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情 因材施教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定教”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整教学顺序,并做出教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学定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实践与策略,以求抛砖引玉。
  一、做好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起点
  要把握教学的起点,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按照课标的规定,按照教材的进度,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已实际具有的认知水平、能力基础、情感基础。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一:《9加几》教学片段
  “9加几”的教学过程是:(1)创设情景,列出算式;(2)学生探究9 5=?(3)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4)教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9 6、9 7、9 4、9 3。我发现这个班大多数学生先写出得数,再摆小棒,有个别的学生则纯粹在玩小棒。为了弄清原因,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检了10位学生,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学生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有不少学生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在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计算与小棒各自为政,“数”与“形”严重分离的现象,原因在于计算“9加几”,这个班的学生已不需要借助小棒来探究算理。
  在教学中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计算内容已经会了,就直接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计算,可以达到强化算理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之目的。如果学生计算有困难时,则可引导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达到理清算理和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二、依据课堂动态生成,调整教学内容与进程
  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应当随时审时度势,根据课堂的变化、学情的变化,改变和修订预设目标,调整生成目标。
  案例二:《5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我先出示情境图。刚要发问,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5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愣住了,但马上做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调整教学流程。
  师:你知道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并能试着写下来吗?学生写口诀、汇报。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二五一十的意思呢? (生:摆了两把小伞,一把用5根小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在自己的本子上用画图的方法表示5的乘法口诀?
  (生画,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
  小结:一个图形由5条线段组成,一个图形就表示一个五,两个就是两个五,三个就是三个五,四个就是四个五,五个就是五个五。
  在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或愿望与我们的预设不一致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相机调整教学预设,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使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放学习空间
  教师往往会在学生自主探究前,给学生进行铺垫,看似明确了思维指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通道,缩小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此,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探索工具,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案例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长7厘米、宽5厘米的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片以及笔、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材料若干等,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求出以上长方形纸片的面积,并根据自己的算法尝试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时各抒己见,纷纷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动手操作实践,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用面积单位摆满了长方形纸片,数出面积是35平方厘米;还有的用面积单位摆成“L”形,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甚至有的同学直接用7×5=35(平方厘米)计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这时我抓住时机问:“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系,你们发现了吗?”大部分学生充满自信地回答:“与长和宽有关,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汇报时气氛热烈,学生们讲得有理有据,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出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教学中,只要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时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做到“以学定教”,就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三年级的习作目标归纳起来只有一个:让学生喜欢写作。怎样让学生乐写呢?我从习作命题、习作指导和习作评价三方面入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投其所好巧命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的确,在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写话水平与命题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命题,学生就乐写、会写。那么,怎样把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呢?  1.水到渠成式  习作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思想文化东西辉映、社会环境急剧转型,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精神、全球眼光。JA中国作为青少年成就组织,以其独立化的课程资源、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前瞻性的国际视野,使学生品格得以造就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个挑水工利用破水罐渗出来的水浇灌出一路鲜花的故事。它告诉人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教者紧扣花香,层层推进,在品读感悟中螺旋上升,使整堂课花香四溢。  一、揭题趣导入,寻探花香  1.谈话  预设:  师:刚刚播放的这首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多么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阅读,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提出“让阅读成为学
卡其色与黑色在斑驳的红调衬托下平添一抹时髦的风采。黑色上衣外套、腰带、白色高跟鞋、拼色皮质包袋 均为Burberry 黑色网袜造型师私物格纹上衣、黑色长裤、腰带、耳环、手镯均为Burberry米黄色绗缝上衣、半裙、酒红色漆皮包袋、金色耳环均为Burberry米色麂皮吊带连身裤、拼色皮质包袋均为Fendi黑色墨镜Gentle Monster棕色编织耳环、粉色手环均为Bottega Veneta 橘色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出现了一段中国近代史,历史题材的内容在我们的品德课中该如何教呢?如何让历史在我们的课上具有“德”性呢?我认为,可以在历史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生活。怎样跨越时空能让历史和学生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呢?  一、走近历史人物  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的,它是有生命的,它也曾经热血沸腾,它也曾经哀叹流血,它也曾经心灵颤动……品德课中的历史不仅仅是让孩子死记年
一、今昔变化中感知家庭劳动教育的弱化  世人皆知,中华民族的祖先用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国度。劳动人民在劳作中感悟生活,体会着自然美、人文美,同时也留下了“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古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古训的旗帜是否依旧鲜明?  看今朝的学生们,在“万般兼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家庭价值观和社会大背景的引领下,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纯粹生活。  为了更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转化等解决问题的基本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如果运用好评价,有时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消除自卑  笔者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时候,不少老师甚至家长都认为她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障碍。这名学生对五年级新开设的英语课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属于“前讲后忘”的类型,但笔者并没有放弃她。第一周教了15个字母,默写时她只默对五个,不少同学都嘲笑她。我打断了学生们的
一、案例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稍有不乐意,便对着家长大发雷霆。即使这样,爷爷奶奶也大都是笑脸相迎,这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不许别人说,不让别人管。五年级的孩子,因为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来临,经常会有些不顺心的事,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如何正确发泄,是他们急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