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主人公罗敷是位十分美丽的女子。作者写罗敷十分美,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赞赏。文章并没有对其进行直观细致形象的描写,而是采用衬托的手法,写过路人们呆看罗敷美貌而耽误了路程和忘记了干活来反衬罗敷惊人的美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任凭人们怎样想象她的美。诗的开头直接称赞罗敷为“好女”,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分述其“好”。
1.写罗敷的用具和服饰精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2.衬托其惊人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写其如何“机智”、严词拒绝使君的邀请:“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白马从力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鬟鬃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许多年来的《教师用书》和其他相关资料都是把罗敷作为正面人物,使君作为反面形象来评价,认为罗敷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使君好色贪婪,要求无理,心灵丑恶。本人认为这种评价有失偏颇,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他们进入社会后是要建立家庭的,如果不接受对方的善意邀请,就随意粗言恶语拒绝,说人愚蠢,那会产生多少矛盾,还谈什么和睦相处,文明礼貌?
首先,“好女”怎样理解较为正确?单凭长相美丽,口齿伶俐就是好女吗?这样的理解显得太狭隘。契诃夫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心灵的美丽,我们常常会讨厌她漂亮的外表。”因此,好女的含义是广义的,应是头脑聪明、人品高尚、说话得体和长相美丽的总和,其中前三者最为重要,即使长相一般,但有远见卓识,聪明能干,涵养好,也不失为好女,这就是“往往相貌平常的女子反而倒有另一种妩媚之处”的原因,同样可得到众人的尊敬、赞扬和爱慕。对于最高形式的美来说,温和的、高贵的性情是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令最平凡的面孔焕发光彩。相反,暴戾的性情、恶劣的脾气,会毁坏美丽的容颜,使它变得丑陋。毕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与优雅可爱的个性产生的美相媲美。从整首诗看,罗敷与“好女”是有距离的,笔者浅见如下:
一、文化涵养低
罗敷当时是位“二十上不足,十五颇有余”的女子,风华正茂,美丽非凡,独自一人在城南郊外采桑,她出嫁没有,过路人根本不知道,使君乘马车经过此地,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叫随从了解后,自己上前轻轻邀请:“宁可共载不?”使君的态度是温和礼貌的,并没有伤害罗敷什么。可就这轻轻一问,却遭到罗严词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严词说人愚蠢,有非分之想。用这种态度对待一位热情而有礼貌的人是不恰当的。从古到今,一见钟情的婚姻并不稀少,男娶妻女嫁夫,建立家庭是天经地义的事,追求爱情是人们的权利。同样,一个未婚待嫁的女子也期待有人追求。怎么对人说这种粗劣的话呢!罗敷又怎样知道使君是有妇之夫呢?即使他是有妇之夫,罗敷拒绝使君也不该用这种态度。笔者认为是不得体,缺乏礼貌的,从这一点就反映了罗敷的文化涵养不高。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歌德也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她肖像的镜子。”《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上帝给了她一张面孔,然而她给人的却是另外一张。
对使君的礼貌邀请,罗敷即使不接受也应该婉言谢绝才对!
二、以富贵压人
从全诗可以看出,罗敷的婚姻是建立在富贵基础之上的,并且以权压人,以钱欺人,使人难堪。这点从她严词拒绝使君邀请的话语“东方千余骑”至“冉冉府中趋”可看出来。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是我已有丈夫,并且是大官,仕途通达,步步高升,富有而又潇洒帅气。内容和说话的语气是告诉对方,我丈夫比你强多少倍,你就不要打我的主意了?一副傲慢无理的泼辣形象,一点温和的态度都没有。罗敷恐怕只尊重权贵和大富之人,对平民百姓恐怕是不屑一顾的,是个很势利的人。有这种思想的人对谁的感情都不会永恒,患难与共就更不用说了。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通日:“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这是罗敷的又一个侧面,高尚就不必说了。至于许多书说她亲切可爱,笔者在诗中却没有看到;说她聪明,那也是一般的聪明,采桑养蚕是件很普通的简单事,平常人都可以做,真正聪明的人应是能常人所不能,见常人所不见。
使君与罗敷的对比是热情与冷漠、有礼和无礼的对比。其他人看罗敷是喜爱美、欣赏美;而使君温和地说句邀请话,却是好色、是丑恶,这是何道理?
轻轻一问,招来一顿严词拒绝和羞辱,罗敷做得过分了!这与她的长相是不相称的。
三、缺乏远见
罗敷说这话是缺乏考虑的。美国社会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使君被羞辱后,必定怀恨在心,今后狭路相逢时,也定会粗言恶语相报,同样使她难堪,这是由于缺乏远见,对人无礼、傲慢招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罗敷是位长相美丽、讲究服饰、喜爱养蚕,但语言粗劣,缺乏谦和与远见,涵养较差的女性,算不上好女;使君有追求罗敷的想法,不算好色贪婪、心灵丑恶。以上仅是笔者个人之见,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作者单位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合江镇中学)
1.写罗敷的用具和服饰精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2.衬托其惊人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写其如何“机智”、严词拒绝使君的邀请:“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白马从力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鬟鬃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许多年来的《教师用书》和其他相关资料都是把罗敷作为正面人物,使君作为反面形象来评价,认为罗敷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使君好色贪婪,要求无理,心灵丑恶。本人认为这种评价有失偏颇,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他们进入社会后是要建立家庭的,如果不接受对方的善意邀请,就随意粗言恶语拒绝,说人愚蠢,那会产生多少矛盾,还谈什么和睦相处,文明礼貌?
首先,“好女”怎样理解较为正确?单凭长相美丽,口齿伶俐就是好女吗?这样的理解显得太狭隘。契诃夫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心灵的美丽,我们常常会讨厌她漂亮的外表。”因此,好女的含义是广义的,应是头脑聪明、人品高尚、说话得体和长相美丽的总和,其中前三者最为重要,即使长相一般,但有远见卓识,聪明能干,涵养好,也不失为好女,这就是“往往相貌平常的女子反而倒有另一种妩媚之处”的原因,同样可得到众人的尊敬、赞扬和爱慕。对于最高形式的美来说,温和的、高贵的性情是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令最平凡的面孔焕发光彩。相反,暴戾的性情、恶劣的脾气,会毁坏美丽的容颜,使它变得丑陋。毕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与优雅可爱的个性产生的美相媲美。从整首诗看,罗敷与“好女”是有距离的,笔者浅见如下:
一、文化涵养低
罗敷当时是位“二十上不足,十五颇有余”的女子,风华正茂,美丽非凡,独自一人在城南郊外采桑,她出嫁没有,过路人根本不知道,使君乘马车经过此地,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叫随从了解后,自己上前轻轻邀请:“宁可共载不?”使君的态度是温和礼貌的,并没有伤害罗敷什么。可就这轻轻一问,却遭到罗严词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严词说人愚蠢,有非分之想。用这种态度对待一位热情而有礼貌的人是不恰当的。从古到今,一见钟情的婚姻并不稀少,男娶妻女嫁夫,建立家庭是天经地义的事,追求爱情是人们的权利。同样,一个未婚待嫁的女子也期待有人追求。怎么对人说这种粗劣的话呢!罗敷又怎样知道使君是有妇之夫呢?即使他是有妇之夫,罗敷拒绝使君也不该用这种态度。笔者认为是不得体,缺乏礼貌的,从这一点就反映了罗敷的文化涵养不高。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歌德也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她肖像的镜子。”《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上帝给了她一张面孔,然而她给人的却是另外一张。
对使君的礼貌邀请,罗敷即使不接受也应该婉言谢绝才对!
二、以富贵压人
从全诗可以看出,罗敷的婚姻是建立在富贵基础之上的,并且以权压人,以钱欺人,使人难堪。这点从她严词拒绝使君邀请的话语“东方千余骑”至“冉冉府中趋”可看出来。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是我已有丈夫,并且是大官,仕途通达,步步高升,富有而又潇洒帅气。内容和说话的语气是告诉对方,我丈夫比你强多少倍,你就不要打我的主意了?一副傲慢无理的泼辣形象,一点温和的态度都没有。罗敷恐怕只尊重权贵和大富之人,对平民百姓恐怕是不屑一顾的,是个很势利的人。有这种思想的人对谁的感情都不会永恒,患难与共就更不用说了。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通日:“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这是罗敷的又一个侧面,高尚就不必说了。至于许多书说她亲切可爱,笔者在诗中却没有看到;说她聪明,那也是一般的聪明,采桑养蚕是件很普通的简单事,平常人都可以做,真正聪明的人应是能常人所不能,见常人所不见。
使君与罗敷的对比是热情与冷漠、有礼和无礼的对比。其他人看罗敷是喜爱美、欣赏美;而使君温和地说句邀请话,却是好色、是丑恶,这是何道理?
轻轻一问,招来一顿严词拒绝和羞辱,罗敷做得过分了!这与她的长相是不相称的。
三、缺乏远见
罗敷说这话是缺乏考虑的。美国社会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使君被羞辱后,必定怀恨在心,今后狭路相逢时,也定会粗言恶语相报,同样使她难堪,这是由于缺乏远见,对人无礼、傲慢招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罗敷是位长相美丽、讲究服饰、喜爱养蚕,但语言粗劣,缺乏谦和与远见,涵养较差的女性,算不上好女;使君有追求罗敷的想法,不算好色贪婪、心灵丑恶。以上仅是笔者个人之见,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作者单位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合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