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月光照千古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巍巍唐朝,好诗如海,名家如江,而张若虚独以一片皎洁的月光征服了古往今来的读者,“孤篇横绝,竟成大家”(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席之地,实为奇观!
  月夜,往往是生长相思的土壤,更何况这良辰美景奈何天?正是相思的情结将全诗一贯而下浑成有机的整体。全诗九韵三十六句,未尝一句不写相思。诗中自月升写到月落,本是一部完整的感情流水账,为什么离人不能在月之渐升时相思,偏要在月行中天、行将落下时才去望月怀人呢?为什么李白床前如霜的月色能触发思乡之情,而张氏“似霰”“流霜”的譬喻就只能是月华是澄澈透明,就不能勾起我们对离人相思情感的共鸣呢?“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眼中景、心中情的水乳交融,才有如此生动真切的体验。大家都认为“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是承上,“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是启下,这不是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上层是写游子的相思,立足点在青枫浦(泛指遥远荒僻的水边),下层是拟写思妇的闺情,地点是明月楼。全诗都在写游子望月怀人,由此,我们不难看理解,张若虚不是写一己之悲欢,而是泛写带有普遍意义的男女相思。
  这首诗不仅具有情节美,诗人更以其独特的体验而创造出心的意境,这也是此诗以老调弹新曲却让人称绝的的奥妙所在。意境的创造无外乎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以及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此诗将两种手法兼收并蓄,上层侧重于境的心灵化,诗人仿佛不露声色地描写月色,写景实是写心,那月光储存了游子恋恋依依的情感。下层侧重于意的具象化,那徘徊楼上的明月、波光潋滟的江流、摇曳多姿的江树,甚至那长飞的鸿雁,善游的鱼龙都成了想象化的意向,成了传情达意的载体,意象也因此转化成心灵和情感的反应,转化为主观想象和内心独白。
  诗人以游子的心境独立江畔,目光追随潮水的走向,去热烈地抚摸海天相接的远方,“春江潮水连海平”,仿佛有一种呼唤在晚风中酝酿,他在期待着什么呢?大海在剧烈地震颤,一轮明月终于从大海中喷薄而出,圆滑、新鲜、神采光洁。光晕染着大海,银浪层层,满海的波光闪耀。那月气宇非凡,“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它踏着潮水,唱着连贯的歌谣走来,走在春江之上,走向大海。读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游子待月的心意:那涣涣春水本是游子激荡的心潮,深入大海深处,只是为了催促月的诞生;又引着月光踏波而来,是为了实现“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愿望。也许他的家就在某一条江边,有了这一轮明月,他和妻子无法排解的相思就找到了依托的对象,下文写思妇“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正与此处呼应。两相对照,就巧妙地表现了游子思妇心灵的相通。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诗人们的心灵在明月的感召下的同频共振。然而月光朗照之下,只有游子孤独的身影,“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江流不似先前那样激情奔涌了,而是“宛转绕芳甸”,萦绕着绵长的情思,淡淡的哀愁,所以“月照花林皆似霰”;月光也不似先前那样生气勃勃,而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切都被漂白成单一的颜色,“不觉飞”、“看不见”,写的是游子的感觉与视觉,透露了游子此时心灵的孤寂和迷失。游子抬头望月,只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澄澈透明,越发显得江天的空旷,这一轮圆月徘徊天宇,越发显得孤独无依。孤月和游子相互对望,形影相吊,默默无语。游子的孤独在这里显微镜般放大在眼前,而我们却一月遮目,不见月下之人,不亦盲乎?故乡总难觅,亲人总难聚,而这月夜夜升落,亘古不变。要解决这一人生的困惑,只有沉入这月的意境。自古以来,与“我”一般独立江畔的人不知多少,“何人江畔初见月”呢?游子感受月光,如同感受一首古老而单调的乐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想落天外的问答,便使月光穿越岁月的琴音,赋相思以历史的普遍意性,人生代代相传,人类的相思和自然的江月共永远。古往今来只如此,多少人漂泊天涯,或为求仕,或去经商,或被放逐……于是在月的撩拨下,游子思妇的爱和怨就化作透明的羽翼。倘若撇开相思的内涵,只把这两句笼统地理解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那为什么要在江畔初见月呢?此情此景之中,游子无限感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今夜的月,也许在等我。也许在等妻子,更是在等天下所有的游子思妇。“不知”二字,便赋予相思以现实的普遍性。而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对“但见长江送流水”一句的做好诠释,只不过这里的“愁”是相思的苦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白云悠悠远去,不知所归,游子独立青枫浦上,万千离情别绪,袭上心头。这一个“愁”字分明是游子置身于月光的蚌壳里磨砺出来的一颗珍珠。况且在这春宵月圆之夜,总有离别的故事发生:“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是游子望中所见所思,两句一往一复,互文见义,所概括的已不是一家一户的离愁,这两句也是对“不知江月待何人”的最好诠释。
  游子触景生情,情不能自已。他要借一片月光,探望朝思暮想的爱人,“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游子再以心灵的触觉,深入到思妇的感情世界,这是情到浓时的换位思维,是设身处地的体验和关切,“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思妇无法拒绝这如水的月光,凝神望月之间,忽发痴思:“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既然与丈夫共守这一轮明月,就追随那“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月华流到爱人身边,可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越水成文”,鸿雁自顾长飞,鱼龙只知潜越,其心无所寄托,无可奈何又想托之于梦:“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夜半不还家”,“昨夜”二字尤妙,昨夜有梦依稀,今宵人又不寐,相思夜夜皆如此。况且梦的剪刀,只剪得落花飞满潭。春已过半,而佳期如梦,此情谁与共!这时,思妇坐守光阴之河,想那“江水流春去欲尽”,看那“江潭落月复西斜”。这两句把时光叠合在一起,含有无尽的忧伤。春已尽,月已斜,无计消愁,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这些诗句,细致刻画了女子的心理,声情宛转,语语动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女子神情摇荡,种种相思情态,一时俱呈眼前。
  那月光仿佛不胜人间浓重的离愁,“斜月沉沉藏海雾”。而游子思妇,南北遥隔,“碣石潇湘无限路”。夜已尽,人不归,江畔的树木仍然挂着落月的余光,牵动人的情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结束了,然而似水流年,月夜孤影,游子思妇相聚无期!掩卷怅然,似有绵绵情思自诗行里溢出,月光至此境界曰美,行文至此境界曰美,既首尾圆合,又有不尽之意在言外。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无论从哪个角度,借助地面任何物体的剪影去欣赏,月光始终是这幅意趣盎然的构图中最富魅力的部分。诗人让全部身心沐浴于月光之下,以一种温馨的姿势,深入月光芬芳的内部,达到认识的深刻。他的月光本身就是一种浓情的背景,大海是月永远的家,她自海中磅礴而出,踏波而行,走遍春江,复归大海深处。月尚知还家,而游子不归。思妇面对如此春宵明月,情何以堪!
  他的月又是满满荡荡的一轮,合着大海脉搏的跳动,洋溢着春潮的气息,蓬勃着生命的活力,柔情万种而又气象万千,不受任何局限和压抑,直牵引读者的目光飞向一种深邃,一种遥远之遥,这是那个健康发展的时代生活美的折光。诗人把自然景物和生活感受诗意地结合起来,融成一条浩浩荡荡的春江,流进他的“春江花月夜”里,流进游子思妇有声有色的故事里,掀起古往今来读者感情的波澜。“无限在有限的额头印上了它的亲吻(泰戈尔语)”,这渗透着相思的月光,悠然趁着汉语文化之河,脉脉流来,流进中国文学史的诗赋词曲里,从古典到现代,默默构成东方文化中亲切而浓情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朱东润 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游国恩 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余忠恕 主编.《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的培养,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教师忽视了实验教育功能,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把实验教学变成“黑板”实验、“讲”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本文主要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课外探究实验三个方面优化实验教学。  一、演示实验的优化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就是一场精彩的示范表演,教师要花大量的课前时间来备课和准备,比如(1)实验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内容摘要】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表明学生的语文基础扎实,文学功底深厚,教师要摆正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地位,发挥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水平的升华,为下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究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语文是学生从小接触的一门学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全民阅读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市利用中考作为导向,引领教师和学生走进名著文本阅读。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日趋重要,而地处农村的语文课堂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师学生意识的薄弱,对语文课堂的名著阅读教学渐渐感到束手无策。本文从名著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农村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以及如何解决农村学生的名著阅读问题,结合个人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农村语文
【内容摘要】历史材料题是当前高考中最常见、占分比例较高的题型。在试卷中,材料题往往能够站到总分的一半,这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部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材料題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加强历史材料题的练习。文章对高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深入探究了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增强历史材料题的答题能力,最终在历史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 材料题 答题方法  多数高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初中教学上,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阶段,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其在教学活动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只会降低其课堂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初中学校就需要加快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进程,在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下,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初中物理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格局。传统物理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代教学趋势及学生成长需求,为此,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责大任。而处于信息技术时代,将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到课堂教学不失为一良策,不仅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也可迎合学生物理学习的需求及特征。  【关键词】初中物理 信息技术 应用策略  前言  在时代不断进步发展的推动下,学校教育教学走向新的发
【内容摘要】工作中经常会处理一些类似的文件,这些文件只是数据不同,对于这些文件我们可以通过软件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的使用,来提高文件处理效率,事半功倍。具体步骤是:制作主文档模板;准备好数据源;进行邮件合并。  【关键词】邮件合并 应用 Word Excel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奖状荣誉证书、职工的个人信息、学生成绩报告单、学生体检回执单、学生证等等,这些文件格式都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对教学方式提出了严格要求。初中语文作为语文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影响着学生的进步成长。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步学习。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承载着人们思维、口语交流所需要的词汇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教
【内容摘要】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推动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主题。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要求动手能力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创新能力成为其发展的必要能力。本文将就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今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  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中求变,在实践中求新
【内容摘要】在《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提出“四基”。“四基”是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夯实双基、渗透数学思想并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值得深思,对如何才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四基”进行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四基”的实现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四基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