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t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广西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对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韦振中(1965-),男,壮族,广西田东人,广西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刘浩(1973-),男,湖南永州人,广西科技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广西 柳州 54055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2JGB18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59-02
  一、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在地方工科院校中,数学类专业毕业生以就业为主,以广西科技大学理学院办学时间较长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在校生及历届毕业生的统计调查,只有11.3%的学生有考研意向,且这些学生中最终通过考试实现升学的只占学生总数的2%左右,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均面临如何顺利实现就业的问题。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各本科专业中排名靠后,且呈逐年下降之势。毕业生初次就业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人数占已就业人数的20.3%,79.7%的毕业生从事的工种为生产企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销售企业中的销售人员及证券公司中的客户代表,就业质量偏差,学生就业状况不管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令人感到担忧。
  二、影响地方院校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造成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的状况,除了受数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生源质量下滑,社会对数学类人才缺乏了解等客观因素影响之外,从人才培养的整个环节来看,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实际不符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不断上升,地方工科院校生源总体质量在下滑,而且录取数学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非第一专业志愿,甚至相当部分是出档后服从专业调剂的生源,生源中复读生比重大。因此,学生入学后专业认同感很低,大多缺乏继续升学的动力,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直接就业。而有些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多照搬或参照重点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很少能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不能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需求。具体表现在:
  (1)在课程设计中重理论、轻应用。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过度强调专业的理论基础,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以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虽然学生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加强,但实用技能差,没有掌握就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很难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另外,由于学生基础差,多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渐渐失去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势必会影响到专业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就业率。
  (2)专业方向的设置单一。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预测了将来社会需求的五类数学人才分别为:专职数学研究人员、高等教育的数学教师、交叉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在这五类数学人才中,第四类人才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学生要顺利实现就业,除了掌握数学与计算机知识外,还要了解行业的知识;第五类人才大多来源于本科院校中的师范院校,但近年来,各地对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师的录用均采取了公开招考的方式,地方工科院校的数学类专业学生如果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也可在就业上与师范院校毕业生展开竞争。故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必要按学生就业相对集中的行业划分几个专业方向,根据学生就业意向介绍必要的行业知识,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度,提高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院校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较为单一,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选择面较小。
  (3)实践教学从思想上得不到重视,从条件上得不到保障。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每一个实践环节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这是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由于数学类专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重视。具体表现为:
  1)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学时少,只安排验证性的实验教学环节,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设计。
  2)毕业实习环节中,多数学校采取了分散实习的方式甚至取消实习环节,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3)缺乏既有深厚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又熟悉信息科学技术,且具有数学应用行业人才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引进的难度也较大。
  4)没有建立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从人力、物力上保证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2.学生没有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大学学习生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就业准备的过程,包括专业知识的储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在数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是部分学生直到毕业时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二是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又常感到达不到入职条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一份完整的职业规划,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客观地审视自己,充分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特长等,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为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三、提高地方院校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在地方工科院校中,要提高数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人才培养环节上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解决影响和制约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在学生就业教育方面,应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为将来入职创造条件。   1.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上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地方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具体措施为:
  (1)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流培养。通过调查,了解当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近几年毕业生的走向,确定2~3个培养方向,在一、二年级强化专业基础训练,三、四年级按专业方向进行分流培养,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度,提高专业技能,避免学生学无所长。
  (2)在课堂体系的构建上要重视应用。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理论课程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主要考虑培养学生能力和后继课程学习的需要,适当减少理论课程,降低理论深度,增加应用性课程比例,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上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非专业素质能力和求职能力三个方面。而专业能力是核心能力,是学生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的能力。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目标可通过下列途径来实现。
  (1)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际中有什么用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除了要从教学学时上对实践教学环节给予保障外,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的效果。首先,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上要选择来源于生产实际的课题;其次,可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检验;最后,学生工作部门与专业教研室要积极引导,形成指导团队,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是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另一个途径。一方面,企业有大批来自生产第一线,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可以解决当前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师资这一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比学校更了解市场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能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是实行“订单式办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校方负责组织实施通识教育及专业理论基础模块的教学,由企业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及指导教师,学生毕业后直接向企业输送。二是实行“双轨式办学”,学校按自己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在二、三年级由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把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组,由专人负责指导,通过这个过程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三是与用人单位或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学生在校内学习,最后一年到用人单位或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就业前培训,然后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总之,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提前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3.实行就业导师制,对学生大学生涯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
  就业导师制是指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其目的在于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接受良好的技能训练,获得创新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为未来的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就业导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对于一年级学生,导师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特长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做好职业规划;对于二、三年级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准入条件并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入职条件,挖掘学生潜能,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帮助和指导学生收集用人信息,准备应聘材料,掌握应聘技巧。
  四、结束语
  提高地方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人才培养的每一环节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要通过实行就业导师制,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创造入职条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使其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3):1-3.
  [2]时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0,(20):171.
  [3]赵建敏,高淑珍.就业导师制在本科教育中的实施路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112-113.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自控原理与系统”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与研究。以项目为目的,以理论教学为过程,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初步尝试,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控原理;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胡香玲(1980-),女,河南虞城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讲师
期刊
摘要:介绍了研究性教学的含义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结合“热力发电厂”课程的特点,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问题,提出了“热力发电厂”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路,开展了研究性教学实践,为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关键词:热力发电厂课程;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谢浩(1976-),男,安徽六安人,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侯小刚(1956-
期刊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是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当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需要,为此,教研组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多种实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姜风国(1976-),男,山东烟台人,烟台大学
期刊
摘要: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实验课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就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课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改革  作者简介:任明秀(1963-),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唐国际唐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实训教研室主任,讲师。(河北  唐山 0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非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学”课程(40学时)存在的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应用CDIO理念以器件特性和学生兴趣引导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应用CDIO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基于实例的“做中学”教学方式,结合仿真软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意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摘要:针对高等院校中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电工电子”课程中直流电路提出了任何一个线性直流电路都可以采用基尔霍夫定律、基本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电源的等效变换进行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诠释与总结。  关键词:直流电路分析;基尔霍夫定律;基本定理;电源等效变换  作者简介:孟艳花(1976-),女,河南南乐人,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
期刊
摘要:主要阐述了在讲授电动机正反转电路时,先提出电路的设计要求,再通过绘制原理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利用工作示意图和方框图,让学生尽快掌握实习电路。应用编号接线法绘制接线图,选用合适的元器件及导线,并完成安装工艺,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对电路进行检查调试,对发现的故障给予排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一些难度要求,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摘要:我国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都沿袭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这不利于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近些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任务型教学法,引起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何在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值得探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认识误区;有效实施  作者简介:黄昀(1975-),女,安徽凤台人,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肖杨(1980-),女,安徽合肥
期刊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比较借鉴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报告了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并探寻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深入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师;入职教育;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吴冬梅(1988-),女,安徽合肥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汪玉敏(1988-),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
期刊
摘要:教职工培训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开展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国内培训、探索国外培训、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工程,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培训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8-),女,山东嘉祥人,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8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