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上教师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了解学生身心情况、因材施教为基础;以“和”字为主线;以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倾注对学生的爱等为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上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长期的实践,在课堂上尝到了教育行为中“皮革马利翁效应”带给自己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因材施教 情感交流 和谐 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体育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是心理品质的信息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听、看、议、思、练的意向、动机和兴趣等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中产生的。体育课堂教师了解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主要在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师应怎样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身心状况,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各种心理特点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个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要创造和谐氛围,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应学生的需求,在分析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了解学生的身心,针对学生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
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够得着”,使优秀学生发挥长处,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再提高一步,使后进生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这种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当”的要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规定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然后,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三)深入了解学生,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爱运动的,有不爱运动的;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一个班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人与人之间略有差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开小灶”,增加活动内容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答得准确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回答不合要求时,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让学生出来演练动作也应如此,演练得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不能自满,对演练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要和蔼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中以“和”字为主线,做到口出“和”言、积极反思
体育课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个别学生出现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也是比较正常的。此时,教师往往以非常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做,或许能一时维持较好的课堂纪律,但是对学生的成长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在我初为人师的时候有一件这样的事:在我的教学案例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在体育课上时常不遵守课堂纪律,我认为他不是好学生。结果他在小学及初中的其他任课教师一般都认为他不是好学生,都曾用非常严厉的态度对待他。所以该生长期在这种氛围中,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上课表现不好就在情理之中。究其原因,许多教师往往把教育视为一种短期行为,认为学生在我教的时候,就得听我的话,否则便采用严加管教甚至非常粗暴的态度来对待。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个性,处于易塑期,也是心理易受伤害期,在他的学习期间有缺点错误是正常的。如果是一个从长远考虑理解学生心理的教师,就会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确地加以引导,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防线就会慢慢地消失,从而得到学生的信赖。相反,如果是一个视教育为短期行为的教师,对学生严加训斥,只看到其缺点,看不到其优点。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以后就难改进。其他教师教起来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师生关系不好了,不和谐了,课堂氛围能和谐吗?教学内容能完成吗?教育效果能好吗?可想而知了!
课上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下是课堂的延续,经常走进学生中间,反思一下自己,和他们一起玩乐,用心听他们的喜怒哀愁。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都把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与此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掌握了每个学生的特点、爱好。通过这样的沟通,师生彼此之间了解加深了,理解更多了,互相支持了,也就和谐共生了。“心”通了,“心”同了,还会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呢?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仰慕教师,关系融洽,会促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培养过有天赋的学生,他们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我心里非常高兴;然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所教的学生千差万别,没有天赋的学生也是我们培养的对象,它们同样需要体育,需要老师的关注,需要老师的爱。我曾经教过一名足外翻的残疾学生,我是从初一年级教起的,他叫王恺(男);一名叫姚章(男),也是从初一年级教起的,身高175厘米,体重180多斤,四肢发育不够协调。通过和他们接触和聊天,他们对同学参加体育活动非常羡慕,向往参加体育活动。从那以后我就主动和他们接触聊天,从兴趣谈到学习,从生活谈到志向,从体育谈到人生。我热情的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并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事迹讲给他们听,同时在体育课上根据他们的情况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练习内容,我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这一典型事例因势利导的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他们所在的班上我说过这样的话:“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只有心灵的残疾最可怕”。我经常在同学面前表扬这两名同学,称赞他们的顽强拼搏进取精神。这两名同学在体育课上从没请过一次假,所有的练习他们都要求参加。姚章同学在支撑跳跃面前的顽强精神,王恺同学在长跑课上努力完成练习内容……这不正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所要培养的拼搏精神和进取精神吗?这个事例使我感到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只有通过心灵的对话才会使师生的情感靠的更近,体育课堂更和谐,才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育的渗透性才更强。
四、倾注师爱,激发引导学生
德国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鼓舞。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学生都愿意听老师的表扬,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是如此,老师的鼓励有时就像一股暖流温暖学生的全身,更像力量的源泉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经常地和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我应该给学生什么?
我有一个学生叫李新,是一个胖女孩,我记得当时体重160多斤,身高158公分。记得在初二教支撑跳跃时,看到同学们完成得都非常好,他也很着急,我就耐心的安慰她不要着急,要注意动作要领,并安排她多做一些辅助性的练习进行诱导,看他学习认真我就表扬他聪明好学会动脑筋,听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他的劲头更足了,在完整技术练习时我就鼓励她,要勇敢果断,我适当的降低“山羊”的高度,让她逐渐地加强感觉,在她成功时候我就带领全班同学为她鼓劲加油,她看到同学们这样热情地为她加油,他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信心更大,尽管她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我还是热情的鼓励她。我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今后我们还要面对许多第一次,只要我们能面对困难,充满信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同学们让我们为李新同学鼓掌。我看到每一个同学都在使劲地鼓掌,掌声是那样的热烈而坚定,我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他们,同时也达到了老师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有时在学生的身上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她在以后体育中考中取得了29分(30分满分)。让我们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少一点冷落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指责多一份关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粗心多一点细心,教育的艺术性会更强,教育的魅力会更大。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的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了老师的爱,体育课堂就有活力;有了老师的爱,体育课堂就其乐融融;有了老师的爱,体育课课堂就有生命力。
总之,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用心去发现和体会。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只要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只要对每个孩子投入真诚的、无私的爱。必然会尝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皮革马利翁效应”带给自己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朱海峰.浅谈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期刊.科技信息.2009.第27期.
[2]李宏宇.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期刊.考试周刊.2008.第11期.
[3]沈维珍.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的活动氛围的创设[J].吉林教育.2010.02.
[4]体育学刊.体育学刊编辑部出版.2004年第11卷.
(作者单位: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
[关键词]因材施教 情感交流 和谐 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体育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是心理品质的信息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听、看、议、思、练的意向、动机和兴趣等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中产生的。体育课堂教师了解学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主要在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师应怎样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身心状况,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各种心理特点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个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要创造和谐氛围,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应学生的需求,在分析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了解学生的身心,针对学生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
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够得着”,使优秀学生发挥长处,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再提高一步,使后进生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这种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当”的要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规定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然后,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三)深入了解学生,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爱运动的,有不爱运动的;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一个班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人与人之间略有差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开小灶”,增加活动内容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答得准确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回答不合要求时,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让学生出来演练动作也应如此,演练得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不能自满,对演练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要和蔼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针对性的练习,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中以“和”字为主线,做到口出“和”言、积极反思
体育课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个别学生出现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也是比较正常的。此时,教师往往以非常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做,或许能一时维持较好的课堂纪律,但是对学生的成长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在我初为人师的时候有一件这样的事:在我的教学案例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在体育课上时常不遵守课堂纪律,我认为他不是好学生。结果他在小学及初中的其他任课教师一般都认为他不是好学生,都曾用非常严厉的态度对待他。所以该生长期在这种氛围中,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上课表现不好就在情理之中。究其原因,许多教师往往把教育视为一种短期行为,认为学生在我教的时候,就得听我的话,否则便采用严加管教甚至非常粗暴的态度来对待。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个性,处于易塑期,也是心理易受伤害期,在他的学习期间有缺点错误是正常的。如果是一个从长远考虑理解学生心理的教师,就会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确地加以引导,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防线就会慢慢地消失,从而得到学生的信赖。相反,如果是一个视教育为短期行为的教师,对学生严加训斥,只看到其缺点,看不到其优点。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以后就难改进。其他教师教起来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师生关系不好了,不和谐了,课堂氛围能和谐吗?教学内容能完成吗?教育效果能好吗?可想而知了!
课上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以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课下是课堂的延续,经常走进学生中间,反思一下自己,和他们一起玩乐,用心听他们的喜怒哀愁。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都把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与此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掌握了每个学生的特点、爱好。通过这样的沟通,师生彼此之间了解加深了,理解更多了,互相支持了,也就和谐共生了。“心”通了,“心”同了,还会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呢?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仰慕教师,关系融洽,会促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情感交流、激励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培养过有天赋的学生,他们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我心里非常高兴;然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所教的学生千差万别,没有天赋的学生也是我们培养的对象,它们同样需要体育,需要老师的关注,需要老师的爱。我曾经教过一名足外翻的残疾学生,我是从初一年级教起的,他叫王恺(男);一名叫姚章(男),也是从初一年级教起的,身高175厘米,体重180多斤,四肢发育不够协调。通过和他们接触和聊天,他们对同学参加体育活动非常羡慕,向往参加体育活动。从那以后我就主动和他们接触聊天,从兴趣谈到学习,从生活谈到志向,从体育谈到人生。我热情的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并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事迹讲给他们听,同时在体育课上根据他们的情况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练习内容,我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这一典型事例因势利导的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他们所在的班上我说过这样的话:“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只有心灵的残疾最可怕”。我经常在同学面前表扬这两名同学,称赞他们的顽强拼搏进取精神。这两名同学在体育课上从没请过一次假,所有的练习他们都要求参加。姚章同学在支撑跳跃面前的顽强精神,王恺同学在长跑课上努力完成练习内容……这不正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所要培养的拼搏精神和进取精神吗?这个事例使我感到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只有通过心灵的对话才会使师生的情感靠的更近,体育课堂更和谐,才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育的渗透性才更强。
四、倾注师爱,激发引导学生
德国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鼓舞。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学生都愿意听老师的表扬,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是如此,老师的鼓励有时就像一股暖流温暖学生的全身,更像力量的源泉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经常地和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我应该给学生什么?
我有一个学生叫李新,是一个胖女孩,我记得当时体重160多斤,身高158公分。记得在初二教支撑跳跃时,看到同学们完成得都非常好,他也很着急,我就耐心的安慰她不要着急,要注意动作要领,并安排她多做一些辅助性的练习进行诱导,看他学习认真我就表扬他聪明好学会动脑筋,听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他的劲头更足了,在完整技术练习时我就鼓励她,要勇敢果断,我适当的降低“山羊”的高度,让她逐渐地加强感觉,在她成功时候我就带领全班同学为她鼓劲加油,她看到同学们这样热情地为她加油,他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信心更大,尽管她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我还是热情的鼓励她。我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今后我们还要面对许多第一次,只要我们能面对困难,充满信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同学们让我们为李新同学鼓掌。我看到每一个同学都在使劲地鼓掌,掌声是那样的热烈而坚定,我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他们,同时也达到了老师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有时在学生的身上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她在以后体育中考中取得了29分(30分满分)。让我们在体育教育工作中少一点冷落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指责多一份关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粗心多一点细心,教育的艺术性会更强,教育的魅力会更大。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的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了老师的爱,体育课堂就有活力;有了老师的爱,体育课堂就其乐融融;有了老师的爱,体育课课堂就有生命力。
总之,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用心去发现和体会。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只要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只要对每个孩子投入真诚的、无私的爱。必然会尝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皮革马利翁效应”带给自己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朱海峰.浅谈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期刊.科技信息.2009.第27期.
[2]李宏宇.如何创设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期刊.考试周刊.2008.第11期.
[3]沈维珍.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的活动氛围的创设[J].吉林教育.2010.02.
[4]体育学刊.体育学刊编辑部出版.2004年第11卷.
(作者单位: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