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至情”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启示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牡丹亭》我国古代文学史的杰作,戏曲史上传唱至今的经典,汤显祖以其敏感而深邃的洞察力,高超的文学技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至情”的浪漫主义爱情剧本。作品中描写了杜丽娘和柳梦梅出生入死、死而复生的离奇爱情,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阐释以及强烈的个性解放的思想内涵。这一“至情”思想,正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本文结合主人公追求爱情的非功利性和高尚性,探讨《牡丹亭》“至情”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启示,以期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取向和爱情观进行深刻地深思与反省,追求个性生命的本真状态,引导其真正意义上的大胆追求自我,树立更为完善的爱情观。
  【关键词】:牡丹亭;至情;爱情观;启示
  一、《牡丹亭》——“至情”演绎
  1.“世总为情”——至情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为“情”先生后死,死而复生的曲折经历,从多个层面表达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与生,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念被总结为汤显祖的“至情”思想。
  汤显祖本人兼有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出身书香世家,世代有文名,父亲汤尚贤亦是饱学之士,潜学老庄、善养生、喜藏书,兴家族之教育,于租地兴办家塾;他的业师罗汝芳与李贽有往来、崇尚个性。
  生于嘉靖年间的汤显祖,正值明王朝和科举制度的日益衰落腐朽,面对官场险恶,他仍能洁身自好,不为所动;仕途屡经波折,多经砥砺。“生死虚空一暮朝”、“惟人生之去来,像潮之出没”,早年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家族背景,使汤显祖能够在大时代中仍然秉持自我,不随波逐流。而这些纷繁多样的人生经历,也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独立于时代的“至情”思想。
  就全书来说,“至情”思想有如下三大内容:
  其一,世界是因有“情”而存在的世界,人生是因为有“情”才可以称作人生。汤显祖强调,“世总为情”[1],认为世间种种,都是为了表达“情”这一主题。有了感情,才会有诗歌、才有文学。“人生而有情。”他认为,思念、欢喜、忧愁、愤怒等情绪都是自然发生。“一往而无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2],阐发了人生来就有感情,情绪属于自发,不可遏制,不能休止。
  其二,人生有情,最高境界是“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认为情是一种无端的情绪,但却非常浓烈,可以超越生死,突破时空。
  其三,“至情”思想的展现,以戏剧为依托。“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这一点也高度概括了汤显祖戏剧思想的核心,他强调“情”的作用,指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以表达自己的内心境界和理想追求。
  2.“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至情的深刻体现
  《牡丹亭》以情贯穿全文,杜丽娘先逛自家花园,目睹纷繁之美景,引发春思,梦里与柳梦梅幽会,最终情丝辗转,年华委顿,“痴情慕色,一梦而亡”。
  全文中,她作为汤显祖“至情”思想的主演,在很多方面都强烈地表达出了“至情”的思想内涵。大家闺秀的身份让她去花园游玩都担心自己 “怎把全身现”,学《关雎》,引发窈窕之思,却被老师陈最良所批评。看到和自己一样年轻美丽的花草时,她感慨自己不能在盛年里得遇良人,感慨自己的韶华虚度,萌发了追求自由恋爱的思想萌芽。这些无疑是她自生的少女情怀与青春的忧郁情怀。
  与柳梦梅梦中相会时,作者通过杜丽娘这一形象,更为大胆地展现出一种先“欲”后“情”的情感体验。也间接表达作者对人性解放的呼喊和人“至情”情感的肯定和歌颂。
  杜丽娘身亡,孤魂徘徊,怅不肯归。也体现了汤显祖“死可以生”的爱情观念,而柳梦梅拾画,得见丽娘阴魂,这虽然在剧情上荒诞离奇,看似“离谱”,但实际上只是作者凭借离奇的剧情,展现出“至情”的伟大之处。
  二、“至情”思想——观念启示
  1.“但是相思莫相负”——对爱情态度的启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逐渐复杂化、多样化。大学生缺乏心理指导和沟通,使得他们恋爱观念并不完全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这将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恋爱过程简单,对待爱情态度随意。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观念。错误、庸俗的信息对于那些辨别力不高的大学生往往有重大负面影响。导致了其爱情观的主观随意。也缺乏责任意识和对爱情的高尚向往。
  此外,很多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功利性很强的爱情观,他们一定程度上,道德观念淡漠。近年大学的扩招使得学生毕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功利主义、权立至上的社会风气也污染了校园精神氛围。 “拜金主义”、“拜权主义”也体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中。
  大学生肩负时代重大使命,其正确恋爱观对人生发展、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牡丹亭》的“至情”思想,恰好与时下大学生错误的爱情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牡丹亭》曲本,尤极情挚。人或劝之讲学,笑答曰:‘诸公所讲者性,仆所言者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3]爱情是人类最纯粹的感情之一,大学生应当充分意识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最高级的情感,它的无私性、纯洁性、高尚性。爱情是感情、理想融合,也需要责任的守护,对待爱情,大学生应当意识到爱情的精神力量,以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作为自己爱情观中的态度标尺。
  2.“发乎情,止乎礼义”——对爱情意识的引导
  纵观全文,杜丽娘始终遵循自己內心的强烈的爱情追求,追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追求人的本真欲望,然而,杜丽娘的爱情观,“至情”的终点,却落在了现实的婚姻中。这体现了“至情”思想中,儒家强调的社会规范的传统内涵。
  在《冥誓》中,柳梦梅向杜丽娘杜丽娘表露心声,以求共结姻缘,杜丽娘却“待要说,如何说?秀才,俺则怕聘则为妻奔是妾,受了盟香说。”杜丽娘随因情与柳梦梅相爱相恋,但在爱情观上,却理智而有原则。她不仅自由恋爱,更能意识到恋爱最终是为了走向婚姻。而对婚姻的重视,则反映了她对爱情观清醒以及深刻的责任意识。
  二人既定婚姻之约,柳梦梅发誓道“遇了这佳人提挈,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口不心齐,寿随香灭。”杜丽娘听后“感君情重,不觉泪垂。”她的爱情观里,不仅有专一、热情、自由、奔放,更有感恩和报答的美好品德。
  虽然杜丽娘追求爱情大胆奔放,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发乎情”符合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止乎礼义”,符合传统的社会道德。人欲生来皆有,人生而有情,“至情”思想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也有深刻的引导作用。在大学时代恋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彼此双方却要拥有责任意识、社会意识,而不是为金钱、物质等其他因素所腐蚀。
  三、结语——“世间只有情难诉”
  传世经典《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以自己丰厚的文学底蕴,以绮丽凝练的语言风格,高超巧妙的写作技巧,惊奇的故事构思,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描写“至情”思想的精彩画卷,通过杜丽娘、柳梦梅二人出生入死,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阐发了超越时代的艺术力量和深远的影响效果。杜丽娘光彩照人的个性解放形象,追求爱情的浪漫主义,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对人生幸福的不懈追求,都体现了“至情”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至情”思想所展现的作品精神内涵及爱情观,对今天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具有深刻的借鉴和导向作用,探究作品的“至情”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启示,也能够引发当代大学生对子很爱情观的思考和反思,从而促进大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树立与完善。从而演绎自己的“有情人生。”
  注释:
  [1]汤显祖,《耳伯麻姑游诗序》
  [2]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3]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2页,1987年6月
  参考文献:
  [1].汤显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2]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2页,1987年6月
  [3]谢雍君,《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中华书局 2008年
其他文献
【摘要】:共青团是我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有着绝对的重要作用,共青团这个组织肩负的使命光荣并且责任重大。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它是联系党与青年学生的桥梁与纽带。高校共青团所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处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具有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广大青年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提高高校的团员青年学生的思想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内在动力,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认识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改革和重塑,分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要素以及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一、
期刊
【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历史遗产,对整个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老子》一书中就始终贯穿着“民本”思想。无论是在道的引导下,他主张的“无为”,还是反对的“有为”,无一不体现出他的根本关怀就是“民本”思想。  【关键词】:民本;《老子》;道;圣人;圣治  “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周,至春秋战国形成一股思潮,历经整个封建社会而不衰,这就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和回答了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明确指出文艺工作的实际问题,指出文艺工作者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使命。这一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我国文艺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科学指南。  【关键词】:文艺;文艺作品;人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我国盛行,在过分追求市场经济的驱使下,文艺作品
期刊
【摘要】: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家的现实情况,主要从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的需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认为“中国梦”既是对历史的肯定,又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批判,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发展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存在的,她具有以下几个深层的含义  一、“中国
期刊
【摘要】: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地理论依据,也指明了答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现代社会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以人为本;思
期刊
【摘要】: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批判继承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异化理论等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异化理论。通过对马克思早期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内容以及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异化现象的分析,提出扬弃异化的途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扬弃异化;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在政治领域扬弃异化;适度消费,防止消费异化。  【关键词】:马
期刊
【摘要】:高句丽是东北的古老民族之一,自西汉时期就已经建立政权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随着高句丽墓葬的发现,近年来对于高句丽墓葬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本文以中国境内高句丽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为切入点,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高句丽;墓葬;发现与研究  汉孝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为躲避祸患,率众从夫余南逃至卒本川(今辽宁省桓仁县),在那里建立了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政权共
期刊
【摘要】:英语分层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实施,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本文阐述了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英语分层教学的现状,试图指出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分层;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1. 英语分层教学的现状  分层教学在中国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进行实验开始于20世纪初,当时多称“分团教学”,但它并未成为教学的主流。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国家既要快速培养
期刊
【摘要】: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发扬和创新  【关键词】:传统优秀文化;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