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概念知识是学习地理知识和规律的基础,贯穿于课程内容中的每个章节,对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中学生特点,对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知识;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概念知识相较于初中地理知识更加抽象和复杂,而掌握一些地理现象原理和解题方法也需要依赖于地理概念知识,因此教师应分析概念系统的特点,根据不同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综合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实施都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学生只有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始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所贴近的教学手段,来使地理概念变得生活化和趣味化。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内容和范围较为宽泛的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布置搜集相关资料的预习任务,使学生在从预习到反思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有丰富且深刻的情感体验,对于概念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和持久,学习兴趣也会受到获得知识后的成就感所影响,从而加以提高。
学生个体的认知特点与情感体验都会存在差异,学习情况与方法自然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
二、多元情境创设,丰富感性认知
认知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实的反映,具体可分为多种不同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感性认知指的是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直观性理解,属于低层次的认知;理性认知则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属于高层次的认知。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分析、总结和归纳,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地理概念知识的内涵,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理性认知。高中地理概念教学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具象化,转换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的感性材料,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性认知。首先要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相联系,许多地理概念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看到,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也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生活中四季的变化来阐释太阳辐射;通过天气变化来解释冷锋与暖锋等等。如果将这些地理事物、现象与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在学生的认知中建立和激活,就会长时间且稳定的保持下来,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的同时,对于身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也会留心观察。其次,教师应多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是由高中地理概念知识内容的数量繁多和抽象性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对于一些单独的地理概念,可以采用一些特征鲜明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来加以解释说明,从而促进学生对此类概念的认知。例如,自然地理章节中,对于宇宙和地球的相关概念就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普遍性的地理概念,就可以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例证来阐释。如对风化作用概念知识的讲解就可以利用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实物景观的图片或是纪录片来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特征。此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地理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对地理概念知识的学习。例如,在等高线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黏土来制作分层地理模型;可以用沙土和木板以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来演示河流的冲刷作用等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模拟并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过程,这对于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知识内涵无疑是有益的。
三、联系已有经验,促进概念同化
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现象的接触,总结其中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的通过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知识前有一个较为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而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新概念知识前,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与未知知识相关联的认知经验,所以新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不是独立的,实际上是与原有生活认知经验或是其它认知经验相互冲突和碰撞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概念的同化。同化在高中地理概念学习中非常重要,由于概念在形式、逻辑关系等方面的联系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于同一种类型新概念知识的学习,往往存在着很多与其相关的旧知识;从学习时间上说,有一些距离新概念的学习较近,有一些较远;从特征上说,有的外显,有的则较为内隐。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先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已知知识和观念,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新概念知识的同化。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对概念知识的自主建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散学生思维,从而使其理解并牢牢掌握概念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永利.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策略探讨——以高中地理“褶皱”为例[J].地理教学,2018(23):19-21+33.
[2]郭维.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知识;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概念知识相较于初中地理知识更加抽象和复杂,而掌握一些地理现象原理和解题方法也需要依赖于地理概念知识,因此教师应分析概念系统的特点,根据不同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综合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实施都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学生只有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始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所贴近的教学手段,来使地理概念变得生活化和趣味化。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内容和范围较为宽泛的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布置搜集相关资料的预习任务,使学生在从预习到反思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有丰富且深刻的情感体验,对于概念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和持久,学习兴趣也会受到获得知识后的成就感所影响,从而加以提高。
学生个体的认知特点与情感体验都会存在差异,学习情况与方法自然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
二、多元情境创设,丰富感性认知
认知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实的反映,具体可分为多种不同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感性认知指的是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直观性理解,属于低层次的认知;理性认知则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属于高层次的认知。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分析、总结和归纳,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地理概念知识的内涵,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理性认知。高中地理概念教学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具象化,转换成为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的感性材料,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性认知。首先要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相联系,许多地理概念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看到,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也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生活中四季的变化来阐释太阳辐射;通过天气变化来解释冷锋与暖锋等等。如果将这些地理事物、现象与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在学生的认知中建立和激活,就会长时间且稳定的保持下来,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的同时,对于身边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也会留心观察。其次,教师应多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是由高中地理概念知识内容的数量繁多和抽象性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对于一些单独的地理概念,可以采用一些特征鲜明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来加以解释说明,从而促进学生对此类概念的认知。例如,自然地理章节中,对于宇宙和地球的相关概念就可以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普遍性的地理概念,就可以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例证来阐释。如对风化作用概念知识的讲解就可以利用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实物景观的图片或是纪录片来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特征。此外,教师也可以采取地理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对地理概念知识的学习。例如,在等高线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黏土来制作分层地理模型;可以用沙土和木板以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来演示河流的冲刷作用等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模拟并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过程,这对于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知识内涵无疑是有益的。
三、联系已有经验,促进概念同化
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对地理事物、现象的接触,总结其中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的通过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知识前有一个较为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从而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新概念知识前,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与未知知识相关联的认知经验,所以新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不是独立的,实际上是与原有生活认知经验或是其它认知经验相互冲突和碰撞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概念的同化。同化在高中地理概念学习中非常重要,由于概念在形式、逻辑关系等方面的联系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于同一种类型新概念知识的学习,往往存在着很多与其相关的旧知识;从学习时间上说,有一些距离新概念的学习较近,有一些较远;从特征上说,有的外显,有的则较为内隐。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先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已知知识和观念,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新概念知识的同化。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对概念知识的自主建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散学生思维,从而使其理解并牢牢掌握概念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永利.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策略探讨——以高中地理“褶皱”为例[J].地理教学,2018(23):19-21+33.
[2]郭维.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