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观下的文言文教学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细化目标;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59-02
  
  设计理念:
  1.尊重孩子们的已知,激发兴趣。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在这之前,孩子们已经有了学习古诗词的经验,也曾在“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接触过简单的文言文句子,然而,如何尊重孩子们的已知,引领孩子们联系实际在现实情境中解决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一步一步地 “走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热爱文言文”是教师备课、讲课的核心理念。
  2.尊重文言文学习的规律,获得学法。
  “难读”、“难懂”是孩子们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帮助孩子们突破这些学习难关,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完善“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古诗词内容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诵读。因此,本节课,我们视“诵读”为学文的根本,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妙设置认知障碍,循序渐进地将教学目标细化到诵读过程之中,合理运用认知冲突支持注意,推进有效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是一篇叙事明理的文言文。全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弈秋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围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听着,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如何用弓箭去射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但后者却不如前者。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别,而是后者不用心学习,三心二意,自然学不好知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全文内容较为浅显,文章蕴含的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感知文章大意、感悟文章内涵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文中的两个“也”字,六个“之”字,以及“通国之善弈者也”、“惟弈秋之为听”、“为是其智弗若与”这三个句子,细细推敲起来却有难度,因此,我们将其视为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实现课内外的有效链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自信。
  2.引导学生“会读”,并能够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并获得学文方法;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之”“也”的用法。
  4.引导学生“读好”故事,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读好文言文,获取方法。
  难点:了解文言文中“之”“也”的用法。
  
  课前预习:
  1.了解孟子,搜集有关孟子的资料(其中包括依据孟子留下的至理名言)。
  2.试着读一读,译一译课文,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课前准备:古筝乐曲
  教学过程:
  一、以“谈古”为突破口,激发学趣
  1.让学生伴着悠扬的古筝曲进入课堂,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轻松谈话,由古筝谈到古诗,再由古诗谈到古文。
  2.师:古文又称文言文,我们已经在“积累·运用三”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背一背我们曾经学过的文言文?
  (指名背,引领学生背出韵味,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韵律美、文字精炼、不易读懂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自信心。相机板书:读通,读懂,读好)
  二、以检查预习为瓶颈,引领学法
  1.了解孟子,揭示课题。
  (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孟子的资料,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在了解孟子的基础上,引出孟子的一些名言。如:①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
  师:我国古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不仅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作品——《学弈》。
  (师板书课题,并强调“弈”的第四笔,生齐读课题。)
  师:“学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下棋。)
  师:下什么棋呢?(引导学生看图、查字典,明确是下围棋。)师:这篇文言文下的是怎样的“一盘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细细地品味。
   2.检查读文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读通”是“读懂”的基础,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把这篇文言文读通顺吗?(也可先让学生提出不能确定的读音,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指名读文,在学生反复练读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生字和多音字,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着重强调:诲、其、惟、缴、弗、为、与、曰。)
  师:字音的问题解决了,但我们还没能把这篇文言文读出韵味。要想把文言文读出韵味,我们首先要弄懂文章中每句话的意思。①请同学们先借助注释自己认真读读课文,把不能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②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也可先让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
  教师重点指导的句子:
  ★“通国之善弈者也。”(先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接着理解“善弈者”,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作者——写作的人,老者——年岁大的人,合作者——互相合作的人……”从而理解“者”的意思)
  ★“思援弓缴而射之。”(用拆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虽与之俱学”, (俱:一起,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成语中,哪些也带有“俱”的词语,如:一应俱全、两败俱伤、与时俱进……进一步体会“俱”的意思。体会古文、成语、现代文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为是其智弗若与?”(帮助学生填补句子中的省略部分)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搞懂了每句话的意思。接下来,谁能整体描述这个故事呢?(指名整体描述)
  师:同学们,孟子作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对这两个学棋的孩子是什么态度?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接下来,就让我们边读边品味孟子的良苦用心,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吧!
  (教师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研讨,然后交流汇报,指名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写文章的人,在这里对两个学弈的孩子持什么态度?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文中学弈者的不同态度:对第一个人表示欣赏、赞同;对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不予赞同。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读文时进行合理停顿,并鼓励学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进行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有停顿符号的范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学到这儿,咱们不仅读懂了字面意思,还读出了深层的含义,读出了弦外之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难怪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创设情景,背诵全文,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够把文言文读得如此入情入境,现在谁能把它入情入境的背下来呀?(指名背诵→男女生背→师生对背→齐背)
  师:真是不得了,同学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把文言文背得这么有味道,我发现你们现在已经爱上文言文,爱上这个故事了是不是?下面我们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出示此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用文言文讲。
  ★用弈秋的口气讲:“我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与我一起学弈,其一人……”
  ★用孟子的口气讲。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感受“也”字的作用:在古文中,它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表示某种语气,它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跟现在的“吧”“吗”“呀”“啊”“了”等相似,在第一句中“也”相当于“了”,在第二句中“也”相当于“啊”)
  4.释疑解难,感悟文言文的奥妙,总结学法。
  师:文章学到这儿,是不是都学完了呢?还有问题吗?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获得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师:同学们,在这篇文言文中有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请同学们找到它所在的句子,并认真体会体会它在每句话中的意思一样吗?
  (生找到“之”字。帮助学生理解之在文中表达的不同意思。)
  师:到现在,这篇文言文学完了,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学法、文言文的读法、文章蕴含的道理多角度汇报。)
  三、以拓展延伸为契机,丰厚底蕴
  1.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组织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班级博客上,师生共同交流。
  点评: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古文,除了读懂古文以外,还应该重视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周雅会老师的设计,注意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生发出对古文的兴趣。首先,老师以“谈古”为突破口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究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进一步感受了文言文的特点,为学习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老师通过环环紧扣的“预习检查”来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在借助字典、注释解释古文言文字,弄懂文字含义的过程中,体会文字的精炼,玩味其中的韵味;读懂以后,周老师引导学生去体会“作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对这两个学棋的孩子是什么态度?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会用怎样地语气来说这些话?”把学生带入文本的特定情境,进一步体会“摇头晃脑”的有韵味地读古文的乐趣;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文字的意蕴。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带入了文言文学习的意境和情趣之中,使孩子们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这样,课外的阅读拓展,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保障。
  (点评:高启山)
  
  责任编辑:王开贵
其他文献
“今天的作业——看书30分钟,玩游戏30分钟,然后写出感受。下课!”什么?我没听错吧?作业就这么简单?那一瞬,我开心得仿佛每根神经都在狂笑……   放学后,想到可以玩30分钟游戏,我一路狂奔到家。开门,拽鞋,扔包,一气呵成,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向书房,打开电脑。玩什么呢?赛车?枪战?不管了,先玩再说。   “今天的作业很特殊啊!”已经到家的老妈拿着手机,一边大喊“计时开始!”看来老妈已收到微信群
付出没有回报是因为  还有问题没有解决  中考后,优异的入学成绩让我顺利地进入到了高中重点班。但“重点班”这三个字,却使我倍感压力,甚至让我产生了一些不良反应。  最开始那段时间,我上课十分专注,作业也不敢有丝毫马虎。可班里的大牛们太多了,我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随后就出现了一个意外状况——我在化学这一科目上拿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及格。  挫败感和昔日的自豪感狠狠相撞。此时,我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选
我们都知道,根据句子的使用目的,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是常考的重点,也是要掌握的难点,这里我们先重点讲一下。   疑问句中我们只讲一讲难掌握的反意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反意疑问句: 在陈述句之后附上一个简短问句,对陈述句所叙述的事实提出相反的疑问,这种疑问句叫做反意疑问句。如前面陈述句部分是肯定式,后面问句部分一般用是否定式;如前一部分是否定式,后一部分一般用肯定
如果你以為艺术大师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大师的亲手之作,那你就错了。有些作品确实是大师亲手制作,有些是大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有些则是复制品。下面,我们来揭开艺术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教你如何分辨作品的真伪。   Fakes, Forgeries, and Mysteries—How Experts Figure Out if Artworks Are Authentic   Dave Davies
也許你已经去过香港的迪士尼乐园,也许你已经到过美国的迪士尼,也许你正期待着到上海的迪士尼玩耍,也许你只是在各种媒体或书报上看到它的介绍。但迪士尼世界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The Walt Disney World Resort. Its familiar sights and scenes are spread across four theme parks, two
是什么驱使我们一直向前奔跑呢?不管经历了什么——美好的,或者就在自己绝望到将要说出“放弃”这两个字的时候,又咬咬牙擦干身上的汗水和泪水,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是什么让我们信心满满,一定要抵达目的地呢?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那么,请你回头看看那条你曾经走过的小路吧。可能那条你走过无数次的小路,现在路的两边正堆积着枯萎的树枝或残叶,凋零的景象看上去甚是凄凉,如同秋风过后凌乱在荒野中的稻草人。可是那
摘 要:教师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文字、文本的作者、编者与经验中的学生的四次对话,是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文本;文字;作者;编者;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24-03    教师走进文本,客观、辩证地把握文本,建立起准确把握文本的经历和体验,是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大量考古材料,证明在巴蜀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历史遗存上的“唐代断痕”,主要体现在唐代墓葬数量、文物数量前不及两汉,后不及两宋。然后探索深藏于巴蜀历史的“唐代断痕”人文和自然原因,认为从本质上来看,唐代巴蜀地区在全国的经济文化地位前不如汉代,后不及宋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进程断层,这是造成历史遗存更少的基础原因;就唐代墓葬极少具体问题来看,僚人的悬棺、洞葬葬式是大量侵夺唐代砖石墓、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但学生的口语水平仍离理想目标有一定差距。笔者从所在学校学生的常见口语错误入手,分析深层原因,并探究相应对策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1. 初中口语基本錯误类型   1.1 语言不够地道   一些学生表述的语言结构混乱,句子成分颠倒,个别学生甚至直接参照汉语的意思照字面一字
内容提要 从“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看,孔孟首倡的“父子相隐”、“窃负而逃”是一种不正当的观念,不仅会在“亲亲相隐”中导致为了偏袒自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损人利亲”后果,而且会在“官官相护”中导致为了偏袒君主官员及其亲属的不应得私利、不惜损害普通民众正当权益的“损民利君”后果,甚至还会在“大义灭亲”中导致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专制利益、不惜损害自家亲属正当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