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队伍建设 突出责任意识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古玩艺术品市场持续升温,随之伴生的就是对古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和对古玩艺术品知识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鉴定专家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就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
  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领域的现状
  当前的古玩艺术品鉴定领域,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乱象丛生。首先,缺乏严格的专家管理机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古玩艺术品行业里,到处是专家,谁都可以当专家。有些专家是自封的,还有些专家是一些说不清什么机构授予的。正是这些伪专家的大量出现,扰乱了整个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秩序,大大降低了真正专家的威信和威望。
  其次,鉴定人员的行为不受任何经济、法律、法规的约束。由于鉴定过程及其结果没有任何约束,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这就造成了一些参于古玩艺术品鉴定的人员不负任何责任地信口开河。例如世人皆知并传为笑柄的金缕玉衣的鉴定,给国家造成了五个多亿的损失,我们至今没有听到哪一个人受到了怎样的处罚。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不一定非常恰当的例子: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在美国经营了一家古玩店,出售的是一些有国内知名专家出具的鉴定书的古董。售出后,经仪器检测,都是假货,虽然这位经济学家也是受骗上当,但他也要受到当地法律的处罚,美国有关部门判罚他终生不得在美国本土从事商业活动。我想,这一点应该对我们的专家队伍建设有所借鉴。
  更有甚者,一些真假专家结成利益链,坑害消费者,这也是造成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声望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的事情屡见不鲜。假专家为一些真专家搭台,一些真专家为假专家捧场,结果造成了鉴定专家队伍的真假难辨。去年郑州曾经热炒过一件事情,一位自封的专家,从国家的一些著名文博部门请来一些专家,营造了很大的声势,出售一些假古董。获利的是真假专家,而受坑害的却是消费者,摧毁的是古玩艺术品市场的信誉。在国外,古玩艺术品是可以进入融资领域、信贷领域,可以做资产抵押的,而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由于古玩艺术品市场不讲信誉,所以古玩艺术品不能作为财产进行抵押贷款。其实这是很令国人汗颜的事情。
  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的准确定位
  什么是古玩艺术品鉴定,在整个鉴定过程中专家所充任的角色,对于这些都要给予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古玩艺术品鉴定的价值。
  其一要特别明确古玩艺术品鉴定不是商业行为,也不是娱乐行为,而是一项严谨、科学、细致的研究行为,是一项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活动。把古玩艺术品鉴定活动过度地市场化、娱乐化,其结果只能造成目前的这种乱象丛生。目前的情况是专家出场必谈钱,出场一次多少钱,鉴定一件多少钱,完成一次交易多少钱。把古玩艺术品鉴定这样一项高尚严谨的科学文化活动搞得庸俗化、低级化,这是我们真正有良知的业内人员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我们要对鉴定活动给予新的也是完整的定位,去商业化、去娱乐化,还原古玩艺术品鉴定以本质,并使其步入健康的轨道上来。
  其二是要对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自身给予准确的定位。专家不能是自封的,也不是哪一个人或随便哪一个部门都可以授予的。我们说的专家,是指那些在某一领域内取得了业内一致认可的成就的人,这才可以称之为专家。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今天活跃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的很多专家就无戏可唱了。所以,专家必须要是国家权威部门任命的。再一点,就是专家也不可能通吃。只可能在你所熟悉的领域内是专家,离开你所熟悉的领域你就绝不是专家。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在医院里,你让妇科医生去做开颅手术那是在开玩笑了。专家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说专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把握,不去做与自己熟悉的领域不相干的活儿。
  其三是就是真正的专家也一定要谨言慎行,因为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声誉问题,更是一个全行业的声誉问题。专家名号的取得,真的是来之不易。常言说:十年寒窗苦。而要成为一名专家,可能要终其一生的努力,所以要倍加珍惜自身的荣誉。在同其他各行业进行业务合作的时候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见利忘义,不能见钱眼开。
  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队伍的机制建设
  专家队伍的机制建设是扭转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活动乱象的重要环节,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也就有法可依了。
  首先,要制定严格细致的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行为规范守则。各行各业都有其行为规范,都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纳入到严格的规范中,明确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更应该有严格的规范。可以这样说,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一个缺项,这项工作应尽快补齐。
  其二,任何行业的专家鉴定,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这应该是一个普遍认可的道理,这个道理也应引入到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中来。在医院里,医生看病,出了医疗事故是要受到处分的。建筑行业里,工程出了问题,相应人员也要追究相应的责任。而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出现失误该不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呢,这也是不言而喻的。过去有一种说法,古玩行业不打假,那是指买卖双方自愿交易,共同认定这件古玩是对的,不经过专家鉴定的就成交了。如果经过专家鉴定,并且交了鉴定费,专家不对自己的鉴定结果负责,那么出现的情况可能就是永远杜绝不了鉴定行为的随意性、自主性、盲目性。
  其三,要有权威部门对专家队伍乃至鉴定领域进行监管。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同门类的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建立起来不但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更应该履行起监管职能。要对专家的行为进行跟踪管理。专家不仅仅是一个名号,更是一种责任,能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对得起专家名号的人应该得到推介,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的所谓专家也应及时进行调整,甚至清除出专家队伍。只有这样,古玩艺术品鉴定领域的乱象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理。
  (责编:韩珊珊)
其他文献
粉彩是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粉彩瓷是在高温烧制的白瓷胎釉面上,施以玻璃白与传统彩料,再低温烧制的釉上彩瓷。  清代康熙晚期,制瓷工匠在珐琅彩和康熙五彩基础上创烧了粉彩这一新品种,它萌芽于清代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时期,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得到了极盛的发展,故《陶雅》称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康熙晚期烧制成功的粉彩瓷器属于草创阶段
期刊
常见年轻人追星,多有些不可理解,暗想他们年少轻狂,易对明星喜欢、崇拜,从而追逐。其实所谓明星也没什么,不过有某种超越一般的特长或能力者,何必狂热地追、苦心地恋呢!人上了一定年纪,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那种激情慢慢会平淡下来。喜好还会有,只是会顺其自然,不会强迫或任性于某事、某物、某人,自我最终是更重要的。  玩藏浅绛的追星十分普遍,什么几大家、几文士或自己特喜欢的画师、画作,皆会在我们心中放大、膨胀
期刊
清初有一款民窑青花瓷画很别致(图1):净素的器物内底上画着一张香几,香几上安放一只香炉,香炉中有一两缕青烟在袅袅燃升(见图2图10)。这幅看似简单的瓷画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流行一时,表明它的内涵其实并不简单。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  中国古代一直有焚香的习俗。最早的相关记录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当年尧舜禅让,舜接帝位后,“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见《尚书·舜典篇》)文
期刊
宋瓷追求的是一种生活品味,一茶、一盏、一香器无不精巧玲珑,釉色、造型无不叹为观止,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观,就是当代艺术大师也望其项背。  宋人其实是用最简单的方、圆、素、朴、拙来表现质感和单纯。烧一件单色釉瓷器,用最简单的造型,最常见的青色来表现其美。其作品胜过当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佳作,“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就是宋人的至美追求。  他们的艺术创意完全摆脱了唐耀眼的花花绿绿和绚丽多彩
期刊
所谓界画,是指用界笔、直尺相互配合划线的绘画方法。鲁迅曾在《致魏猛克信》里说:“古人之‘铁线描’,在人物虽不用器械,但有屋宇之类,是利用器械的,我看是一枝界尺,还有一枝半圆的木杆,将这靠住毛笔,紧紧捏住,挨了界尺划过去,便既不弯曲,又无粗细了。这种图,谓之‘界画’”。中国的界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界画已达高峰,它是中国画的一种,主要以描绘山水楼阁为主。几百年来,它已成为中国古典山水画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元代,虽然国运不足百年,但它在绘画上却是个成就斐然可观的王朝。其绘画在继承唐、五代、两宋传统基础上,又进一步有了创新和发展。题材上,有山水、竹石、梅兰,尤其山水为主要绘画内容;画格上,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强调绘画中的书法趣味与诗、画相结合,融于一体;画风上,重视“古意”和“士气”;理论上,既继承宋代苏轼、米芾、文同等文人画家的优秀传统,神似胜于形似,又发展了以简逸为上,把自然景物当作抒发
期刊
初冬微寒,闲坐把玩几件浅绛瓷器,方器、圆器、立器、趴器,凸的、凹的、粗的、细的、溜的、涩的……磕着手的都是说不确切的愉悦。无需与人言说,也无人言说,不自觉、不经意地东摸摸、西转转,亲近着这些来之辽远的“朋友”,真切的沁凉从指头传到神经,奇异的手感触动着一个词蹦出来——“手工”。  手工又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技能,需要师徒传承过程,需要勤勉坚韧的毅力和踏实虔诚的态度,如十年磨一剑的功夫积累,“匍匐”在
期刊
俑,也叫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极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其最早来源于我国奴隶制时期的人殉制度,而到了封建社会,用人物俑随葬逐渐代替了残酷野蛮的殉人仪式,体现了社会正逐步进入文明时代,使用人偶陪葬也由贵族阶层扩展到一般财力殷实的地主阶层中。从现有资料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过关于俑的随葬。俑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陶俑、木俑、石俑、铜俑等,其中以陶俑居多;按照用途可分为仪仗俑、兵马俑、镇墓俑、生肖俑、伎乐
期刊
中国古代文房用具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文房用具大都小巧玲珑,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桌案必备之物。其中材质、造型十分繁丰,题材更为广泛,制艺功力深厚,诸多文房精品更是炉火纯青,可谓材精工绝,是工艺与文化的结合。这些案头小品,在文人的使用和欣赏过程中,被演变得各具特色,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  现借《收藏界》择优精选几件文房雅器珍品与同好品赏:  清代玛瑙灵芝
期刊
清宫珐琅彩瓷分为瓷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两类,其创烧于康熙朝而发展于雍正朝,至乾隆时期又步入了一个新的辉煌,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康雍,而且取材种类多样,装饰繁缛华美,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本文试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珐琅彩瓷碗为例,彰显其皇家气派和王者风范。  以下乾隆珐琅彩瓷碗的装饰,一类是在色地上彩绘花卉,并将锦上添花、吉庆有余等吉祥之意寓于其中,具有铜胎画珐琅般的立体效果。而另一类则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