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对象——在科学探究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考查社会责任。从高考生物全国卷中可以挖掘出六大教学导向,广大一线高中生物教师把握住这六大教学导向,方能将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实践,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
关键词:高考生物全国卷;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导向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下简称“新课标”)于2018年1月16日正式颁布,提出“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在高考命题中如何体现?高考生物全国卷隐藏着哪些教学导向?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已成为广大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三套试卷的基础上,梳理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考卷中的体现,发掘出要把握住的教学导向。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全国卷中的体现
1. 生命观念是通过考查重要概念得以体现
生命观念的形成遵循“感觉经验——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生命观念”的认知过程。生命观念的形成必然建立在概念原理的基础之上,而“新课标”中的“概念”又分为“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高中生物课本中的“次位概念”非常多且零碎,而全国理综卷中生物试题的题目量非常有限,故只能以考查重要概念为主。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重要概念为例。从分子水平来看,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生物大分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细胞水平来看,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胞中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癌变等,都是重要的概念,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全国Ⅰ卷第2题考查了“DNA和蛋白质复合物”的类型及功能判断;全国Ⅱ卷第1题专门考查了“蛋白质的功能”;全国Ⅲ卷第30题以蛋白质为专题,考查了形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在科学探究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它离不开科学思维。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考查往往融合在一起,在科学探究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常见的方式。考查对象通常包括:基于逻辑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的能力;探究步骤的设计和评估能力;对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对探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估能力;等等。
例如,全国Ⅰ卷第32题是一道遗传题,考查学生的“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水平,把考查重点放在遗传定律的形成过程、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运用以及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上,改变了过去以遗传概率计算为重点的考查思路,较好地促进了教学中重视遗传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重科学探究、重科学思维的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3. 社会责任在考查解决现实问题中体现
生物学的社会责任是基于生物学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参与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相关的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为落实社会责任的考查要求,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在命题立意上有不少亮点。全国Ⅲ卷第38题以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了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为例,结合学生所学的克隆和细胞工程的知识,考查体细胞克隆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让学生真实感受我国在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刻苦学习,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使命感。
二、高考生物全国卷对教学的导向
1. 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生物全国卷强调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生命过程的深度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凸显生物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方面的学科价值。更强调对生命现象背后的原因、原理本质的理解与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基于逻辑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的能力,探究步骤的设计和评估能力,对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对探究结果的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2. 高度重视情景教学
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来源于真实的科学研究,包括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的研究、对人类自身健康的研究,与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的研究。因此,在高考生物試题中创设真实的研究情境,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一大特色。真实的情境包括:生物学实验、农业生产、遗传现象、人体健康等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事例。
3. 重视学科思想和经典方法的融会贯通
自然科学通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型法等在生物学中被广泛应用,另外,因为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通过对照实验控制变量、设置重复组、求平均值等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格外受到重视。2016年全国I卷、2017年全国I卷就连续两年考查了同位素标记法。因此,要关注生物学经典的科学技术方法,并融会贯通。
4. 重视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
学会运用生物学的专业语言来分析生命现象,解释形成生命现象的原因,推理生命活动的规律,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法,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目标之。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卷四套试题中共有23道非选择题,要求用专业语言回答“原因”“依据”或“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的共有17题,占比高达74%。
5. 重视教材栏目设置的功能
教材是由专家们编写并经过多重严格的审查程序,其科学性和典型性相对有保障,从命题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教材资源来命题是相对明智的选择。教材上的材料,无论是属于正文还是属于阅读材料,出现在哪个栏目,都有可能成为为高考命题的素材。
教材栏目设置有独特的功能价值(如下表所示),教师要将其和教材正文一起纳入整体的教学安排。
6. 重视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关注对生命过程的深度思考,服务高考选拔功能》一文中指出,“高考生物试题不但从一般层面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尝试考查考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这也是高考生物试题的考查重点。2018年全国I卷第30题的第(2)问是“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回答本题需要对甲、乙两种植物的光照强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种植密度”等专业语言进行有效整合,逻辑清晰地回答出判断的依据。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在高考生物全国卷中有充分体现,试题充分发挥“教学指挥棒”的指导作用,体现积极的育人导向。广大一线高中生物教师把握住这六大教学导向,方能将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实践,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姜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J].中国教育报,2018(12).
[3]于涵.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
[4]吴成军.考查生物学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国家意志——兼评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J].中国考试,2018(10).
[5]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
[6]教育部考试中心.关注对生命过程的深度思考服务高考选拔功能——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17(7).
关键词:高考生物全国卷;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导向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下简称“新课标”)于2018年1月16日正式颁布,提出“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在高考命题中如何体现?高考生物全国卷隐藏着哪些教学导向?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已成为广大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三套试卷的基础上,梳理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考卷中的体现,发掘出要把握住的教学导向。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全国卷中的体现
1. 生命观念是通过考查重要概念得以体现
生命观念的形成遵循“感觉经验——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生命观念”的认知过程。生命观念的形成必然建立在概念原理的基础之上,而“新课标”中的“概念”又分为“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高中生物课本中的“次位概念”非常多且零碎,而全国理综卷中生物试题的题目量非常有限,故只能以考查重要概念为主。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重要概念为例。从分子水平来看,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生物大分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细胞水平来看,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胞中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癌变等,都是重要的概念,也是考查的重点。例如,全国Ⅰ卷第2题考查了“DNA和蛋白质复合物”的类型及功能判断;全国Ⅱ卷第1题专门考查了“蛋白质的功能”;全国Ⅲ卷第30题以蛋白质为专题,考查了形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在科学探究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它离不开科学思维。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考查往往融合在一起,在科学探究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常见的方式。考查对象通常包括:基于逻辑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的能力;探究步骤的设计和评估能力;对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对探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估能力;等等。
例如,全国Ⅰ卷第32题是一道遗传题,考查学生的“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水平,把考查重点放在遗传定律的形成过程、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运用以及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上,改变了过去以遗传概率计算为重点的考查思路,较好地促进了教学中重视遗传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重科学探究、重科学思维的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3. 社会责任在考查解决现实问题中体现
生物学的社会责任是基于生物学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参与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相关的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为落实社会责任的考查要求,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在命题立意上有不少亮点。全国Ⅲ卷第38题以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了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为例,结合学生所学的克隆和细胞工程的知识,考查体细胞克隆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让学生真实感受我国在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刻苦学习,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使命感。
二、高考生物全国卷对教学的导向
1. 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生物全国卷强调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生命过程的深度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凸显生物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方面的学科价值。更强调对生命现象背后的原因、原理本质的理解与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基于逻辑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的能力,探究步骤的设计和评估能力,对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对探究结果的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2. 高度重视情景教学
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来源于真实的科学研究,包括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的研究、对人类自身健康的研究,与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的研究。因此,在高考生物試题中创设真实的研究情境,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一大特色。真实的情境包括:生物学实验、农业生产、遗传现象、人体健康等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事例。
3. 重视学科思想和经典方法的融会贯通
自然科学通用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型法等在生物学中被广泛应用,另外,因为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通过对照实验控制变量、设置重复组、求平均值等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格外受到重视。2016年全国I卷、2017年全国I卷就连续两年考查了同位素标记法。因此,要关注生物学经典的科学技术方法,并融会贯通。
4. 重视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
学会运用生物学的专业语言来分析生命现象,解释形成生命现象的原因,推理生命活动的规律,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法,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目标之。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卷四套试题中共有23道非选择题,要求用专业语言回答“原因”“依据”或“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的共有17题,占比高达74%。
5. 重视教材栏目设置的功能
教材是由专家们编写并经过多重严格的审查程序,其科学性和典型性相对有保障,从命题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教材资源来命题是相对明智的选择。教材上的材料,无论是属于正文还是属于阅读材料,出现在哪个栏目,都有可能成为为高考命题的素材。
教材栏目设置有独特的功能价值(如下表所示),教师要将其和教材正文一起纳入整体的教学安排。
6. 重视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关注对生命过程的深度思考,服务高考选拔功能》一文中指出,“高考生物试题不但从一般层面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尝试考查考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这也是高考生物试题的考查重点。2018年全国I卷第30题的第(2)问是“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回答本题需要对甲、乙两种植物的光照强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种植密度”等专业语言进行有效整合,逻辑清晰地回答出判断的依据。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在高考生物全国卷中有充分体现,试题充分发挥“教学指挥棒”的指导作用,体现积极的育人导向。广大一线高中生物教师把握住这六大教学导向,方能将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实践,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姜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J].中国教育报,2018(12).
[3]于涵.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
[4]吴成军.考查生物学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国家意志——兼评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J].中国考试,2018(10).
[5]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
[6]教育部考试中心.关注对生命过程的深度思考服务高考选拔功能——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