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爱情编织的《大汉苏武》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剧目《一江春水》么?首演后,歌剧中的“月圆二重唱”及“月光三重唱”在圈内可谓是风靡一时。2015年,歌剧《一江春水》的作曲家郝维亚带来了他的另一部歌剧——《大汉苏武》,该原创歌剧将于11月11日作为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上演。
  可以说,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自2013年8月18日首演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生动感人的戏剧情节、跌宕起伏的厚重音乐、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激情四溢的精彩表演,演绎出一代大汉使臣苏武“心存汉室,气节如虹,不辱使命”的爱国主义情怀。
  2015年是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的全国巡演年,在11月11日参加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前,它已于5月8日、5月9日参加了天津大剧院“第二届曹禺国际戏剧节”,5月1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出,5月14日在清华大学演出,5月16日、5月17日参加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在历经主创人员不断的努力、实践、打磨后,《大汉苏武》日趋鲜艳、灿烂。



  和同是中国原创歌剧的《一江春水》相比,《大汉苏武》中男主人公苏武的气节是一大亮点:《一江春水》中,“抗战英雄”张忠良最后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抛妻弃子,已忘初心;而在《大汉苏武》中,民族英雄苏武忍辱负重,始终不变,一心心向大汉十九年,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可谓是红心映朝阳。在音乐上,擅长长线条写作的郝维亚仍旧为我们带来了朗朗上口的咏叹调,而他对贝加尔湖畔的描写也极具吸引力。同一个作曲家,不同的剧本,都意在呼应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中国梦”。
  苏武的故事是一曲忠诚的千古绝唱,也是盛开在历史长河里的爱情奇葩。忠诚与爱正是原创歌剧《大汉苏武》的主旨所在,而“苏武牧羊”所体现的人性哲理,在当下仍旧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纵观歌剧史,成功的作品无不因其凸显的人性哲理而为人所道。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尤丽狄茜最终因爱情的力量而复活,这是人性力量在爱情中的表现和最充分的肯定;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凸显了“高贵者愚蠢,卑贱者聪明”的人文思想;贝尔格的《沃采克》虽然在歌唱旋律风格上完全不同于其他时代的作品,受着完全不同于古典或浪漫时期作曲技术的控制,但也因为其深刻的心理刻画,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我们赞赏于歌剧壮观的场面,更惊叹于其精妙的人性哲理。《大汉苏武》中,苏武与李陵相似的命运、不同的选择进一步彰显了苏武人性中的闪光点。他的忠诚、信念和气节,都在李陵脆弱的人性对比下显得更为强烈与坚定。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不禁试问,走过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和平发展新时代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像苏武这样——信念坚定,信仰坚定,心装“符节”,胸怀天下?
  很显然,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年代的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坚定与胸怀。在呼吁“中国梦”、呼吁“反腐”的当下,人们如何免于信仰迷失、精神懈怠?或许在《大汉苏武》中,我们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同样,贝加尔湖畔美丽漂亮的牧羊姑娘索仁娜对爱情的忠贞也令人由衷地赞赏,正是她圣洁的爱,滋润了苏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说到剧情,中国人要看的戏,在忠诚与爱情编织的《大汉苏武》中已应有尽有。而说到音乐,《大汉苏武》并不满足于一味的好听到底,因为依据歌剧的体裁性,有长线条、抒情优美的咏叹调,就必然有短线条、同音重复较多、近似于口语的宣叙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在音乐上不失中国风味、不失西域风味的同时,运用了西方歌剧所崇尚的音乐技术来发展与推动戏剧情节。类似于瓦格纳歌剧中主导动机的主导主题在《大汉苏武》中随处可见,出现最为频繁的便是代表主人公苏武、李陵、单于及索仁娜的人物性主导主题。代表男高音苏武的主导主题来自于古曲《苏武牧羊》,郝维亚进行了一些改编,我们可以听到音乐由弱到强、由低到高,最后在圆号的一声叹息中结束;代表男中音李陵的主导主题意图通过乐队中琵琶的绞弦来塑造他复杂、纠结的人物形象;代表反派人物男低音单于的主导主题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匈奴人的蛮横与强有力的狂野精神;至于代表女主人公索仁娜的主导主题,我们可以在木管组听到少女的青春明媚,也可以在弦乐组听到她的哀愁。抛开人物性主导主题,音乐中不乏模仿古时号角声的铜管乐,也不缺二胡、埙等凸显中国地域性乐器的运用。我相信,观众们一定会折服于其音乐的歌剧化、语言的音乐化、旋律的动听化与风格的多样化。
  那么,让我们一起相约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走进上海大剧院,穿越至一千四百年前的汉朝,去感受那史诗般的美丽与壮烈。
其他文献
郑明勋,这位国际乐坛声誉日隆的亚裔指挥家,以凌厉与细腻的双重指挥风格,受到世界众多乐迷的喜爱与追捧。从小爱好烹饪的他,视指挥如同掌勺,都要精选原料、精心调配,以达理想的境界。  2015年11月9日,郑明勋以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的身份,率领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演释了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与马勒《第四交响曲》,为乐迷带来璀璨的德意志之声,这也是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中交响篇章的
期刊
理查德·瓦格纳是一场病,而且只针对于我。  自2008年购进拜罗伊特音乐節全套瓦格纳歌剧后,我与“瓦格纳疾病”走过了七个年头。七年之痒,它的痛痒之处是《尼伯龙根的指环》里的《女武神》,我一共看过三场,两场在上海,一场在台北。2010年科隆歌剧院版《女武神》使我震惊,继而无可挽回地陷入“疾病”,心甘情愿地被瓦格纳“裹挟”。尼采反对瓦格纳,拼命逃出瓦格纳意志力的裹挟,才能走回他自己的哲学,我等只能在瓦
期刊
音乐剧《摇滚校园》(Rock of Ages)于2015年11月12日在百老汇冬园剧院(Winter Garden Theatre)开启了首场预演。当晚一群特别的嘉宾让演出现场变得格外热闹,他们是十二年前出演了电影版《摇滚校园》的“小演员们”。如今长大的小演员们集体亮相,让现场该剧粉丝惊喜连连。  该剧是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最新力作,由《唐顿庄园》之父朱利安·菲勒斯(Julian
期刊
开幕式音乐会  中提琴是弦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本身的特殊个性和作用,注定其身上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色彩。中提琴是一件极富内涵的乐器,其音乐的含蓄性、融合性以及深刻性,是任何其他乐器都难以匹敌的。中提琴又是一件人性化的乐器,它的音区和音质无不浸透着温厚善良的“人性特征”,而那“隐晦”般的音色,则带有忧郁的韵味感和成熟的“思想涌动”。  然而,这样一件特色突出而又接近完美的乐器,若干年前在中国却根本不
期刊
情歌起源于什么?是树上的鸟巢还是蜂房?事实上,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各种有关音乐(包括富有感染力的情歌)起源的解释通常是基于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求偶活动。当然,艺术家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此观点产生质疑。艺术创作一度被视为神的力量,艺术家们现在会发现自己只是鸟类或蜜蜂的模仿者。  达尔文一直认为,通过研究动物王国,尤其是鸟类那富有旋律的发声,可以获得对音乐起源最好的理解。在达尔文的著作《人类的起源》中,对鸟类
期刊
本杰明·赞德(Benjamin Zander)是独特的。第一次在Ted看到他的演讲“古典音乐改变人心的力量”(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Classical Music),我就被他的活力和他对古典音乐的激情打动和感染。这位马勒专家,本杰明·布里顿的学生,曾经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名誉教授,现在的波士顿爱乐乐团(Boston Philharmonic)指挥,与一般的指挥有着太
期刊
当我们提起“铜管乐器”时,相信乐迷们脑海中出现的,是铜管家族一件件“金灿灿”的成员们。嘹亮激昂的小号、内敛深沉的圆号、庄严饱满的长号不仅仅在古典音乐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爵士、流行等音乐中也是常客。它们互相协作组成的铜管重奏,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喜爱。2015年11月7日,德国铜管重奏团(German Brass)将来到上海,为乐迷们呈现精彩纷呈的铜管重奏音乐会。这也是他们2015中国巡演的
期刊
蛰居伦敦的日子与“2015 BBC逍遥音乐节”的演出档期基本重叠,我当然喜不自胜。尽管五场的聆乐纪录笃定只能忝列极品乐迷衣冠之末,却因超近距离现场感受了马友友版的一次性全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以下简称“大无”)而暗自庆幸,此番经历成了我化不开的“大无”情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我看来,这亦属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儿。2015BBC逍遥音乐节节目单  在位于查令十字路与丹麦街11号交汇的丁字路口那家名为“
期刊
喜爱俄罗斯音乐的乐迷们有福了,中国台湾爱乐即将来沪演出,距离上次巡演已三年有余。时过境迁,这一群海峡对岸的音乐家对俄罗斯音乐的热情有增无减。三年前,他们为上海乐迷献上了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及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次,他们带来的是老柴的小提琴协奏曲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  不少爱乐者可能会问:这么传统的作品,既不是马勒那样的大部头,又不是新鲜的当代音乐,既不属于西贝柳斯年的范
期刊
2015年11月7日,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T?elzer Knabenchor)将第三次登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为观众奉上他们纯美的歌声与精彩的表演。  此次托尔策童声合唱团十一月的演出仍保持三十位童声与十位左右成年男声搭配的阵容。现场聆听过他们演唱的观众应该与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四十人左右的童声合唱团仿若一支百人的合唱——荡气回肠,震撼人心。他们演绎的音乐作品难度之高,风格把握之精准,男童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