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风淡日,茶也正好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n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花开茶生,洇染了春色的茶,总是会哨然地把我们带往诗意的远方。
  政和,一座隐于莽莽大山的白茶之乡。这里,似乎存在着另一种时间,不奔竞,不迟滞,恬然质朴。阳光、微风、梯田、茶山、竹林、农舍、炊烟……自然的,本真的,一切都简单得触手可及。
  常听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茶,滋身养心,可品可读,有诗有远方。眼下,春风十里,山河无恙。风日正好,茶也刚刚好。
  跟我走吧,去政和!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柔风淡日,酿叶为茶
  政和的春天,是从一片茶叶开始的,而采茶和制茶正是茶乡人拥抱春天最温情的方式。
  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磨砺与蓄积,茶芽挣脱去了厚重的苞壳,在和煦的阳光轻柔的春风里,露出了丰盈的身姿,满披茸毛,令人欢喜。
  柔风淡日,是良辰美景,也是制作好茶的天赐良机。在政和白茶“非遗”传承人杨丰眼中,茶虽不能言语,却饶富灵性,那是山魂水魄草木精英赋予的。
  如同一个攀登者,对好茶的不懈追求,他从未止步。他认为,制茶并不是人与自然的对抗,更不是“战胜”,而是一种默契的合作,“茶是主角,而人是谦卑的配角。只有充分顺应它的‘天性’,才能成就极致之味。”
  他,为茶专门修建了一座廊桥。廊桥,是闽浙一带山乡的地标建筑。它连接山水,也可遮风挡雨避暑纳凉。这一富有人情味的木构建筑,在杨丰的巧思妙想中变成酿造佳茗的理想天堂。
  芽叶自从茶树上被剥离后,又在一只只水筛上重新找到了归宿。这长达81米、宽4米、离地12米的廊桥,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襁褓,沉睡着如婴孩般的鲜叶嫩芽。“廊桥两端通透,无阳光直射,无风雨侵袭。雨时,倾斜30°的斜窗,能挡雨。它还有一定的高度,起风时,风从下往上吹。在廊桥里萎凋的茶青,失水率相对均匀。”
  就这样,在柔风淡日、天光云影中,诗意地完成了一枚鲜叶到一片茶叶的转化。这种看似简单的制法,却最大限度地仰仗自然、保留自然,彰显着人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春芽呀,夏花啊
  在爱茶人的心目中,春天和秋天都是茶的丰收季,而横亘其间的是漫长的炎夏。夏,是两个茶季之间的留白,虽是“青黄不接”,却是制作花茶的“花样年华”。茉莉花茶,茶引花香,花增茶味,是春芽与夏花的相遇与交融。
  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一样,花茶也曾是政和引以为傲的茶类。在杨丰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每逢夏天,花田里洁白一片。风吹过,花田荡漾,香风拂面,连空气里都带着浓甜的花香。然而,时代不断向前,城市的“磁场”吸引了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而这对于需要人力密切配合的花茶制作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冲击。
  渐渐地,花田荒芜,花香不再。花茶真要成为政和的“明日黄花”吗?不!花田里,还有采花姑娘的倩影,豆蔻之年的她,像天使一样呵护着守望着花田。样茶罐里,还有被封缄的悠长余韵,尽管被无情地打上了时光的印迹。她,链接土地;它,链接时代。她和它,在悄然延续着傲然的花魂茶骨。
  窨制,是熔铸花茶鲜灵甘醇的奥秘所在。早春烘青,伏天茉莉,茶花拌和,花吐香,茶吸香,相得益彰。制花茶,与其说考验的是耐力,不如说是毅力。一泡纯正的茉莉花茶,至少需经过四窨,高档茶甚至到九窨。若是九窨,仅窨花就有近百道工序,再加上茶坯处理、鲜花选择、伺花等,工序足足不下百道,而且必须在湿闷的伏天中夜以继日地进行。
  茶花共舞,成全彼此。虽汗如雨下,手麻肩痛,亦甘之如饴。当花香在潮热的空气中弥漫时,连梦境都变得活色生香。一位曾到来过隆合茶书院体验制茶的外国茶友曾兴奋对杨丰说:“昨晚的花香好浓郁,浓郁得我的梦里都是满满的茉莉花香,一直陪伴着我!”
  “林上的月光,绕梦的清香,传说中爱开始的地方。风吹清梦醒,雪瓣漫天扬……”
  好时光,你慢慢走
  苏轼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这句隽语,在隆合茶书院可以找到最真实的体验,不论行住坐卧,一草一木,一杯一壶,皆有悦目赏心的风景。
  茶生时,雾岚满山,宛如仙境。可携篮提筐,凌露采茶。漫步在起伏的茶田间,鼻间是清甜的空气,耳畔是乌唱虫鸣。轻采嫩芽,嬉笑穿云,一筐茶来一筐歌。
  思茶时,可于雅室啜茗,或翻阅书卷,或矮纸斜行,或调筝移柱,或看日移竹影,味山静日长,洗心涤虑,物我两忘。亦可邀三五好友,围炉而坐,啜茗闲话,相洽甚欢。
  最古雅的莫过于林下山间雅集。紫芽精舍,坐落于茂林修竹之中。虽为人造,宛若天成。左有翠竹,可邀清风,右有苍松,可挂日月。趺坐啜茗,游目骋怀,赏微云出岫,闻乌鸣风吟,悠然成诗,复得返自然。此正是:“野泉烟火白云間,坐饮香茶爱此山”。
  正如白茶,放弃了繁琐的工序和繁杂的工具,以最接近自然最接近原始的方式来酝酿毫香醇味。简单却深刻,这是白茶蕴含的自然哲学,也是生活的本来面目。是茶,教会了我们如何简单而快乐地生活。
  茶山青青,茶汤融融,似是一首清新澄净的山水诗,也似一幅意境高远的山水画。人在草木间,浸泡在茶里的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合”你…起,去“茶”找春天
  2020年,春暖茶生之时,隆合茶书院针对疫情开设了一次特殊的茶旅:
  第一天初识白茶
  第二天白茶的采制、审评、冲泡
  第三天白茶的健康与养生
  三天后,让白茶从此陪伴您的每一天。
  上火了,喝白茶;渴了,喝白茶;累了开心了都要喝白荼。只愿春暖花开带来的不仅是满院的茶香,还有疫情过后无恙的您。
其他文献
中国历代茶书、茶诗文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其中不泛经典之作,茶书中如“茶圣”陆羽《茶经》、罗廪《茶解》、许次纾《茶疏》;茶诗如陆龟蒙、皮日休《茶具十咏》等。这些人何以能写出经典之作?有个重要原因是,与其他作者相比,他们更重视实践,甚至亲自开辟茶园,或好友有茶园,重视观察与思考,从中得到裨益。而这些古代名人私家茶园,也可视为“微”茶庄园。陆羽:著《茶经》,亦辟茶园惊彼武陵状,移居此岩边。开亭如贮云,凿
期刊
人生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茶,雅士不可无茶。当今生活,茶也以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滋养丰富着人们的日常,为其清思助兴。在不宜外出的特殊时期,不如选择独自饮茶,茶中自有人生况味,等着你去体会。  1深隐于茶,自得其乐  古代文人墨客多爱茶,饮茶也成为极富仪式感的雅事,其中不乏自得其乐的“独饮”人士,甚至在饮茶选址上就极尽唯美,幽雅安静,不为外界所打扰,独自品味茶性的恬静淡泊。  正如白居易的《食后
期刊
如果一个好奇的朋友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资深茶友聚集的茶会,他的耳朵会不幸被灌入大量黑话。其中最难瞳的可能是:你喝古树吗?我们这位无辜的朋友一定会想:古树,可以喝吗?而且,怎么去喝一棵树?接下来,他会面临另外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喝古树?以及我怎么知道喝的是古树?茶行业封闭性强,但201 8年“双十一”的数据向所有人打开了这个行业的一扇门。“双十一”茶叶销售数据非常可观。茶叶的销售量这么大,的确需要了解
期刊
说到泡茶跟水温的关系,说到浸泡时间跟茶汤的关系,都说差个一点,就会令茶汤不一样,我就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做实验,因为没有人干扰,特专心地去体会85℃跟90℃泡出茶汤的不同、留意50秒跟一分钟的差异。一面体会它们的差异,一方面也逐渐带出了与茶的感情,喝着喝着就像彼此在聊天一样,我深刻理解了这泡茶的个性,我发觉独饮是与茶为友的最佳途径。不同的人泡同一款茶也会有不同吗?如果这两个人都很会泡茶,它俩使用同样的
期刊
一曲古琴悠然,一盏香茗自飘香。在古田五龙湖畔的一角——儒溪苑,多位茶友围席而坐,在悠游柔转的声乐中品啜香茗,感受悠然韵致。  竹修空间/至美无言  简洁朴素单纯的美,是禅宗的“无”,茶室的配置,竹修家具最为简朴,其古朴典雅、端庄优雅、古色古香,诠释了一种脱离于寺院的修心养性之愿望。这次的茶会,茶室中的竹修空间则整体风格雅致,调性统一,茶花、茶签、茶包、茶器等皆以素淡文雅相应,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的山
期刊
两年前,一只矾红诗文盖碗突然在茶圈兴起,或许你没有使用过,但一定多次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和茶人空间里见过它。同样在短时间内风靡起来的还有一款暖桌,在图片中它被放在榻榻米中间,矮矮一张中间嵌一个火钵,上面吊一只铁壶咕嘟咕嘟烧水。  追根溯源,这两个网红茶器最早都出自景德镇师傅一凡之手。有人说他给景德镇注入了一股活水,但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愉悦自己  一凡说话鼻音很重,又长着张自带三分
期刊
今年《茶道》1月刊,讲述了两个年轻艺术家“景漂”的经历。他们的故事,也是“景漂”一族生存现状的剪影。的确,对于许多年轻手艺人来说,景德镇是一个“梦工厂”。这座千年的瓷都,交织着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于是,它的“能量”吸引了五湖四海乃至世界的陶艺人来这里寻梦筑梦。  本期要介绍的“景漂”是来自北方的两个青年陶艺家,尽管术业有专攻,且风格不一,但他们的作品都有着南方特有的灵动与清
期刊
2019年5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开幕。本届茶博会由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茶产业的发展成就。福建参展代表团连续第三次参展,100多家茶企惊艳亮相本屆茶博会。  一杯安全、健康、优质的闽茶  福建综合展区面积630平方米,划分为福建茶产业形象展示区与区域公用品牌展销区。省农业农村厅围绕茶产业绿色发展,以“清新福建-
期刊
正月初八,二月的第一天,因为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还宅在家里。此时,尽管世间纷乱,但万物的生长依然随着季节的更替在展现出不同的情趣,春花,春草,各种春意萌动……还有几天就立春了。春和景明,对茶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越是在这样困难的特殊时期,我们越要努力保持生活的仪式感。于是,拎上简朴易行的茶篮,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我们说走就走,驾车出门喝“春茶”。  世间纷乱,/唯茶以清心/  春
期刊
2013年,我有—次莆田之行。莆田仙游是蔡襄故里,蔡襄《茶录》被誉为继陆羽《茶经》之后最重要的茶著之一,我自然很想去看看蔡襄故居,祭拜他的陵寝。但因为是集体活动,未能如愿。几年里,我一直因此耿耿于怀。  武夷山茶友徐谦早些年在仙游工作过,与蔡襄后人蔡朝忠熟识。我知道后,每去武夷山就与徐谦商量什么时候再去一次莆田,请蔡朝忠做带路人。  时隔六年,我们在武夷山又说起此事,徐谦说:“去吧,你定下来,我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