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贯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武汉科技大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实施办法。金工实习作为工科院校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迫切需要加强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作用。因此以此传统的实践环节为基础,提出了“模块+层次”的课程体系,并健全和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使金工实习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分制;金工实习;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龚园(1981-),男,湖北监利人,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主任科员,研究实习员;梅丹(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本科毕业实训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1s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29-02
国际教科文组织对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要上升到显著的位置。“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将围绕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展开。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金工实习将从传统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朝着“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向发展。[1]将金工实习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工科高校金工实习改革的必要性
1.金工实习的现状
工科院校金工实习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与现代制造技术教育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技能操作和演练将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极大的帮助,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然而,传统金工实习在学年制管理模式下,是以行政班为单位在某一学期集中安排实习的,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教学监管不能细化落实,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金工实习一般为3~4周时间,管理者只知道学生在这段时间实习,但并不清楚学生实习的单项内容、具体的时间安排、主讲教师等信息,教学督导难以检查,课堂信息不好反馈,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金工实习暴露的弊端给教学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为金工实习改革提供了动力和发展方向。
2.金工实习改革的必然性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武汉科技大学各方面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在此期间,金工实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改革必然:
(1)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学分制培养模式是以选课为核心,将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工作量、学分绩点,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存在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在我国,从1999年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被写入《高等教育法》开始,学分制就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学分制和传统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学分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不用受学年制课程安排的限制,还可以摆脱学年制必须修满一定年限才能毕业的束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修满学分毕业,而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也可根据选课制的自由性,自主延长自己的学习期限。学分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教学的各部分都将围绕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而变革。随着武汉科技大学完全学分制转型的日益临近,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将在2012级新生试行完全学分制,机械类专业在第二学期将面临着金工实习,在学分制运行模式下,传统学年制管理的金工实习与选课管理相违背。如机械类专业金工实习四周时间,不能安排任何一门理论课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选课。如何解决金工实习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的教学运行和管理工作,使之更好的适应学分制的发展趋势,将是学校教学体系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
(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赋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在2000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指出:“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是知识传承和发展的通途。关键是要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做出积极贡献。”因此,金工实习培养理念将亟待更新,改革必须朝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宗旨迈进。 二、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
1.着眼教育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思想认识
未来教育教学将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履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个基本职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思想认识,将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寻求创新点。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为旗帜,以先进的、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人才培养内涵,提高思想认识,将科学合理的发展观融入金工实习的改革中。鼓励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从基本动手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先进技能训练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几个层次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金工实习项目获得创新学分。
同时,金工实习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从体制和机制上系统重构,上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下至课程教学的管理,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朝着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2.创建“模块+层次”的课程体系
以选课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金工实习环节改革的必然之路。然而,实践课程具有周期长、时间连续的特殊性,因此,在选课模式下,以单个实践项目为基础,将金工实习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模块+层次”开放式课程体系。
(1)“模块”部分。以金工实习各个实践项目为基础进行管理,使每一个项目都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如金工实习包括车工、钳工、刨铣磨、热加工(铸工、锻工、焊工、热处理)、数控车床等项目,将每一个单项都作为相应的课程模块,编写独立的大纲、教学日历、确定学分和学时等。课程模块的细化有利于金工实习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有利于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模块化体系的建立,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由选择金工实习课程模块、学习时间、学习深度、主讲教师等,解决了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冲突的难题,符合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要求。
(2)“层次”部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学生对传统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为前提,建立了四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基础层次、熟练层次、拓展层次和创新层次,且不同层次下对应着不同的课程模块,学生完成了相应层次内所有课程模块的学习,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学分绩点。“层次”的划分遵循了原国家教委对金工实习的指导意见,更加倾向数控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实习,即在金工实习中,铸、锻、焊、车、钳、铣、磨等传统的实习内容应相对减少,而以数控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分量应增加。因此,“层次”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体现出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凸显了因材施教的人本精神。
一是基础层次。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独立完成简单零件主要冷、热加工方法的操作。主要指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规定工件或加工要素的加工工艺或成型工艺,培养学生操作传统加工设备的动手能力。
二是熟练层次。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使用;掌握对简单零件冷热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
三是拓展层次。是先进的技术技能训练阶段。主要是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快速成型等技术的学习和设备操作训练,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综合的制造技术训练,了解CAD、CAM等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其系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创新设计和制造奠定基础。
四是创新层次。是创新设计和制造阶段。充分利用CAD、CAM技术自行设计作品,选择加工方法,设计加工工艺,并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施。
各层次下应完成的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
“模块+层次”开放式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理顺了金工实习环节在学分制选课模式下教学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钻研精神;其次层次的划分更加突显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3.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教学环节过程的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和提高。然而,学年制管理模式下,金工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存在着一定的空白,主要源于金工实习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不能像理论教学那样将质量监控深入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堂。
金工实习“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采用选课制管理模式,以课程模块为基础,学生通过选课能清楚的知道每一个课程模块具体的上课时间、地点和主讲教师,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在此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完善和延伸,能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对金工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监控,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另外,实施信息反馈制度。课程模块选课后,打破了行政班级的概念,但可以以每一个临时教学班级为单位,随机筛选学生信息员,通过网络对课堂情况进行反馈。
4.量化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考核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综合评判,包括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考核成绩可由多方面成绩综合而来。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年制下金工实习,学生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以及最后考核成绩综合而来,平时成绩占30%,是对学生出勤情况的考核,最终成绩占70%,是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评判。但成绩的组成并不能反应实习的全过程,不能反应各个工种单项的学习情况,而且鉴于不同的实习项目,指导教师也不同,并不能做到最终的统一。
金工实习“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得评价考核得到了量化。首先,金工实习被划分为小的课程模块,学生通过选课,每个课程模块的主讲教师和上课学生得以确定。其主讲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出勤率和最后的考核完成情况,给予一个单项课程模块的成绩。其次,根据各个层次培养体系要求,如果选修并完成了该层次内的所有课程模块且合格,可根据各个课程模块成绩综合而成金工实习的总成绩,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和附加分等。另外,在评价考核体系中还可对有突出创新表现的学生予以创新学分的奖励,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金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通过“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规范了教学管理流程,并为其他实践类课程的改革做出了示范。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突破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瓶颈,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今后应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金水,等.创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70-73.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学分制;金工实习;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龚园(1981-),男,湖北监利人,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主任科员,研究实习员;梅丹(1980-),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本科毕业实训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1s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29-02
国际教科文组织对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要上升到显著的位置。“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将围绕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展开。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金工实习将从传统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朝着“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向发展。[1]将金工实习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工科高校金工实习改革的必要性
1.金工实习的现状
工科院校金工实习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与现代制造技术教育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技能操作和演练将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极大的帮助,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然而,传统金工实习在学年制管理模式下,是以行政班为单位在某一学期集中安排实习的,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教学监管不能细化落实,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金工实习一般为3~4周时间,管理者只知道学生在这段时间实习,但并不清楚学生实习的单项内容、具体的时间安排、主讲教师等信息,教学督导难以检查,课堂信息不好反馈,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金工实习暴露的弊端给教学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为金工实习改革提供了动力和发展方向。
2.金工实习改革的必然性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武汉科技大学各方面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在此期间,金工实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改革必然:
(1)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学分制培养模式是以选课为核心,将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工作量、学分绩点,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存在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在我国,从1999年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被写入《高等教育法》开始,学分制就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学分制和传统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学分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不用受学年制课程安排的限制,还可以摆脱学年制必须修满一定年限才能毕业的束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修满学分毕业,而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也可根据选课制的自由性,自主延长自己的学习期限。学分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教学的各部分都将围绕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而变革。随着武汉科技大学完全学分制转型的日益临近,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将在2012级新生试行完全学分制,机械类专业在第二学期将面临着金工实习,在学分制运行模式下,传统学年制管理的金工实习与选课管理相违背。如机械类专业金工实习四周时间,不能安排任何一门理论课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选课。如何解决金工实习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的教学运行和管理工作,使之更好的适应学分制的发展趋势,将是学校教学体系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
(2)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赋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在2000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指出:“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是知识传承和发展的通途。关键是要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做出积极贡献。”因此,金工实习培养理念将亟待更新,改革必须朝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宗旨迈进。 二、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
1.着眼教育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思想认识
未来教育教学将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履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个基本职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思想认识,将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寻求创新点。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为旗帜,以先进的、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人才培养内涵,提高思想认识,将科学合理的发展观融入金工实习的改革中。鼓励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从基本动手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先进技能训练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几个层次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金工实习项目获得创新学分。
同时,金工实习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从体制和机制上系统重构,上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下至课程教学的管理,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朝着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2.创建“模块+层次”的课程体系
以选课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金工实习环节改革的必然之路。然而,实践课程具有周期长、时间连续的特殊性,因此,在选课模式下,以单个实践项目为基础,将金工实习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模块+层次”开放式课程体系。
(1)“模块”部分。以金工实习各个实践项目为基础进行管理,使每一个项目都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如金工实习包括车工、钳工、刨铣磨、热加工(铸工、锻工、焊工、热处理)、数控车床等项目,将每一个单项都作为相应的课程模块,编写独立的大纲、教学日历、确定学分和学时等。课程模块的细化有利于金工实习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深化,有利于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模块化体系的建立,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由选择金工实习课程模块、学习时间、学习深度、主讲教师等,解决了学分制下学生选课冲突的难题,符合完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要求。
(2)“层次”部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学生对传统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为前提,建立了四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基础层次、熟练层次、拓展层次和创新层次,且不同层次下对应着不同的课程模块,学生完成了相应层次内所有课程模块的学习,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学分绩点。“层次”的划分遵循了原国家教委对金工实习的指导意见,更加倾向数控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实习,即在金工实习中,铸、锻、焊、车、钳、铣、磨等传统的实习内容应相对减少,而以数控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分量应增加。因此,“层次”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体现出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凸显了因材施教的人本精神。
一是基础层次。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独立完成简单零件主要冷、热加工方法的操作。主要指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规定工件或加工要素的加工工艺或成型工艺,培养学生操作传统加工设备的动手能力。
二是熟练层次。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使用;掌握对简单零件冷热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
三是拓展层次。是先进的技术技能训练阶段。主要是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快速成型等技术的学习和设备操作训练,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综合的制造技术训练,了解CAD、CAM等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其系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创新设计和制造奠定基础。
四是创新层次。是创新设计和制造阶段。充分利用CAD、CAM技术自行设计作品,选择加工方法,设计加工工艺,并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施。
各层次下应完成的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
“模块+层次”开放式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理顺了金工实习环节在学分制选课模式下教学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钻研精神;其次层次的划分更加突显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3.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各教学环节过程的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和提高。然而,学年制管理模式下,金工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存在着一定的空白,主要源于金工实习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不能像理论教学那样将质量监控深入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堂。
金工实习“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采用选课制管理模式,以课程模块为基础,学生通过选课能清楚的知道每一个课程模块具体的上课时间、地点和主讲教师,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在此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完善和延伸,能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对金工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监控,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另外,实施信息反馈制度。课程模块选课后,打破了行政班级的概念,但可以以每一个临时教学班级为单位,随机筛选学生信息员,通过网络对课堂情况进行反馈。
4.量化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考核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综合评判,包括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考核成绩可由多方面成绩综合而来。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年制下金工实习,学生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以及最后考核成绩综合而来,平时成绩占30%,是对学生出勤情况的考核,最终成绩占70%,是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评判。但成绩的组成并不能反应实习的全过程,不能反应各个工种单项的学习情况,而且鉴于不同的实习项目,指导教师也不同,并不能做到最终的统一。
金工实习“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得评价考核得到了量化。首先,金工实习被划分为小的课程模块,学生通过选课,每个课程模块的主讲教师和上课学生得以确定。其主讲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出勤率和最后的考核完成情况,给予一个单项课程模块的成绩。其次,根据各个层次培养体系要求,如果选修并完成了该层次内的所有课程模块且合格,可根据各个课程模块成绩综合而成金工实习的总成绩,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和附加分等。另外,在评价考核体系中还可对有突出创新表现的学生予以创新学分的奖励,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金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通过“模块+层次”课程体系的建立,规范了教学管理流程,并为其他实践类课程的改革做出了示范。金工实习教学体系的改革,突破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瓶颈,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今后应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陈金水,等.创建工程训练教学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70-73.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