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化 数学化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它来源于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素材。”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生活的数学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圆的认识”,借助课件播放动物赛车的情境:在动物运动会上,小猫、兔子和猴子赛车,它们从同一起点出发,小猫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兔子的车轮是椭圆形的,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结果猴子驾驶的车最平稳,并且最先到达了终点。至此引出问题:“猴子获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车轮要制成圆形的?”以这个动画课件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圆的基本特征。
二、知识的探究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变得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能创造性
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为了使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我把课堂设置成了玩具超市,给学生平时喜欢的各种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爱的,并算出应付多少钱。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加工改造了教材,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搞活了课堂气氛,让数学生活化。为此,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教室利用适当的评价、合理的建议,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由生活化向数学化的高度迈进,这是实现真正的数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
三、练习的设计生活化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我们五(2)班的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如果粉刷屋顶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和黑板20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需要涂料多少千克?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兴趣很浓,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很快找到了问题答案。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选择建构适合“数学”的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使生活数学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自觉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即用数学知识指导实践,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甘肃科技》,2010年第12期。
[2]《中小学现代教育》,2002年11期。
[3]《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9、1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化 数学化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它来源于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素材。”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生活的数学化。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圆的认识”,借助课件播放动物赛车的情境:在动物运动会上,小猫、兔子和猴子赛车,它们从同一起点出发,小猫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兔子的车轮是椭圆形的,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结果猴子驾驶的车最平稳,并且最先到达了终点。至此引出问题:“猴子获得冠军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车轮要制成圆形的?”以这个动画课件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圆的基本特征。
二、知识的探究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变得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能创造性
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为了使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我把课堂设置成了玩具超市,给学生平时喜欢的各种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爱的,并算出应付多少钱。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加工改造了教材,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搞活了课堂气氛,让数学生活化。为此,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教室利用适当的评价、合理的建议,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由生活化向数学化的高度迈进,这是实现真正的数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
三、练习的设计生活化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我们五(2)班的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如果粉刷屋顶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和黑板20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需要涂料多少千克?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很有价值,兴趣很浓,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很快找到了问题答案。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选择建构适合“数学”的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使生活数学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自觉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即用数学知识指导实践,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甘肃科技》,2010年第12期。
[2]《中小学现代教育》,2002年11期。
[3]《小学数学教育》,2005年9、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