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中国的雕塑艺术发展到清末出现了一个断链。换句话说,中国自己延续上千年的传统雕塑基本上销声匿迹,只有少量在民间流传。一种新的雕塑样式进入中国。这种新的样式就是西方式的雕塑。它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意义上中国的雕塑。
陕西省渭北高原的雕塑石砖雕刻艺术分布广泛,雕塑石砖雕刻艺术是我国北部特有的一种民间雕刻艺术品,代表了我国北方的民族艺术文化。陕西省雕塑石砖雕刻艺术的艺术品品种和数量排位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中华民间文化的发展。所以,以下对民俗艺术博物院藏雕塑雕刻艺术进行了分析,以证明保护我国民族艺术可以更好地促进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一、雕塑艺术的概述
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的雕塑到底哪里不一样?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观念上。中国古代雕塑两大功能,一个是宗教信仰,如五百罗汉;还有一种跟死亡有关,跟丧葬有关,就是类似兵马俑的东西,很实际。而西方人对雕塑强调一种审美意识,在技巧上,西方雕塑建立在一种所谓的科学基础上,如解剖学,雕塑家要把创作对象的每一块肌肉的位置都搞清楚。这样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就必然碰撞融合。
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雕塑家刘开渠、李金发、程曼叔等人,在参照国外雕塑艺术形式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站在写实的态度上为中国现代雕塑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较为常见的“拴马桩”,“拴马桩”也被叫做“拴马石”,它是我国陕西渭南民间的一种石砖雕刻艺术品。拴马桩石砖雕刻艺术原本是古代乡绅大户等富裕人家用来栓系马骡的实用雕刻条石,拴马桩是用一整块坚实耐磨的青石雕刻而成,拴马桩一般的宽度和厚度在22~30厘米,高度通常为2~3米。
拴马桩经常被乡村居民建造在宅院大门的两侧,和门前石狮一样,既有建筑炫富的作用,也被人们赋予镇宅辟邪的用途,是古代居民建筑宅院的组成部分,人们称拴马为“庄户人家的华表”。拴马桩所拥有的艺术观赏价值和雕像的研究价值渐渐地引来人们关注,拴马桩的雕刻技术包含浮雕、线刻与圆雕的艺术手法。从现在的双马庄雕像来看,人物形象的拴马桩雕像有仙女献桃、道教八仙、人骑石狮等神话故事、民间传送和传统剧目相关内容,以狮子为动物形态的拴马桩雕像居多。造型精美的拴马桩石刻雕像又被称为“看桩”。古代拴马桩石像雕刻材料以黑青石、灰青石为主,少数用西砂石雕刻,一般小型的拴马桩石雕高度约30厘米,中型拴马桩石雕约260厘米,大型拴马桩石雕约300厘米。拴马桩石雕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拴马桩桩身少数雕刻云水纹、卷水纹、串枝纹;拴马桩石雕根部埋在地面下;拴马桩的台座部分承托着拴马桩石雕头部,一般是上方圆形,下方为方形,上半部分浮雕马、鸟、兔子、云彩、水等图案。拴马桩桩头的圆雕有表现神话人物故事,如仙翁、刘海、寿星等相关的神话故事,也有多人物和人与兽等相关组合形象。
二、雕塑的艺术特点
(一)雕塑雕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从整体来看雕塑石像雕刻,雕塑顶部收圆,雕塑桩体取方。《文心雕龙·定势》说:“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意思是说,雕塑石刻雕像桩体方、桩顶圆,寓意“天圆地方”,雕塑石雕整体的造型秀美明快。仔细来观察雕塑石雕,雕塑桩身的正面浮雕采用舒曼的莲花卷草纹,坐拥垂直盘力上升之势,结束的地方运用长方形横向的浮雕天马、锦袱等祥瑞图案,进而形成横短纵长的差距,栓马桩石雕颈部以鼓墩过度、遍圆仰莲,如演奏戏曲中的休止符;雕塑石雕的桩顶用线雕或圆雕的雕刻手法雕刻出乘马、雕胡人驾驭狮子的形态,使得雕塑石雕的整体轮廓骨格外传神醒目,突出于时空之间。雕塑石雕的空间分布比例节奏感形式很讲究曲折对比、張弛有力、刚柔相对,体现出一种音乐的美感节奏形式。
(二)雕塑石雕雕刻过程中顺从适形法则
雕塑灵活巧妙地用四方体对角线比边长的特点,因材施艺,把雕塑的主体方式在对角线位置,这样既没有超过雕塑整体的四方形,也扩大了雕塑雕像的空间。在纵向视觉角度使雕塑变得大气饱满,呈现一种开张气势,而且雕塑雕像与角棱相互错位对称,产生一种扭动的动态美感。以人和狮子的雕塑雕像为例,人和狮子的动态整体结构上,人在正面,狮子头部在左顾右望,动中含静,寓意着变化在平正之中。雕塑雕像的头部大体在方形的一个棱角之上,垂直延长,其主体的形象动态从中心方位线轴重心向前倾靠,呈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增加的动势性能,雕塑雕像正面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效果。虽然狮子头比人物的头要大,但是人物头位于雕塑雕像的最显目位置,因而狮子头与人物形象连接处相对较弱。头部是人物传神的中心部位,突出人物头部是为了设立一种视觉兴奋点,是对人物形象精神特征的重点强化。在人物形象的头比例上,头部占人物整体形象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不会显得比较奇怪,来源于传统观点,民间的人物造型突出大头,而相对减少腰肢的比例。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体系,重点在形象上的艺术精神,不屑于模仿,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雕塑石雕由古老的写意形象创作出优雅的美感,从东汉“说书俑”的整体造型来看,就已经给人一种拍手叫绝的想法。
三、结语
雕塑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和特色产物,对于考古工作者和文物艺术研究有很大的意义。从雕塑的整体造型入手,对于研究我国民间的雕塑历史,也有查缺补漏的好处。关中民俗博物院的雕塑文化艺术,不仅是存储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巨型宝藏,也为我国艺术研究做出贡献,有助于人们感受到其艺术魅力,还能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人们还要将这些传统文化维续传承和发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辽宁师范大学)
陕西省渭北高原的雕塑石砖雕刻艺术分布广泛,雕塑石砖雕刻艺术是我国北部特有的一种民间雕刻艺术品,代表了我国北方的民族艺术文化。陕西省雕塑石砖雕刻艺术的艺术品品种和数量排位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中华民间文化的发展。所以,以下对民俗艺术博物院藏雕塑雕刻艺术进行了分析,以证明保护我国民族艺术可以更好地促进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一、雕塑艺术的概述
中国古代雕塑和西方的雕塑到底哪里不一样?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观念上。中国古代雕塑两大功能,一个是宗教信仰,如五百罗汉;还有一种跟死亡有关,跟丧葬有关,就是类似兵马俑的东西,很实际。而西方人对雕塑强调一种审美意识,在技巧上,西方雕塑建立在一种所谓的科学基础上,如解剖学,雕塑家要把创作对象的每一块肌肉的位置都搞清楚。这样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就必然碰撞融合。
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雕塑家刘开渠、李金发、程曼叔等人,在参照国外雕塑艺术形式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站在写实的态度上为中国现代雕塑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较为常见的“拴马桩”,“拴马桩”也被叫做“拴马石”,它是我国陕西渭南民间的一种石砖雕刻艺术品。拴马桩石砖雕刻艺术原本是古代乡绅大户等富裕人家用来栓系马骡的实用雕刻条石,拴马桩是用一整块坚实耐磨的青石雕刻而成,拴马桩一般的宽度和厚度在22~30厘米,高度通常为2~3米。
拴马桩经常被乡村居民建造在宅院大门的两侧,和门前石狮一样,既有建筑炫富的作用,也被人们赋予镇宅辟邪的用途,是古代居民建筑宅院的组成部分,人们称拴马为“庄户人家的华表”。拴马桩所拥有的艺术观赏价值和雕像的研究价值渐渐地引来人们关注,拴马桩的雕刻技术包含浮雕、线刻与圆雕的艺术手法。从现在的双马庄雕像来看,人物形象的拴马桩雕像有仙女献桃、道教八仙、人骑石狮等神话故事、民间传送和传统剧目相关内容,以狮子为动物形态的拴马桩雕像居多。造型精美的拴马桩石刻雕像又被称为“看桩”。古代拴马桩石像雕刻材料以黑青石、灰青石为主,少数用西砂石雕刻,一般小型的拴马桩石雕高度约30厘米,中型拴马桩石雕约260厘米,大型拴马桩石雕约300厘米。拴马桩石雕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拴马桩桩身少数雕刻云水纹、卷水纹、串枝纹;拴马桩石雕根部埋在地面下;拴马桩的台座部分承托着拴马桩石雕头部,一般是上方圆形,下方为方形,上半部分浮雕马、鸟、兔子、云彩、水等图案。拴马桩桩头的圆雕有表现神话人物故事,如仙翁、刘海、寿星等相关的神话故事,也有多人物和人与兽等相关组合形象。
二、雕塑的艺术特点
(一)雕塑雕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从整体来看雕塑石像雕刻,雕塑顶部收圆,雕塑桩体取方。《文心雕龙·定势》说:“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意思是说,雕塑石刻雕像桩体方、桩顶圆,寓意“天圆地方”,雕塑石雕整体的造型秀美明快。仔细来观察雕塑石雕,雕塑桩身的正面浮雕采用舒曼的莲花卷草纹,坐拥垂直盘力上升之势,结束的地方运用长方形横向的浮雕天马、锦袱等祥瑞图案,进而形成横短纵长的差距,栓马桩石雕颈部以鼓墩过度、遍圆仰莲,如演奏戏曲中的休止符;雕塑石雕的桩顶用线雕或圆雕的雕刻手法雕刻出乘马、雕胡人驾驭狮子的形态,使得雕塑石雕的整体轮廓骨格外传神醒目,突出于时空之间。雕塑石雕的空间分布比例节奏感形式很讲究曲折对比、張弛有力、刚柔相对,体现出一种音乐的美感节奏形式。
(二)雕塑石雕雕刻过程中顺从适形法则
雕塑灵活巧妙地用四方体对角线比边长的特点,因材施艺,把雕塑的主体方式在对角线位置,这样既没有超过雕塑整体的四方形,也扩大了雕塑雕像的空间。在纵向视觉角度使雕塑变得大气饱满,呈现一种开张气势,而且雕塑雕像与角棱相互错位对称,产生一种扭动的动态美感。以人和狮子的雕塑雕像为例,人和狮子的动态整体结构上,人在正面,狮子头部在左顾右望,动中含静,寓意着变化在平正之中。雕塑雕像的头部大体在方形的一个棱角之上,垂直延长,其主体的形象动态从中心方位线轴重心向前倾靠,呈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增加的动势性能,雕塑雕像正面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效果。虽然狮子头比人物的头要大,但是人物头位于雕塑雕像的最显目位置,因而狮子头与人物形象连接处相对较弱。头部是人物传神的中心部位,突出人物头部是为了设立一种视觉兴奋点,是对人物形象精神特征的重点强化。在人物形象的头比例上,头部占人物整体形象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不会显得比较奇怪,来源于传统观点,民间的人物造型突出大头,而相对减少腰肢的比例。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体系,重点在形象上的艺术精神,不屑于模仿,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雕塑石雕由古老的写意形象创作出优雅的美感,从东汉“说书俑”的整体造型来看,就已经给人一种拍手叫绝的想法。
三、结语
雕塑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和特色产物,对于考古工作者和文物艺术研究有很大的意义。从雕塑的整体造型入手,对于研究我国民间的雕塑历史,也有查缺补漏的好处。关中民俗博物院的雕塑文化艺术,不仅是存储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巨型宝藏,也为我国艺术研究做出贡献,有助于人们感受到其艺术魅力,还能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人们还要将这些传统文化维续传承和发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辽宁师范大学)