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对教师的角色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由传统型不断向反思型转变。只有在反思中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反思与教师成长、反思与经验积累、反思与同伴协作三个方面浅谈反思对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反思 教师素质 平台 教师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角色上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不是要展示给学生某些规定的东西,而是要明白为什么以及怎样与学生分享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反思同在,与探究为伍,反思与探究成了教学的主旋律。
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反思才能充分地发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坚持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对教师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迸发出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识活动的轨道。另一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教学的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宋朝袁采说得好:“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因此,我认为,只有先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学者,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十分赞同《培养反思力》的作者的论断:“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才会成为高人一等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成长。”
一、反思是成长的基石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那么何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北师大肖川教授说:“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也就是说,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亲身的感受、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和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反思能使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还教学本来面目,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中学习,在愉悦中讨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反思,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反思是经验的积累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善思”是我们不断提高的关键,学习中如此,教学中也是如此。在不断的教学积累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促使教师不断改变自己,意识到自己教学的局限性,从而不断调整,加以重视,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形成个人化教育教学风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好导航的作用。比如在高三作文复习中,最初我采取了集中突破的方法,按照资料书的编排体系,在高考前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统一的复习,采用讲和练的方式,几周下来,老师疲惫,学生觉得枯燥,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反思了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平时教学中两周一测的方式,每次考试后分别讲作文教学的一个点,从命题,到开头结尾,到谋篇布局,到审题立意,到语言出彩,到分析论据各个突破,每讲一个点,平时作文中就训练这个点,同学们目标单一了,方法实用了,也不会感觉枯燥了,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水平就明显提高了。在复习诗歌鉴赏这个考点时,最初我按照从鉴赏形象,到鉴赏表达技巧,到鉴赏语言,再到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下来,学生感觉到知识点比较零乱,不好把握,考试时往往无从下笔。于是在后来的复习中,我先用一周的时间讲诗歌鉴赏的要领和方法,介绍各个知识点的术语和基本题型的答题模式,让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配套复习题型,形成答题模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答题水平就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反思是智慧的凝聚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校本教研是建立于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专业发展出“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学习者。每位教师都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提高以至完善。尤其是向同伴学习不失为一种自我反思和提高的重要方式。《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科普随笔,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甚大,我主要从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比较入手,抓住论证方法解读课文,学生们听起来似懂非懂,我甚感沮丧。于是我听了其他几个老师的课,有的老师分别把学生分成蚂蚁、蜜蜂、鱼、菌类四个小组讨论动物社会的特征,然后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体现了学生解决课堂问题的主体作用,然后老师引导,水到渠成,达到很好的效果;有的老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中“蚂蚁搬家”视频,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直观可感的意境中,从视听两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理解深奥的课文内容。听了同伴的讲课,我恍然大悟,怎样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在自我反思发现问题而又不能独立解决的情况下求助同伴,集思广益,凝聚智慧,解决困惑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素质,成为反思型教师。何谓“反思型教师”?教育专家李振西认为:“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亦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
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课堂作为研究的實验室,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重组,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才能适应新的变革,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关键词: 反思 教师素质 平台 教师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角色上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不是要展示给学生某些规定的东西,而是要明白为什么以及怎样与学生分享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反思同在,与探究为伍,反思与探究成了教学的主旋律。
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反思才能充分地发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坚持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对教师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迸发出理性的力量,才能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识活动的轨道。另一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教学的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宋朝袁采说得好:“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因此,我认为,只有先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学者,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十分赞同《培养反思力》的作者的论断:“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才会成为高人一等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成长。”
一、反思是成长的基石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那么何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北师大肖川教授说:“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也就是说,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亲身的感受、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和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反思能使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还教学本来面目,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中学习,在愉悦中讨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反思,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反思是经验的积累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善思”是我们不断提高的关键,学习中如此,教学中也是如此。在不断的教学积累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促使教师不断改变自己,意识到自己教学的局限性,从而不断调整,加以重视,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形成个人化教育教学风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好导航的作用。比如在高三作文复习中,最初我采取了集中突破的方法,按照资料书的编排体系,在高考前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统一的复习,采用讲和练的方式,几周下来,老师疲惫,学生觉得枯燥,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反思了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平时教学中两周一测的方式,每次考试后分别讲作文教学的一个点,从命题,到开头结尾,到谋篇布局,到审题立意,到语言出彩,到分析论据各个突破,每讲一个点,平时作文中就训练这个点,同学们目标单一了,方法实用了,也不会感觉枯燥了,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水平就明显提高了。在复习诗歌鉴赏这个考点时,最初我按照从鉴赏形象,到鉴赏表达技巧,到鉴赏语言,再到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下来,学生感觉到知识点比较零乱,不好把握,考试时往往无从下笔。于是在后来的复习中,我先用一周的时间讲诗歌鉴赏的要领和方法,介绍各个知识点的术语和基本题型的答题模式,让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配套复习题型,形成答题模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答题水平就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反思是智慧的凝聚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校本教研是建立于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专业发展出“自我引导”的结果,因此教师始终是学习者。每位教师都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提高以至完善。尤其是向同伴学习不失为一种自我反思和提高的重要方式。《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科普随笔,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甚大,我主要从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比较入手,抓住论证方法解读课文,学生们听起来似懂非懂,我甚感沮丧。于是我听了其他几个老师的课,有的老师分别把学生分成蚂蚁、蜜蜂、鱼、菌类四个小组讨论动物社会的特征,然后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体现了学生解决课堂问题的主体作用,然后老师引导,水到渠成,达到很好的效果;有的老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动物世界》中“蚂蚁搬家”视频,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直观可感的意境中,从视听两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理解深奥的课文内容。听了同伴的讲课,我恍然大悟,怎样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在自我反思发现问题而又不能独立解决的情况下求助同伴,集思广益,凝聚智慧,解决困惑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素质,成为反思型教师。何谓“反思型教师”?教育专家李振西认为:“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亦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
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课堂作为研究的實验室,把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重组,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才能适应新的变革,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