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 人们对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 对创新教育作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有待于养成教育过程,语文教师责任重大。
关键词: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4-01
突出创造性“只有当教学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才能通过教学,不断地把学生带入一个一个的永远没有终结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不断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学生的发展的着眼点,是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
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孩子是富有想象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就像童话一般。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跃过历史的长河……从而让小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相似模拟,粗略而简易,为小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情境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当然想象必须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而且是凭借教材进行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儿童的想象,有助于他们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般可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或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根据课文中心,想象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多种结局;根据事物的状态,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
二、利用情感透教育性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以教材语言作为凭借,采取“滴水穿石”的办法,把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三、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则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促进儿童主动发展、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教育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21世纪人才活动的舞台是更加广阔、更加活跃、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大时空,未来大教育目标激励着千百万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用广角度的思维方式,构建教育的模式。李吉林老师从未来的高度,从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单科的成功经验抽象概括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带有共性的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然后提出了情境教学向整体优化发展的设想,确定了《优化情境,促进整体发展》的总课题,逐步形成情境教育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构想。运用“四为”,各科教学创设情境就有了依托;掌握“五要素”,各科教学进行情境教学就有了统一思想。只有统一的教育思想,才能有和谐的教育。
四、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情境教育注重儿童成长的环境优化,同时强调,学校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拓展教育空间,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开去。学校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等三个领域拓宽教育空间,丰富促进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使儿童身在学校,而心灵无处不受到滋润、感悟,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而净、美、智的家庭情境,使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不但不至被削弱、抵制,而且得到补充,得到强化。
五、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情境教育让儿童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角色除教材中的角色外,大致有三类:一是担当向往的角色;二是扮演童话角色;三是扮演现实中的角色。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
六、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情境教育强调“着眼发展,着力基础”,“从未来出发,从现在做起”,进行有序的系统的亲身实践。儿童的实践,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下列三种 :一是实体性现场实践(学生针对某问题谈看法);二是模拟性操作(根据课文角色朗读或模仿性朗读);三是符号性趣味操作(语文游戏)。而随着现代意识的注入,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播种者,唤醒者,鼓舞者——去播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二是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三是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四是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创新精神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本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突出标志,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靈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
关键词: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4-01
突出创造性“只有当教学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才能通过教学,不断地把学生带入一个一个的永远没有终结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不断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学生的发展的着眼点,是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
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孩子是富有想象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就像童话一般。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跃过历史的长河……从而让小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相似模拟,粗略而简易,为小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情境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当然想象必须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而且是凭借教材进行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儿童的想象,有助于他们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般可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或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根据课文中心,想象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多种结局;根据事物的状态,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
二、利用情感透教育性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以教材语言作为凭借,采取“滴水穿石”的办法,把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三、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则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促进儿童主动发展、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教育总是面向未来的事业,21世纪人才活动的舞台是更加广阔、更加活跃、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大时空,未来大教育目标激励着千百万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用广角度的思维方式,构建教育的模式。李吉林老师从未来的高度,从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单科的成功经验抽象概括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带有共性的创设情境的“四为”和“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然后提出了情境教学向整体优化发展的设想,确定了《优化情境,促进整体发展》的总课题,逐步形成情境教育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构想。运用“四为”,各科教学创设情境就有了依托;掌握“五要素”,各科教学进行情境教学就有了统一思想。只有统一的教育思想,才能有和谐的教育。
四、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情境教育注重儿童成长的环境优化,同时强调,学校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拓展教育空间,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开去。学校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等三个领域拓宽教育空间,丰富促进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使儿童身在学校,而心灵无处不受到滋润、感悟,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而净、美、智的家庭情境,使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不但不至被削弱、抵制,而且得到补充,得到强化。
五、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情境教育让儿童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角色除教材中的角色外,大致有三类:一是担当向往的角色;二是扮演童话角色;三是扮演现实中的角色。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
六、着眼实践创新,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情境教育强调“着眼发展,着力基础”,“从未来出发,从现在做起”,进行有序的系统的亲身实践。儿童的实践,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下列三种 :一是实体性现场实践(学生针对某问题谈看法);二是模拟性操作(根据课文角色朗读或模仿性朗读);三是符号性趣味操作(语文游戏)。而随着现代意识的注入,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播种者,唤醒者,鼓舞者——去播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二是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三是在观察与想象中,拓宽创新的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四是在学科训练中,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创新打下必要的基础。
创新精神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本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创新是人的主体性的突出标志,是人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靈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