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答题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好东西大家吃
家长:现在我们这个年龄的家长,小时候家境大多不宽余。现在生活好了,拼命给孩子吃好东西,只要孩子吃,比自己吃还高兴。自己一般不舍得拿孩子喜欢的东西吃。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毛病。这一点我一直很注意。再贵再好再少的东西,我也和他一起吃。开始,他很心疼别人吃,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但我狠心一直坚持着。现在,孩子不光吃的方面知道与别人分享,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有一次,我随口说了句“咦?没钱买菜了。”孩子很认真地对我说:“没钱了?我从压岁钱里拿50块给你,够不够?”我当时的感动可想而知。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孩子无小事,小中见大,意义深远。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个淘气的男孩经常惹祸,母亲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抡起藤条抽打他,却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差点被送警察局。母亲及时赶到,说服店主再给他一次机会。回家后,男孩料想等待自己的会是一场狂风暴雨,谁知道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回自己房里去。当他无意中到厨房拿水,发现母亲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厨房的椅子上,满脸的忧伤和疲惫。这一刻,他如遭雷击。虽然没有任何语言的指责,却让他一下子想起妈妈日常的操劳,抚育他的呕心沥血。从此以后,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家长孝心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他们,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我儿子现在才三岁,正处于似懂非懂时期,也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通过各个细小的环节进行训练。比如在出门的时候,儿子有时偷懒,不想走路,就喊:“妈妈抱”,这时我就会和他说:“妈妈身体不好,抱不动你,皮皮可坚强了,自己走,坚持一下,一会就到了。”这时,儿子就会理解了,不要妈妈抱了。时间长了,只要我和儿子出门,儿子就会说:“妈妈身体不好,不让妈妈抱。”
拔尖学生家庭教育启示录
一批教育工作者对曹杨二中12位优秀学生的成长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12位学生的父母有着不同的社会职业,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有干部,有知识分子,有军人,也有普通职工。但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家长不仅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而且有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得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 他们的家长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他们的家长能够言传身教,为孩子作出表率,并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3 他们教育孩子看好书,和子女互勉,共同进步。
4 他们都有幸来自民主型家庭,家庭教育方法得当。
5 他们的家庭教育共同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责任心的锻炼。
用心和孩子交流
家长:女儿现在还在读一年级,作为班级的小干部,她平时很懂事也很听话。但有一天放学回家生气地告诉我:“妈妈,我以后不举手发言了。”我纳闷,就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课堂上她很积极地举手发言,但老师只抽到她一两次。我了解情况后,便和她分析原因,我告诉他:“你们班有40多个同学,老师当然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回答到问题,总不能老让你一个人来回答啊!你不能因为老师抽到你的次数少就不举手了,作为班干部,你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其他同学,而你举手了就证明你回答得出问题,说明你很用心学习。”听完我的一番解释后,她豁然开朗,吐了吐小舌头,会心的朝我一笑。
对于孩子来说,吵架也是家庭教育
你敢试试么?当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争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吵架的夫妻们,放轻松吧。美国的专家们说了:当着孩子面儿吵架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关键是吵架要吵出水平,吵架是门学问和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专家早就警告说,如果儿童经常看到父母争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但一项发表在儿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儿童可能会受益于他们的父母通过争吵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戴维斯表示,父母的争吵相当于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通过互相妥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80后又好又快的制造00后的年代,请各位本着对祖国花朵和未来主人翁负责的精神。两口子吵架请尽量参考全国大专辩论会的模式,并遵照爱是妥协的原则,给孩子上好人生这一课。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以孙瑞雪为首的专家教育团队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好东西大家吃
家长:现在我们这个年龄的家长,小时候家境大多不宽余。现在生活好了,拼命给孩子吃好东西,只要孩子吃,比自己吃还高兴。自己一般不舍得拿孩子喜欢的东西吃。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毛病。这一点我一直很注意。再贵再好再少的东西,我也和他一起吃。开始,他很心疼别人吃,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但我狠心一直坚持着。现在,孩子不光吃的方面知道与别人分享,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有一次,我随口说了句“咦?没钱买菜了。”孩子很认真地对我说:“没钱了?我从压岁钱里拿50块给你,够不够?”我当时的感动可想而知。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孩子无小事,小中见大,意义深远。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个淘气的男孩经常惹祸,母亲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抡起藤条抽打他,却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偷了商店的玩具,差点被送警察局。母亲及时赶到,说服店主再给他一次机会。回家后,男孩料想等待自己的会是一场狂风暴雨,谁知道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回自己房里去。当他无意中到厨房拿水,发现母亲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厨房的椅子上,满脸的忧伤和疲惫。这一刻,他如遭雷击。虽然没有任何语言的指责,却让他一下子想起妈妈日常的操劳,抚育他的呕心沥血。从此以后,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家长孝心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他们,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我儿子现在才三岁,正处于似懂非懂时期,也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通过各个细小的环节进行训练。比如在出门的时候,儿子有时偷懒,不想走路,就喊:“妈妈抱”,这时我就会和他说:“妈妈身体不好,抱不动你,皮皮可坚强了,自己走,坚持一下,一会就到了。”这时,儿子就会理解了,不要妈妈抱了。时间长了,只要我和儿子出门,儿子就会说:“妈妈身体不好,不让妈妈抱。”
拔尖学生家庭教育启示录
一批教育工作者对曹杨二中12位优秀学生的成长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12位学生的父母有着不同的社会职业,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有干部,有知识分子,有军人,也有普通职工。但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家长不仅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而且有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得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 他们的家长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他们的家长能够言传身教,为孩子作出表率,并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3 他们教育孩子看好书,和子女互勉,共同进步。
4 他们都有幸来自民主型家庭,家庭教育方法得当。
5 他们的家庭教育共同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责任心的锻炼。
用心和孩子交流
家长:女儿现在还在读一年级,作为班级的小干部,她平时很懂事也很听话。但有一天放学回家生气地告诉我:“妈妈,我以后不举手发言了。”我纳闷,就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课堂上她很积极地举手发言,但老师只抽到她一两次。我了解情况后,便和她分析原因,我告诉他:“你们班有40多个同学,老师当然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回答到问题,总不能老让你一个人来回答啊!你不能因为老师抽到你的次数少就不举手了,作为班干部,你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其他同学,而你举手了就证明你回答得出问题,说明你很用心学习。”听完我的一番解释后,她豁然开朗,吐了吐小舌头,会心的朝我一笑。
对于孩子来说,吵架也是家庭教育
你敢试试么?当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争吵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吵架的夫妻们,放轻松吧。美国的专家们说了:当着孩子面儿吵架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关键是吵架要吵出水平,吵架是门学问和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专家早就警告说,如果儿童经常看到父母争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但一项发表在儿童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儿童可能会受益于他们的父母通过争吵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帕特里克戴维斯表示,父母的争吵相当于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通过互相妥协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80后又好又快的制造00后的年代,请各位本着对祖国花朵和未来主人翁负责的精神。两口子吵架请尽量参考全国大专辩论会的模式,并遵照爱是妥协的原则,给孩子上好人生这一课。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以孙瑞雪为首的专家教育团队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