探究意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有效的导入能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焕发光彩,在教学开始阶段就牢牢抓住聋生的注意力。
二、“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培养兴趣。要利用聋生的残余听力,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将文章描述的画面通过有感染力的声音传递给聋生,激起他们的兴趣。另外,文言文中的古今异音字很多,需要教师的范读正音。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句中的“汤”应读“shāng”。教师范读能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读准字音,把握音节停顿,这样聋生才会把文言文读通、读顺,读得朗朗上口。
2.学生诵读,培养语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文言文教学要把握一个根本──诵读。聋生朗读是一个难点,要尽可能指导他们读准字音,把握停顿,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文章词美华丽,可以让学生借助画面,通过诵读跟随作者一起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体悟作者怀才不遇却有着坚定的志向和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另外,诵读还能使聋生深刻品味文章的形式美。如《出师表》,全文结构严谨工致,多为对称短句,长短句结合,很适合聋生诵读。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文章的势、文章的情交融为一体,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诵读也就成了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授之以渔,掌握方法
1.字词出发、扎实根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有了现代汉语的基础,聋生学习文言文虽然会有困难,但只要教师突出重点,总结归纳包括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日积月累,达到触类旁通,学生就一定能靠自己读懂越来越多的文言文。
2.讲透重点,比较学习。文言文教学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而缺乏相互间的联系。聋生感知觉缓慢,迁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讲精、讲透,引导聋生掌握方法,学会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如实词教学,在《捕蛇者说》中,文中两处出现“赋”,即“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两个“赋”的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在教学时,让聋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先区别词性,便于理解词义: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还可联系旧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句中“赋”是一种文体。这样整理,便于聋生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也需要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才能加深印象,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3.动手积累,触类旁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会积累是学好知识的不二法门。聋生的记忆力水平比较低,感知外界的渠道也少,因此,“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是聋生积累知识的一剂良方。在学习时,边看、边读、边圈点可以帮助聋生记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他们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学到的新词汇和特殊用法。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也是提高聋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4.勤于复习,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经常翻翻书,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能很好地补偿聋生记忆力薄弱的缺陷。复习也要讲究策略,要根据聋生学习的特点,制定小步子、多循环的复习方法,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复习《陈涉世家》,一来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二来涉及的历史知识也多,可以先复习难懂的词句,会默写、会翻译,然后通读文章,进而熟读成诵。最后,让聋生相互出试题进行自测巩固。聋生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掌握文言文知识,又不至于机械重复,也提高了他们的记忆水平。
聋生文言文教学要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和多种方法的运用,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知识,领略中国古代文字的博大精深,体味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感受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