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語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师生都觉得是难点。教师教的十分辛苦,学生学的非常艰难,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学习文言文,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更对考试成绩的提高不利。本文根据作者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语感;朗读;兴趣
Shallow talk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hinese speech text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Huang Dong-qiu
【Abstract】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ext speech the teaching of the text,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ll feel to be a crux.The teacher teach of very pain, the student learn very difficulties, cause student to text speech the text be uninterested, even dislike study text speech text, this to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language character extremely disadvantageous, more to examination result of exaltation disadvantageous.This text according to author oneself of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understanding the method of this hard nut to crack definitely.
【Key words】Text speech;Teaching method;Language;Read aloud;Interest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是,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情文并茂的文言文,教学时却耗时多收效低,老师教的十分辛苦,学生学的非常艰难,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学习文言文,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更对考试成绩的提高不利。因此,本人就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文言文教学大都使用的是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笔者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2.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各别朗读。从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学生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必须用激情去感动大脑,培养对课文的兴趣,找寻自己与作者的相通点,缩小自己与作者的距离,培养对作品的喜爱之情。挖掘文中潜藏的美,让课文中的精彩打动自己,从内心深处培养对文章的爱。如教《童趣》一课,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是孩提时的闲情、童趣。想象中的帐里化蚊为鹤,现实中的两虫相斗,都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当时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气氛非常活跃。再如教《隆中对》一文,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深入人心的,再给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让学生说说影视中的人物形象,谈谈对人物的看法。这样,就拉近了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对课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四: 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做到“知彼” 。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通过了解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后,就应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方法。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的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的枯燥无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我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老师点拨答疑。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至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文史知识等,要求学生每堂课都用卡片记下来,课后再分门别类地总结备忘。
5.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为此,我借用了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请问吧,各位”。由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答辩,这种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人人动脑,个个用力,学生思维的机器转动起来了,有的甚至还想提个能难住老师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答辩式既可省教时,又可在答辩中给予有强度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集中全力质疑问难,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认真研究、认真思考、认真备教,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不管怎样,教学最佳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0-11-09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语感;朗读;兴趣
Shallow talk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hinese speech text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Huang Dong-qiu
【Abstract】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ext speech the teaching of the text,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ll feel to be a crux.The teacher teach of very pain, the student learn very difficulties, cause student to text speech the text be uninterested, even dislike study text speech text, this to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language character extremely disadvantageous, more to examination result of exaltation disadvantageous.This text according to author oneself of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understanding the method of this hard nut to crack definitely.
【Key words】Text speech;Teaching method;Language;Read aloud;Interest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是,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情文并茂的文言文,教学时却耗时多收效低,老师教的十分辛苦,学生学的非常艰难,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学习文言文,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更对考试成绩的提高不利。因此,本人就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传统文言文教学大都使用的是串讲模式,许多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笔者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2.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各别朗读。从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的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利于学生的积累,利于明白事理,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必须用激情去感动大脑,培养对课文的兴趣,找寻自己与作者的相通点,缩小自己与作者的距离,培养对作品的喜爱之情。挖掘文中潜藏的美,让课文中的精彩打动自己,从内心深处培养对文章的爱。如教《童趣》一课,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是孩提时的闲情、童趣。想象中的帐里化蚊为鹤,现实中的两虫相斗,都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我让他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当时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气氛非常活跃。再如教《隆中对》一文,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深入人心的,再给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让学生说说影视中的人物形象,谈谈对人物的看法。这样,就拉近了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对课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四: 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找出特点,做到“知彼” 。
学生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因此,学生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便是教学中的“彼”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通过了解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
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后,就应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方法。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的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的枯燥无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我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老师点拨答疑。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至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文史知识等,要求学生每堂课都用卡片记下来,课后再分门别类地总结备忘。
5.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为此,我借用了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请问吧,各位”。由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答辩,这种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人人动脑,个个用力,学生思维的机器转动起来了,有的甚至还想提个能难住老师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妄加否定。答辩式既可省教时,又可在答辩中给予有强度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集中全力质疑问难,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认真研究、认真思考、认真备教,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冲动,而应该经深思熟虑、反复摸索之后,慎重选择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自己教学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不管怎样,教学最佳效果,是任何教学方法所永远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